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宁波新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2月08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ICU病房白衣天使的春节坚守

  经历了太多生死离别的场面,忙碌了无数个值班之夜,当新年钟声响起之际,人们都围坐着吃团圆饭,可爱的白衣天使们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春节期间,记者走进鄞州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近距离了解白衣天使们的工作。

  ICU病房护士的一天

  1月31日,大年初一,市民们正沉浸在过年放假的气氛中。

  早上8点,鄞州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护士陈素君已经开始与夜班护士的交班工作:清点治疗用药、了解病人病情的变化,进行日常的基础护理工作。

  她的班次是白班加夜班,也就是要从早晨8点工作到下午5点,然后从第二天凌晨1点上班至上午8点。她绝大多数时间都要在病房里度过,除了对病人病情进行监测、记录,还要定时给病人翻身、洗头发、喂饭……

  中午12点,记者看着她在给2床的90岁老人喂鼻饲液,用一个50毫升的针筒抽吸鼻饲液,然后慢慢地从胃管里面灌进去,动作缓慢而娴熟,时不时还试一下鼻饲液的温度,怕鼻饲液凉了。她说,太冷,老爷爷吃下去会腹泻的。

  刚忙完手里的活,她准备坐下来休息的时候,3床的王先生突然血压下降,陈素君立刻呼叫医生,接着去推抢救车,配合医生做各方面的抢救工作。

  经过一场争分夺秒的激战,王先生的生命体征总算平稳了。

  这一幕让记者看呆了,陈素君却很淡定地说,这种情形在ICU是家常便饭,ICU病人的病情都很重,病情随时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们上班的时候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不仅需要过硬的技术,还要时刻观察病人病情变化。

  陈素君告诉记者,她工作12年了,小的时候没吃过苦,自从护校毕业进入ICU病房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她说,每天高强度的工作和心理压力,压得她喘不起气来,尤其是夜班结束后,经常失眠,回到家都没力气再去管孩子和丈夫的生活起居,幸亏家里人都理解,孩子也由父母帮着带。

  “现在都已经习惯了,尤其是看到一个个病人被抢救成功送到普通病房,心里还是很欣慰的。”她笑着说。

  下午5点,同事来接班了,陈素君交完班,换下衣服匆匆忙忙赶着回家,“过年,总要赶回家和家里人吃顿团圆饭。”

  希望多一些理解

  对于鄞州人民医院的护士郑瑜来说,她已经记不清是第几年没有回家过年了。

  “普通病房到了过年,病人基本都出院回家过年去了,我们ICU就不一样了,越是过年,越忙,病人越多。如果要给我们科来个主观评价的话:繁忙程度三点五颗星,劳动强度五颗星,压力四颗星。”

  郑瑜老家在安徽黄山,自从2004年毕业到鄞州人民医院ICU病房工作,至今已经十年了。

  郑瑜说,她已经十年没回家和父母团聚过年了,每次一到过年就特想家。刚开始头两年,她很不习惯,经常听着外面的鞭炮声躲在角落里流泪。对年迈的父母,她很愧疚,刚开始他们也不能理解。“每次妈妈在电话里总是对我哭诉,现在他们也已经习惯了,总在过年之前给我寄上家里的特产,电话里总是嘱咐我好好工作。”

  她说,ICU病房各种病情的病人都有,细菌弥漫着整个科室,如果稍微休息不好,抵抗力一下降,就会感冒发烧。忙的时候,一整天都停不下来,晚上夜班下来,脸贴到床上没脱衣服就睡着了。

  不过,在ICU也有很多感人的故事。郑瑜说,出门在外,最关心自己的人不在身边,但无论走到哪里,周围总有一些人带给你一些温暖。她记得,去年大年三十的时候,有一个病人家属特意从家里带来一点年货要给她,跟她说,你们当护士不容易,太辛苦了。

  “听到这样的理解话,我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工作值了。”马年到了,郑瑜也有自己的新年愿望,她希望公众对医务工作者多一些理解。

  记者 苏钧天 实习生 康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