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明的老规矩不能被毁灭 |
■吃个饭还有那么多规矩?怎么舒服怎么来嘛,只要不把脚搭在桌子上,怎么都行。 ■哼哼,这也是平时,过年的时候你跟亲戚朋友吃饭,特别是有长辈在场的时候还这个样,你试试看呢!一身高大上的时尚打扮,一副肚儿里多有货的气质男形象,结果一到桌子上,才拈那么几筷子,就遭人白眼了,这个时候可不能怪你妈老汉小时候没教你。 ■所以,还是那句话,老规矩你在家里可以不守,但不能不懂,出门在外让你现形的,常常就是这些没谁公开说但人人心里都有数的老规矩。 团年饭桌上 4大不能忍 口水洗筷子·不能忍 如果我建议过年期间,一大伙人聚餐的时候用公筷,是不是找骂?我也知道,公筷的使用就像在酣畅淋漓的交谈中不停加上顿号,没法尽兴。但你要经历过我的事,你还把持得住吗? 有次过年去老妈的朋友家做客,一位叔叔吃饭可能讲究咂摸味道,抿一口白酒品得滋滋响,吃一口菜嚼得啪啪响,但是,把一双木头筷子嘬得吱吱响,是怎么回事啊? 确实,过年的菜式丰富,筷子遍尝各种味道。吃口凉拌菜,一定沾上红油;夹一筷子红烧肉,难免裹上酱汁;搛一坨干煸兔,会带起一片辣椒皮。正常放入口中,就让味道留在筷子上吧。叔叔不乐意,每一口菜送入嘴后,筷子尖还放嘴里咂摸。咂两三下,也就算了嘛,为什么还用吸骨髓的方式,吸得两腮凹陷,口水激荡,旁人只听得口水在嘴唇与筷子之间呼噜噜回荡的声音。 也许叔叔认为把筷子嘬干净才是一种礼貌吧,有时候嘬完筷子还要再检查一下,咦,还有个花椒壳,然后继续嘬。我一直给自己心理暗示:莫看、莫听、莫想,闭到眼睛吃就不觉得恶心了。在我勉强吃了几口后,叔叔出了绝招。这次油汤汤已经沾到筷子三分之一高了,只嘬筷子尖是无法彻底“清洁”的,只见叔叔右手拇指和食指捏起一根筷子,横着放在双唇间,麻利地从左至右拖过,明显能听到舌头清洁整根筷子的声音,紧接着是另一根筷子。好,都“清洁”完毕,把筷子在桌上齐一齐,奔向下一个菜品。此时此刻,我被彻底击退,我饱了! 大声打饱嗝·不能忍 在大家正吃得欢畅的时候,听到一个大大的长长的充满油腻的饱嗝,真的很倒胃口。喜欢在饭桌上打嗝的人,通常会在彼时,微张双唇,伸长脖子,用发自肺腑的力量托出这个嗝,嗝的长度会尽量拉长,通常要长到都没法呼吸了才停。打完嗝再咂摸咂摸嘴,回味无穷。 看完这个状态,完全有理由相信他的肚子里正在上演一场翻江倒海的大戏:经过切碎、搅拌、发酵后的混合型菜酱,在胃里拥挤不堪,左冲右突寻觅出口。一口浊气作为先锋终于找到了出路,冲了出来,那一声响亮的饱嗝就像吹响了冲锋号,高呼:我们来了!下一刻,五味杂陈的菜酱就会随之喷涌而出! 竟然有人说,要是在朋友请客的酒席上酒足饭饱之后猛打饱嗝,那说明你够朋友,特别是下厨的那位会非常满意你的表现,因为说明主人的厨艺很受你的欢迎。无以为报,唯有打嗝? 我也很理解,正常人谁没有个不正常气体体内乱窜、并不受控制释放的时候啊?打饱嗝有时候真的不听指挥,但可不可以捂着嘴不给我这样“矫情”的食客添堵?要不喝点水,让肠胃消消气?实在不行的话,还可以去外面稍微溜达一下,把废气排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你对请客之人热情的赞美,哪怕一句话或者竖个大拇指呢,也比大打饱嗝来歌颂好。 菜渣直接喷·不能忍 有一次和朋友吃饭,菜还在嘴里嚼,突然听到朋友的观点很棒,必须及时人工点赞,张嘴就说:我太同意了!结果,食物残渣从唇齿之间飞出,直接贴到对方脸上。她当时极冷艳地问了一句:“你这是给我加餐吗?” 好朋友之间喷点菜,嬉笑玩闹后就过去了。但我从此落下一“毛病”:特别注意“加餐”行为。同桌人说话间不经意喷出的菜,我都会精确地追踪去向,一旦进入某盘菜,就再不敢动那盘。不敢想象,如果夹了那盘菜,如果吃到他喷出的菜渣会是什么感觉! 虽然古语有“食不言”来约束餐桌讲话,但现在,语言已是必备下饭菜,这时候,我建议你不时搭配微笑,或“没错”“就是”等短语,表示你在听就行了。实在要插话,一定要保证嘴里食物都吞了,如果遇上韧劲太强半天嚼不烂吞不下又担心话题的热乎劲过了的,那就舍得一点嘛:吐到餐巾纸里面,包好,再开始说话。最好是停下筷子,发言完毕再吃。最糟糕的状况是,正啃着没卤粑的蹄子,竟敢加入聊天,蹄筋还在齿缝中拉扯,你已发言:“我那天就遇到个事……”只见口水滴答中,肥肉老要从嘴角逃出,你因拽着蹄子呈现半趴在桌上的姿态,而众人正真诚地望着你,期待你的下一句。一幅生动鲜活的奋力啃肉图从此印在朋友们的脑海里。 往死里劝酒·不能忍 现在一说起过年,再没有小时候那种兴奋的心情。不管是单位团年,还是亲朋聚餐,最避不开的就是喝酒,一想到这个我就烦。虽然都知道小酒怡情,大酒伤身,但一到过年,都借着这点热闹劲儿使劲往肚子里灌。作为女生,三杯两盏还扛得过去,但遇到那种把劝酒当作拼业绩似的非要你喝的亲戚朋友,还真是让人窝火。 我有个远房表叔,平日里无酒不欢,来我们家聚餐只喝酒不吃菜,每次最恐惧的就是他带着一身酒气靠上来,勾着我们晚辈的肩头,给我们敬酒:第一杯,感情深一口闷;第二杯,哥俩感情好,不喝走不了;第三杯,叔侄相见不容易,喝光心头才安逸。什么?喝不下了?你是不是瞧不起表叔啊表叔没什么钱但是对你们侄女侄子些是真心喜欢啊我大老远跑来你们这么不给面子不厚道哈……噼里啪啦说得比火炮还响亮,让人不继续喝都过意不去。大部分时候大家觉得过年过节不想扫兴也就随他高兴,但有时遇到自己身体不舒服或者真喝不下的情况也只能说句抱歉。什么?对不起?一家人不说对不起哈喝了这杯酒就最对得起我了最后一杯喝了就新年吉祥万事如意……再次噼里啪啦。 喝酒图的是大家高兴,但这种只图他一人高兴的劝酒,让人不敢有第二次。 我正左挑右拣时 老爸用他的筷子 压住了我的筷子 回想父母教我的餐桌礼仪,真不算多,主要还是来自大人的言传身教。但传归传,小孩子总会有自己的“发挥”。 记得我有一次盛饭,先盛了两碗放在桌上,把筷子往碗里一插,很得意地转身就去盛第三碗。妈妈走过来看到这情景,立刻很不悦地纠正我:“这样子是给死人祭祀的做法!”“祭祀”这词我一时没听懂,但是“死”,这可是个极其严重的词!从此我深深记住了“在饭上插筷子”的禁忌,每次都会小心地把筷子搁在碗旁边。 还有一次放学回家,饿坏了的我狼吞虎咽扒完一碗饭后,心满意足,打着小饱嗝,拿筷子敲了几下碗。老妈立刻板起脸,“要饭的才拿筷子敲碗呢!”但她没告诉我,碗最好什么情况下都敲不得———结果,领悟力不足的我,过了没多久去单位食堂打饭的时候,因为着急,拿手里的搪瓷饭盆轻磕了几下买饭窗口的石台子,立刻又招来大师傅的白眼…… 小孩子普遍都贪吃馋嘴,比如我常爱拿筷子在盘中挑拣大块点的肉和好吃的菜,可能动作不是很夸张吧,爸妈宠我也就没怎么说过我。但有一年回老家过年,婶婶端了一大盘红烧肉上来,我虽然口水直流,但还是记住了“一定要等长辈们先动筷子”这句话。好不容易,长辈们下令“大家快动筷子”,我高兴坏了,开始在盘中左右挑拣比较瘦的肉块,正在这时,老爸一筷子压住了我的筷子,“别乱翻!”我顿时红了脸,讪讪而小心翼翼地夹了一块土豆,强作镇定放回碗里,而那个肥胖的、长了一脸青春痘、总爱讨好爷爷的表姐则得意地偷偷瞅我,让我更加愤恨。后来,我再也没去碰那盘红烧肉…… 总体而言,我还算是个“有记性”的孩子,说过一次的规矩,通常都不会再犯。但惟独挑菜吃这一点,私下里我还偷偷保留。后来发展成比较熟练的“礼仪分裂”———席面上会很注意,如果是自己吃饭,或者跟比较熟的密友二人聚餐,就会忍不住翻几下,感觉乐趣无穷———干嘛不趁热先把最好吃的吃掉呢? 当然,我也曾自发养成过一些比较良好的吃相,比如喝汤。因为不想让汤滴落桌面,我每次拿勺子舀了汤之后,都会十分自然地在汤碗边轻轻一刮,再送入口中。还真别说,有了中途这么略一停顿,我喝汤的姿态一下就优雅多啦,还得到过老爸的主动表扬呢,哈哈哈。 据《成都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