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祥青与大徐村的老人们合影。 |
|
徐祥青的工作笔记。 |
【三】入警 1990年1月,徐祥青正式进入公安队伍。就像很多小男孩都会有个英雄梦,当一名警察,是徐祥青最大的心愿。 进入公安队伍后,徐祥青先后在象山看守所、泗洲头派出所、丹城派出所、巡特警大队等部门工作过。 2008年,在巡特警大队,冯立峰和徐祥青搭档接处警。当时的工作流程是,接到报案后,指挥中心通过对讲机发布信息,在事发地附近巡逻的民警就近出警。 冯立峰说,每次对讲机一响,祥青哥总是第一个回话。速度很快,“好几次我们还在纳闷怎么对讲机不响,原来都被他接走了。” 有一天凌晨,指挥中心接到报案:三岔路有人打架。象山当地有两个叫三岔路的地方,徐祥青开车过去才发现地点出错了,来来回回折腾了半个多小时。 换做别人难免有些怨言,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也有些过意不去。徐祥青接警回来跑过去跟人家说了一句“今天你们欠我一顿饭哦”,就走了。 冯立峰说,徐祥青有时也会得意,说指挥中心的小姑娘都喜欢跟他搭班。 2012年4月,徐祥青调到象山县公安局后勤科。他到后勤科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原先不提供早餐的巡特警大队争取到了早餐。 在徐祥青留在办公室的工作笔记上,记着一笔,写明早餐供应稀饭和咸菜。 “一看就是他的风格,简单、实在。”冯立峰说。 工作笔记上的内容很多,也很细,甚至具体到某项工作是在几点几分落实的。 看到其中有一条是帮协辅警购买护膝。为了这事,徐祥青跑了好多趟,还拉了赞助。冯立峰说,这本不是他该操心的事。 徐祥青在后勤科的同事李展说,后勤科一共只有6名民警,遇到节假日值班或者需要安排人员巡逻的,徐祥青总是第一个报名。 “原本这个春节,他还说过年值班由他来,可谁也没想到……”李展唏嘘不已。 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了也就做了,从不计较什么。这是徐祥青的同事对他一致的评价。 这种处事的简单,也同样表现徐祥青的为人上。 能调到后勤科工作,对于基层一线民警来说已经算是“老人”的徐祥青而言是件很高兴的事。向来大大咧咧的他也曾跟同事表示,想要去谢谢领导的照顾。 大家还在猜想徐祥青会用什么方式去表示感谢。谁知道,徐祥青在路边买了几斤橘子、几根甘蔗就去了。 “他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人。”回忆起这件事,吴爱君有点哭笑不得。 平时和同事们吃饭也一样,徐祥青只找路边那种消费在三四百元左右的小饭店。冯立峰说,有一次大家吃饭,叫上了领导,结果徐祥青选的还是路边的小饭店。 “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请得起大家吃饭。”吴爱君太了解丈夫心里的“小算盘”。 在冯立峰的印象中,只要是和徐祥青一起吃饭,谁都没抢到过买单。很多次之后,他才知道,原来每次一进饭店,徐祥青就先塞500元给老板,有多的,到时候退。 徐祥青很得意自己的“窍门”:你们看,我吃饭不仅不要钱,还有钱收。 通过徐祥青日常为人处事的点点滴滴,我们或许更容易理解他为何能坚持29年默默帮助村里的老人。 2009年,徐祥青的母亲去世。这件事对徐祥青的打击很大,每次提及,这个身材魁梧的壮汉都会落泪。而这,也更坚定了他帮助老人的信念。 徐祥青帮助老人的方法很简单,只要不加班,几乎每个双休日,他都呆在村里。时间久了,谁家老人需要照顾,谁家老人缺什么东西,徐祥青心里都有一本账。 徐振伦成了徐祥青在村里的“眼线”,谁家老人生病了需要送医院,他都会在第一时间告诉徐祥青。 大山农民会所活动室里只要有“冻米糖”和瓜子出现,老人们就知道徐祥青来过了。有老人说,这些年,徐祥青给老人们送来的牛奶,都可以装一卡车了。 对于村里那些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老人,徐祥青干脆直接给钱,每次都不多,两三百元。他怕老人们不收,说是政府发的补助。因为妻子吴爱君在镇政府工作,老人们对此深信不疑。 到后来,徐祥青每年重阳节都会组织村里的老人出去旅游。这几年下来,老人们几乎走遍了象山大大小小的景点。 每出去一趟,徐祥青都是自掏腰包,组织车辆,安排午饭。为防止老人们在旅游途中发生意外,他还特地去买了几个医药箱。至今,医药箱还静静躺在他的办公室里。 就现在的统计来看,村里80多位老人受过徐祥青的救助,这些年徐祥青花在村里老人身上的钱至少10万元。 对于徐祥青给老人买东西和带老人出去旅游的事,吴爱君是知道的。对于前者,她并没有在意,而对于后者,她几次三番跟徐祥青说,太危险了。徐祥青听不进去。 “跟他一起走在村里,他看到老人就会主动上去搀扶。”象山县公安局墙头派出所教导员李伟坦言,当时自己觉得徐祥青做得有点“太过了”。 后来,李伟才慢慢发现,照顾老人,在别人看来是做好事,可在徐祥青自己心里,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活中最正常的一部分。 工作闲暇,徐祥青也喜欢跟同事们讲讲他和老人之间的故事。冯立峰说,不像一般做好事的人,徐祥青从不避讳这些,同事们从来不觉得他是在吹嘘,“看得出来做那些事时,他是真的高兴。” 有一件事给冯立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时搞活动或者开会剩下零散的香烟,徐祥青就一根根把它们搜集起来,说是要带给大徐村的老人们抽的。 “换做是我,一定会不好意思,可他却是坦坦荡荡。”冯立峰说。 不仅自己帮助老人,在家从不管事的徐祥青,用自己的方式对儿子进行着教育。 徐嘉峰记得,念小学时,他晚上9点要准时睡觉。有一次,电视里在放电影《雷锋》,父亲特地叫他过来看。徐嘉峰说,自己的作业还没做完。徐祥青立即打电话给老师,说因为要看《雷锋》,徐嘉峰今天的作业不做了。 徐嘉峰的外婆家在相思岭村,从主干道到村里,差不多有3公里的烂泥路。若是老人走,大约需要1个小时。无论是早年骑摩托车,还是后来开汽车,只要看到路上有老人在走,徐祥青就会让对方上车,捎上一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从中学开始,徐嘉峰开始渐渐理解父亲的行为,“思想基本能和父亲保持一致。” 大二那年,徐嘉峰做家教赚了1000元。一次父子俩闲聊,说起大徐村里的寒门学子。徐嘉峰当即拿出1000元,表示愿意帮助对方。徐祥青听了很高兴,立即带着儿子回了村。 虽然父子俩平时交流不多,但所有身边人都看得出,徐祥青很为儿子骄傲。他曾跟同事开玩笑说:“儿子成绩好,读书不用愁;人又长得帅,将来找女朋友不用愁。” 这样的父子关系,有点像徐振伦和徐祥青,彼此话不多,却都视彼此为骄傲。 可对待自己,对老人出手阔绰的徐祥青却显得抠门。 徐祥青家住的阳明花园,前面有菜市场,后面是有小摊贩的马路市场。吴爱君说,徐祥青总是叫她去后面买菜,因为便宜。 徐祥青自己也从来不出去旅游。在徐嘉峰的记忆中,只有在他二三岁时,一家三口去过一次杭州。 “至今为止,他也还没有坐过飞机。”吴爱君说。 徐祥青去世后,吴爱君收拾他的遗物,只有四分之一张床大小的袋子。打开徐祥青的衣柜,空空荡荡,挂了两件夹克,橱底的裤子还是单位发的。 “除了偶尔喜欢喝点小酒,他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他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足。”尽管有时会对丈夫的举动有抱怨,可吴爱君说,当初选择和他在一起,看中的就是他的简单、实在。 转1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