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宁波新闻·社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1月1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骗子眼里,“单纯的”可不止汤唯一人

精明的宁波人也屡上当

去年,我市几乎每天都有人遭遇电信诈骗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陈立 陈铭

  1月11日,知名女星汤唯遭遇电信诈骗,被骗21万元。此事被传得沸沸扬扬。

  记者从警方获知,去年是宁波电信诈骗案件集中爆发的一年,几乎每天都有发生。为此,商报专门罗列了三种典型的电信诈骗案件,再次提醒大家谨慎防骗。

  邮政来电“包裹里有毒品”

  他将3万元转入骗子账户

  35岁的方先生在海曙一家企业工作。1月11日上午,他接到了一个陌生来电。对方声称是邮局工作人员,说方先生的一个邮包里有毒品。

  “邮局”随后将电话转接到“宁波市公安局缉毒大队”。“警官”告诉他,为了证明清白,需要调查方先生的资金情况,要求他把全部存款转入一个“安全账户”。

  挂了电话,方先生开始在网上查找那位“警官”的电话,号码显示确实是公安局的,可他还是有些不放心,又打电话到白云派出所咨询。值班民警十分肯定地回答:“这是骗子,千万不要去理他!”

  这下,方先生不知所措了,“到底该信哪个警官呢”。

  就在这时,骗子的电话不断打来催促。方先生只好到附近一家银行,往“安全账户”先后汇了3万元。

  方先生通话时间较长,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是骗子,不要汇钱啦!”方先生这才回过神来。

  

  警方提醒

  此类骗局,骗子通常冒充邮局、医保中心、电信公司等单位,称你的账号出现异常。获取信任后,他们会以配合调查等理由,催促你转移资金,把钱汇到所谓的安全账户或要求开通网银、索要密码等账户信息。请记住,如有以上情节发生,那一定是诈骗,应立即挂断电话,不要理睬。如果不放心,可以与电话中涉及的相关部门联系核实,或直接拨打110。

  “女儿”微信求母亲代还债

  她把6万元送给了骗子

  奉化吴女士的女儿在英国留学,平时母女俩都用QQ联系。一天中午,她接到“女儿”的微信,称:“有个同学在我这放了6000英镑,她后来有急事回湖南老家了。现在她急需用钱,老妈,你帮我先从国内汇6万元过去。”

  “女儿”随后留下了同学的联系电话。吴女士拨通这个电话,对方的说辞跟“女儿”一模一样。吴女士还是不放心,又要对方的父亲接电话,没想到这后面还真有一个“父亲”,口径也一致。

  当天下午2点,对方又打来电话催促。吴女士再次通过QQ联系了“女儿”,要求通电话,但“女儿”以英国是半夜,打电话会影响他人为由,愤然拒绝。吴女士实在拗不过,只好把6万元汇出。

  可打完钱,对方就联系不上了。吴女士这才报警。

  经过警方努力,嫌犯孟某最后被抓获。他利用木马病毒盗取别人的QQ和微信号,然后就冒充账号主人向其亲友行骗。

  

  警方提醒

  不法分子还会搜寻到QQ主人的电话号码,使其手机一直处于通话状态或一直打到关机为止。这样一来,受害者也联系不上真正的主人了。遇到有人在QQ、微信等社交软件上借钱,不论关系亲疏,都应该向当事人仔细核实。聊天过程中,也可以问对方一些涉及个人情况的问题,如果对方答不上来,多数是冒充的。

  看电视节目喜获“大奖”

  他奖没领到反损失3万多元

  去年,《中国好声音》热播,骗子就打着节目旗号行骗。最近,随着《爸爸去哪儿》热播,骗子又找到了“财路”。

  32岁的徐先生在宁波打工近10年,女儿5岁了。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节目开播后,他一期都没落下。

  去年12月底的一天,徐先生收到一条短信:恭喜您被《爸爸去哪儿》栏目组抽中为场外幸运观众,您将获得88000元人民币及苹果笔记本电脑一台。

  徐先生喜出望外,立刻上网查询。输入身份证号、手机号及短信中的验证码,果然“中奖”了。

  他按照网页上的热线电话去咨询如何领奖。就这样,在“工作人员”的步步诱惑下,他先后汇出了2800元风险抵押金、8800元个人所得税,还有17600元用以激活收款银行卡。

  之后,对方还要他再打1万多元激活银行卡。徐先生这才意识到被骗,向鄞州中心派出所报案。 

  

  警方提醒

  这类骗术的手法主要靠大量发送中奖短信,广撒网,钓大鱼。对方可能冒充成税务部门、财务部门或借用热门电视娱乐节目的名头,以高额奖金、丰厚奖品为诱饵,诱骗受害人缴纳“保证金”、“税费”等。看到这种短信,最好直接删掉,不要回拨电话。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