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伊始,我市昨日上午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总结“三思三创”活动成效,部署今年实施“双驱动四治理”和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五水共治及浙商甬商回归等重头工作。 对于这种将数个会议精简合并举行的举措,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奇说,希望倡导一种只争朝夕、集中精力抓工作的风气,他寄语全市党员干部“要像奔腾骏马那样奋勇争先,才能致远千里,马到成功”。 记者 张昊 今年投入1400亿、开工300多个项目 春节前,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实施“双驱动四治理”、启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决策部署。“双驱动四治理”即推进改革驱动、创新驱动,狠抓生态治理、城镇治理、社会治理、软环境治理,其主要落实措施就是启动“三年行动计划”。 记者了解到,我市此前召开“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会议,对今年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行了研究。“三年行动计划”涵盖“五水共治”、现代产业培育、城市功能提升、民生福祉改善、发展基础强化等五方面重点任务,共计包括419个项目,三年完成投资4800亿元,其中今年要启动(包括续建)300多个项目、完成投资1400亿元。同时,今年还将安排重点工程建设项目447个、计划完成投资1200亿元,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力争增长20%。 市委副书记、市长卢子跃就今年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其中令人瞩目的是,今年将开工建设宁波杭州湾医院、宁波嘉乐园、市图书馆新馆等项目,加快江南村、联成村、仇毕村等城中村改造,推进江东北路、中山路、机场路、江南路等干道综合整治,完成背街小巷整治70条。此外还将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南北环快速路、新江桥等项目,开工建设机场三期、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杭甬高速复线、东苑立交快速化改造、三官堂大桥等项目,确保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广德湖路等项目建成投运、铁路货运北站建成投用,提升宁波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五水共治”,年内“消灭”垃圾河道 纳入“三年行动计划”的“五水共治”项目共56个,今年要确保完成投资99亿元。“当前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难题是治污水。”刘奇说,治污水是“五水共治”的“大拇指”,污水治不好,影响生态环境品质和人居质量,还会加剧工农业用水、生态用水与生活用水的矛盾。 他指出,治污水的根本是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和工业转型,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加大整治重污染行业和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从源头上减少污水排放。治污水,最需突破的是“清三河、两覆盖”(指重点整治黑河、臭河、垃圾河,力争到2016年、最迟到2017年实现城镇截污纳管和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基本覆盖)。 宁波现有河道4500条、9600公里,已建生态河道4500公里,占全部河道47%,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村覆盖率只有29.5%,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7.5个百分点。 刘奇要求各县(市)、区要对照今年年底前“消灭”垃圾河道要求,签订“军令状”,对每一条河流的整治工作,都要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确保按期完成整治。 卢子跃说,去年的洪涝灾害,对防洪水、排涝水敲响了“警钟”。要抓紧开工建设奉化江、东江、剡江、大嵩江整治等工程,继续推进甬江防洪、姚江堤防维修加固等工程,确保沿山干河一期、姚江东排二期全线贯通并发挥效益。要完善排涝设施,加快推进沿江泵闸工程、城区防洪排涝提升工程等建设,确保一批沿江泵闸在主汛期前建成投用。 ■相关新闻 刘奇: 城镇建设要避免 雷同化、粗放化 昨天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奇就城镇建设问题特别强调指出,城镇建设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在城镇建设中,要避免雷同化、粗放化。 他分析指出,就宁波来讲,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是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如何以人为核心推进城镇化、让农业转移人口同等享受发展机会和优质公共服务。二是如何提高城镇开发建设的集约度,提升城市经济的单位面积产出率。三是如何体现城镇建设的品味特色,让城镇更加宜居、更有魅力。 “在城镇建设中,要避免雷同化。”刘奇说,每一个城镇、每一个区块、每一个建筑的规划建设,都要与自然景观、周边环境、历史人文相融合,要精心设计,打造一批匠心独具、风格鲜明的建筑精品,提高城镇建设品味和形象美观度。 他还指出城镇建设要避免粗放化。“城市建得再漂亮,如果管理跟不上,品味和档次也好不到哪里去。”他说,宁波要继续扩大智慧城管覆盖面,完善城市管理联动执法机制,深化交通拥堵整治、户外广告整治、背街小巷整治等专项整治工作,切实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记者 张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