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4个月的杨作伍怎么也想不到,还没等肚子里的小孩出生,年仅26岁的丈夫就意外离去了,而造成这样的结局,竟源于公交车上的一个空座位。2月16日上午,在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门前,她含泪讲诉了两天前发生在707公交车上的那一幕。(2月17日《武汉晚报》) 公交抢座,这是个老套的故事,这次却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悲剧结局。2月14日下午,孕妇杨作伍和丈夫阮钰现、公公阮士奇一起乘公交,夫妻俩已有座,丈夫阮钰现想给后面的父亲占座,与其他三人发生冲突,双方僵持不下多次动粗,致使阮钰现头部遭到击打,抢救无效身亡。 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琐碎事,竟夺走了一个年轻的生命,不禁让人感叹生命之无常。如果当初双方都能忍让一下,不至于如此大动干戈,整个故事可能会有完全不一样的结局。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但现实是,很多时候这种做人的常识已沉睡太久,远离了我们的现实生活。与多数公交抢座冲突一样,这起悲剧的发生,双方都有责任,谁都控制不住情绪,谁都不知道让步,出了问题只能靠暴力解决,无疑助涨了彼此的暴戾之气。 这些年来,因公交抢座造成的种种冲突举不胜举,让社会文明水平和国民素质的不足一览无余。有的地方拿出“药方”,比如“不让座就不开车”等强制让座的办法,更有人呼吁政府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但让座与否主要是道德领域的问题,强制干预或增加车次无法根本破解,毕竟公交上出现座位不够的情况是无法避免的。 说到底,道德问题最终要回到道德范畴去解决。提升社会道德水准和国民素质没有“特效药”,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唤醒做人的常识和内心的良知,用一个个真实的行动呵护文明和道德的底线,捍卫法治的底线。这不是什么空洞的道德说教,而是每个社会公民应有的责任担当。 不管生活是幸福安稳还是艰难多舛,都不能失去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都不能让内心的暴戾之气主导自己的行动。在生命悲剧面前,我们迫切需要躬身自省。 陈广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