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7版:情感倾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2月1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谁能救救我的儿子

  倾诉人:沈君(化名),女

  年龄:40岁

  记者:陈也喆

  倾诉热线:87682535 15888563497

  倾诉邮箱:dnsbqg@126.com

  倾诉QQ群:78365797

  沈君一开口,就抑制不住地啜泣:谁能救救我儿子?他已经离家出走好几回了,现在又有暴力倾向,真不知道该怎么教育他!

  勤做家务

  我老家在山西,十多年前,我和丈夫一起到宁波工作,儿子呆在老家,由奶奶看管。我在学校做宿管工作,每年有寒暑假,休息时间也很稳定,但丈夫工作很忙,我们没太多时间回家。儿子的童年里,父母的身影犹如过客,来去匆匆。

  每到过年,我才能回家看儿子。每隔一年回去,儿子的个头蹿得格外地快。没有父母在身边,他依然茁壮成长,我的心里很是安慰。

  儿子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已经学着帮奶奶分担家务。洗碗筷,打扫房间。看着小小的他如此懂事乖巧,离别时愈发伤感。

  儿子初中毕业后,我劝说了家里人,坚决要把他带到宁波读高中。他在老家上学时,成绩一直都是前十名,可是自从来这里后,成绩瞬间下滑到四十几名。

  一开始,我以为凡事总有个适应期,过一阵子,他就能适应这里的生活与学习节奏,可是一年后,他的成绩仍是全班倒数。每次开家长会,看到儿子少得可怜的分数,做母亲的真是揪心,回到家,少不了对他责骂。

  离家出走

  由于工作关系,我一般都寄宿在学校,平常由丈夫看管儿子。小女儿出生后,丈夫的心思几乎全放在嗷嗷待哺的女儿身上。不知道儿子是破罐破摔的心理,还是从哪里学来的坏,从高一下学期开始,他开始迷恋上网络游戏。

  每天一回到家,衣服不脱,径直走到桌前,打开电脑,玩游戏。眼睛一刻不停地盯着屏幕,喊他吃饭也不应。

  放假在家更离谱,每天早上牙不刷脸不洗,什么都不吃,随便裹件衣服就坐在电脑前玩游戏。我走过去想给他换件衣服,他都厌恶地嫌我打扰他。他用电脑的时候,我们连碰都不能碰,一碰他就发脾气,特别敏感。

  丈夫很生气,为游戏的事情,打也打过,骂也骂过,可他根本听不进去。去年上半年,因为丈夫说了他几句,晚上9点,他竟然摔门而出。

  看到儿子出门好一会儿,我们才反应过来这孩子离家出走了。我和丈夫很着急,马上出门寻找,一边找一边喊,一直到夜里12点半,还是没找到,只好报警。

  1点半时,儿子回来了,一句话也不说,躺床上睡觉。我们什么也不敢说,怕他再一次离家出走。  

  可是不管我们怎么隐忍,只要一提到玩游戏的话题,他就用离家出走的方法回应,我们连说都不敢说了。我知道,我们与儿子的关系已经陷入恶性循环。

  脾气火爆

  儿子今年已经18岁了,身材高大,有1.81米。孩子养到成年,做父母的本该可以松一口气,可是面对他越来越急躁的脾气,我和丈夫实在是无可奈何。

  去年年底,因为他没日没夜玩游戏,我说了他一顿,他暴躁地跳起来,把电脑主机砸坏了,还把家里的马桶盖踢飞了。

  更可气的是,电脑坏了,他自己捣鼓几下电线,居然继续玩游戏!

  除了施暴,他还有自虐倾向,发火的时候,拿杯子往自己头上砸。很多时候,为了求太平,我真想跟他求饶。

  我和丈夫也反省过,平常工作压力大,经常大声吵架,也许诱发了儿子的坏脾气,可是我们都没有暴力行为,不知道儿子怎么那么粗暴。

  书上说,有些男生在青春期时有逆反和暴力心理,不知道我儿子这样的行为算不算,做父母的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情商学堂

  本期特邀嘉宾:张子霁(宁波心理咨询治疗中心临床心理科负责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婚姻家庭咨询师;中美精神分析协会会员)

  在这个故事里,与其将结果简单归因于网络成瘾,不如试着真正去进入孩子的内心,看看现象的背后他真正的需要是什么?

  首先,从小开始,他身边就没有特别稳定的父母的形象。对一个孩子来说,真正的亲密感来自于长久的陪伴的结果。所以以感情深度而论,恐怕他和父母之间的情感并不深厚。

  其次,他在老家有着优异的学业成绩以及和奶奶的感情牵绊,但是转校搬家对一个孩子来说就意味着要打破自己已有的人际关系,与自己养育者情感的分离,以及面对新环境的不安和恐惧。

  更甚者,他的妹妹出生了,家人的关爱和关心几乎完全被刚出生的妹妹所吸引。这对一个刚上高中的孩子来说是莫大的困境。接下来所发生的,恐怕是一连串的挫败,学习无法再名列前茅,因为竞争对手变了,因为课程难了,因为自己熟悉的环境不在了。人际关系变得困难了,熟悉的朋友也不在了,听不懂本地话,恐怕也很难融入新的朋友圈。原来养育自己的人不在身边,而且因为学习而不断受到并未从小陪伴的父母的责骂。不被理解,不被尊重,不被重视,便投身网络。同时挫败感带来攻击性,便引发对家人攻击和对自己攻击。

  问题是表象,如果希望治愈,为人父母必须学会懂得问题背后孩子心灵的呼救并真正地去理解。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