 |
韩国国家情报院 |
韩国国家情报院日前因准确预测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姑父张成泽被革职的消息而一举成名。这个在韩国国内拥有极大特权的情报机构,虽然没有美国中情局、英国军情六处那样闻名,但在对朝情报工作方面,由于使用同样的文字和语言,使对朝谍报工作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韩国国家情报院有着怎样的历史沿革,主要依靠什么情报手段呢? ●进化历史 “万能暴君”一战成名 作为韩国的最高情报及国家安全机构,韩国国家情报院(NIS)旧称中央情报部(KCIA),其前身是朴正熙任总统后于1961年成立的中央情报本部,由总统直接领导。上世纪70年代,该机构在韩国国内拥有极大特权,成为当局打击异己、镇压进步势力的重要工具,有“万能暴君”之称。1973年7月,中央情报部策划了暗杀金大中的行动。1979年10月26日,朴正熙在宫井洞被他的心腹、中央情报部部长金载圭击毙。 1981年1月该机构扩编成为国家安全企划部。1993年,为了减少对国家政治的介入,国家安全企划部进行了大范围改组。1999年1月,金大中政府废止国家安全企划部,进行组织改造,将其改为总统直属机关,更名为国家情报院。国家情报院的特工队伍庞大,仅总部工作人员就有2万至3万人,包括为它服务的各种人员在内的总人数多达30余万人。卢武铉上台之后,也对国情院进行了改革。但是2005年,国情院在金大中政府时期涉嫌监听数名高官的“窃听门”事件曝光,国家情报院前第二次长李秀一为此自杀。 韩国国家情报院2013年12月3日宣称,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姑父、朝鲜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张成泽“疑似落马”。与以往韩方面对朝鲜动向的离谱预测不同,这一情报最终得到证实。没过几天,朝中社报道称,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2月8日在平壤举行,会议宣布张成泽一伙有反党反革命行为,解除其一切职务并开除出党,不久张成泽就被执行死刑。路透社称,韩国国家情报院对张成泽落马的精准预测令其一举成名。 ●地理位置 卫星图片上位置被修掉 韩国国家情报院位于枝叶茂密的群山和国王陵墓之间一些不起眼的建筑中,距离首尔江南区只有很短的车程。尽管国家情报院在卫星图片上被修掉,也没有出现在网络地图上,但它的存在在韩国并未成为秘密。对年轻人来说,加入其中仍是一项具有吸引力的工作。一名曾在国家情报院工作的前特工说:“情报人员收集的信息质量越来越高,因为现在它是受年轻人欢迎的工作之一。我们拥有优秀的人力资源,张成泽的例子证明了这一点。” 目前韩国国情院共设有三个职能部门和一个后勤部门。2009年国情院的三个职能部门实行了业务重组:第一部门改为情报部,接手朝鲜情报业务;第二部门改为安保部,专门负责与国内有关的搜捕工作;第三部门改为科学谍报部,专门承担搜集国内外产业情报的间谍业务和监听、卫星监视、网络反黑客等科学业务。 ●搜集手段 用广播和手机搞朝鲜情报 韩国国家情报院虽然没有美国中情局、英国军情六处那样闻名,但在对朝情报工作方面,朝、韩两国使用同样的文字和语言,这给谍报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 国家情报院非常注重对朝情报收集工作,除了派遣间谍潜入朝鲜国内,还有专人全天24小时监控朝鲜的各种新闻媒体,对报道进行详细分析。 据全球安全组织、各国情报机构2009年公布的调查资料显示,韩国国情院在海外设立了39个情报站(其中1/3秘密设在中国、日本和朝鲜),工作人员超过6万人,每年的开支约7000亿至8000亿韩元(约合41.3亿至47.2亿元人民币),近年来对中国、日本和朝鲜的情报搜集力度不断加大。 老掉牙的联络方式仍在用 虽然用广播向情报人员发送单向秘密信息的方法可追溯到二战时期,但目前仍是韩国情报机构与间谍联系的重要手段。 了解韩国间谍工作的人士称,数十年来,韩国一直在利用无线电电报发送情报。这些电报通过短波信号向指定特工发送似乎随机的数字来传递信息,而这些特工只需要一台无线电、一支笔和一个便于隐藏的笔记本用来破译电文即可。 路透社报道称,朝鲜手机和互联网使用率远低于全球标准,秘密电子监控和卫星图像只能提供有限的情报。依赖陈旧的方法和谍报人员仍旧是搜集朝鲜情报的可靠手段。 无法追踪到的手机传出情报 韩国国家情报院退休老兵廉东济(音)说:“像张成泽被免职或朝鲜劳动党内部事件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人际情报。虽然这很传统,但它却是传递信息最安全的方法,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廉东济在该机构工作了30年。 随着“与世隔绝”的朝鲜手机和互联网的使用变得越来越普遍,韩国情报机构也逐步开始采取更现代化的方法,比如秘密电子监控和卫星图像跟踪等。 朝鲜对手机越来越多的需求也意味着那些拥有这一昂贵技术设备的人可能不会遭到以往的那种怀疑。一名韩国前突击队员说:“国家情报院使用了无法追踪到的特殊手机。我认为关于张成泽的情报就是用这种方法收集的———利用人来传递。” ●低级错误 情报头子集体曝光 高层领导“全军覆没” 韩国国家情报院也曾犯过许多低级错误。2011年2月16日,韩国国家情报院人员潜入印度尼西亚总统特使团在首尔下榻的房间,试图从特使团的便携电脑上窃取机密,但不巧被特使团人员逮个正着。在仓皇逃跑中,国情院人员不仅在现场留下指纹,还被宾馆监控设施记录了下来。 被韩国媒体称为“冷战后韩国最大的一次泄密事件”发生在2003年6月20日时任总统卢武铉视察韩国情报院之后。当时,卢武铉与其他几名高级官员一起到情报院进行视察。为了表示对该院工作人员的尊重,视察之后卢武铉与情报院的官员合影,情报院院长等27名“情报头子”全部登台亮相。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张合影当天晚上便出现在了韩国的一个知名网站的显著位置,且被多家网站转载,情报院高级官员的脸被网民们看得一清二楚。根据韩国保密法的规定,情报院只有院长和4个副院长可以在公开场合露面并公开自己的身份,其余22人是“绝对保密人物”,他们的“脸”属于国家机密。 情报头子的集体曝光,导致了情报院高层领导全体下岗。在朝鲜半岛局势处于持续紧张、情报工作日益重要的情况下,舆论纷纷指责总统府失职造成了严重的泄密事件。 照片是怎样流出的呢?第一家刊登照片的网站称,他们是在得知卢武铉视察情报院的消息后,向青瓦台要一张与卢武铉此行有关的照片,而并没有指定要这张“全家福”,是总统府的工作人员主动给了他们这张照片,并且没有就如何使用这张照片提出任何要求。 漏报金正日去世消息 被戏称乡村情报院 2011年12月20日,韩国政府高级官员承认,朝鲜19日公布最高领导人金正日逝世消息前,韩国情报、国防、外交等部门被完全蒙在鼓里,“看了新闻才知道”。 韩国国家情报院院长元世勋20日接受国会情报委员会质询时说,朝鲜中央通讯社19日正午发表“特别播报”后,他才知道金正日逝世。 国防部长官金宽镇告诉国会国防委员会:“我看了新闻才知道……现有国防情报系统比较有限,难以知晓金正日去世。我急切感到需要加强我们的情报收集能力。” 一些议员纷纷发出质问,有人戏称国情院为“乡村情报院”。 ●情报头子 现在国家情报院统管全国的各军政谍报机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间谍情报体系。它的年活动经费相当于韩国8个正规军的年军费开支。自朴正熙1961年成立中央情报本部,这个情报部门就与韩国政坛变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朴正熙利用它来排除异己,却最终殒命于情报头子之手。历任情报首脑的名录中,全斗焕(韩国前总统)的名字也赫然在列,除了他,下面这两个人也大名鼎鼎。 李厚洛:绑架金大中 讲述韩国国家情报院的历史,就不能不提李厚洛。他从中央情报部组建伊始直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直担任中央情报部的部长,在他的统领下,中央情报部在韩国国内一手遮天、铲除政敌镇压异己,百姓闻之胆寒,称中央情报部为“万能暴君”、“拷问机构”。 最能说明情报院在谍报活动中无法无天的例子就是1973年7月,该机构策划的暗杀金大中的行动。1973年,时任韩国总统朴正熙得到金大中正在日本活动的消息后,立即指示李厚洛不惜一切代价阻止金大中在日本的活动,李厚洛便制订了一个周密计划。 1973年8月8日,金大中在其下榻的东京大皇宫饭店准备会见一位日本友人时,从对面房间冲出五条大汉把他拖进了屋,强行在他身上打了一针。金大中失去知觉后被塞进一辆轿车驶向大阪海边,后被拖上韩国特工船。特工们原打算在饭店就杀死金大中,但被金大中随行的一位友人发现,这才决定把他抛进公海。金大中的友人火速报警,美国中情局立即派直升机跟踪,韩国特工见没有机会,不得不把他劫持回韩国。金大中这才得以大难不死。 金载圭:刺杀朴正熙 1979年10月26日晚,朴正熙与卫队长车智澈一同到中央情报部所在地宫井洞吃晚饭。对朴正熙重用车智澈一事深感不满的金载圭(时任中央情报部头目),在事先于场外布置好亲信之后,用一支德国瓦尔特PPK半自动手枪突然击倒朴正熙和车智澈,继而将两人及多名总统警卫击毙。 金载圭刺杀朴正熙之动机来源于其与车智澈的矛盾,这是基本得到公认的,但是金载圭本人曾声称自己刺杀总统是为了“除掉独裁者”、“恢复民主”、“国家利益”等。此外还有“金载圭精神病说”、“金载圭肝癌说”、“美国介入说”和“金载圭图谋夺权说”等多种猜测。1979年10月27日,金载圭被捕,后被判处绞刑。 据《北京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