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月18日夜间,基辅独立广场浓烟滚滚,示威者聚集于此与警方对峙 |
乌克兰数千名示威者18日上午举行号称“和平进军”的示威活动,要求议会恢复2004年宪法。随后,示威者与维护秩序的防暴警察和内卫部队军人发生激烈冲突。乌克兰卫生部19日发布消息说,截至当天6时,已有25人在冲突中丧生、300多人受伤。这一天由此成为乌克兰国内示威活动爆发近3个月来最血腥的日子。 两天前,反政府示威者主动撤出首都基辅市政厅等政府办公楼,以此换取当局大赦被捕示威者。此举一度被视作政府与反对派之间的妥协,有利于局势缓和。什么原因导致局势如此意外地逆转? 导火索:示威冲突 从演进过程判断,流血事件主要缘于警方与示威者在议会大楼附近的冲突。 当时,数以千计示威者从市中心独立广场出发,朝议会大楼方向前进,要求议会恢复旨在限制总统权力的2004年宪法。 维克托·亚努科维奇2010年当选总统后不久,乌宪法法院裁决2004年“政治改革”宪法修正案违宪,国家政体由议会总统制重回总统议会制。对于反对派要求,当局坚持恢复宪法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但反对派认为当局只想拖延时间。 当示威者行进至警方在议会大楼附近设置的警戒线时,一些情绪激动的人开始冲击警戒线,用石块和燃烧瓶袭警,警方则使用橡皮子弹、催泪弹和声光弹还击。按照警方的说法,示威者使用了武器,致使冲突升级。 此后,一些示威者还冲击执政的地区党总部办公楼,局势开始蔓延。 信号弹:俄欧“加注”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马克斯·费希尔认为,反对派与政府的对峙态势因17日“大赦”法案生效而略显缓和,如今突然重新组织大规模示威活动,可能是受到俄罗斯和欧盟有关乌克兰的最新动作“刺激”。 俄罗斯政府17日宣布,本周将向乌克兰政府拨付20亿美元后续资金,作为150亿美元紧急财政援助承诺的一部分。 俄政府先前已向乌克兰拨付首批30亿美元援助。乌国内政治危机升级后,俄总统普京宣布援助将在乌克兰组建新政府后发放。 费希尔认为,俄政府同意继续拨付援助,或许引发反对派猜测,认定乌俄两国领导人已经达成幕后共识,即亚努科维奇将选定一名亲俄立场的总理组建新政府,延续乌政府先前的亲俄立场。 反观反对派方面,德国总理默克尔同一天会见两名乌克兰反对派领导人,虽然表示将为积极化解乌克兰政坛危机全力以赴,却没有为反对派带来与俄罗斯拨付援助款意义相当的“利好”。 最顽疾:深度对立 政治分析师认为,乌克兰政治危机的直接导火索虽然是乌政府去年11月决定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但最根本原因还是国内民众在“向东走”还是“向西走”问题上的深度对立。这一根本矛盾没有化解,乌克兰局势升级的土壤就始终存在。 费希尔说,从人口和地理因素分析,大约三分之一的乌克兰人口讲俄语,大多生活在靠近俄罗斯的东部地区,主张与俄罗斯保持密切关系;大约三分之二人口讲乌克兰语,主要生活在中西部地区,倾向于更亲近欧盟。 费希尔认为,无论谁当选总统,都会被其中一派视作“自己人”,而被另外一派视为“敌人”或者某一境外势力的“代言人”。这种对立情绪始终没有得到缓解,从而成为酝酿更多危机的温床,在出现诸如财政危机恶化、政府立场突变的事件后发酵成政治动荡。 俄称乌暴力冲突含“政变企图”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19日说,乌克兰18日的暴力冲突事件包含“政变企图”。俄外交部当天也表示,俄将利用其全部影响,使乌克兰恢复和平与安宁。 佩斯科夫19日对媒体说,俄坚决谴责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发生的暴力冲突事件。俄领导人认为,极端分子对此负有完全彻底的责任,俄在乌克兰极端分子的行动中看到了“国家政变企图”。 他说,俄总统普京与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18日深夜通了电话。俄总统的立场是希望尽快解决危机,而以何种方式和手段解决危机,绝对是乌克兰合法政权的独有权力。 佩斯科夫说,在该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上,俄总统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给乌克兰总统提出建议,今后也不会提建议。俄方一直与乌克兰所有文明的政治力量保持对话。 乌总统:今日为全国哀悼日 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19日签署命令,宣布20日为全国哀悼日,以悼念18日在首都基辅发生的骚乱的遇难者。 根据这一命令,乌克兰全国所有政府机构、国家机关和国营企业都要在20日下半旗致哀。全国当天取消一切娱乐和体育活动,电台和电视台相应调整节目。 亚努科维奇在当天早些时候发表的声明中,呼吁反对派领导人立即与挑起流血冲突的激进分子划清界限,否则就等于承认他们支持激进分子。他重申,从现在起“倾听对方的声音”并停止冲突还为时不晚。 同一天,乌克兰反对派领导人之一克利奇科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亚努科维奇总统当天提出与反对派进行新一轮谈判,反对派对此表示欢迎。但他同时表示,“我们的要求很明确,(政府)必须立即停止部署警察对抗示威者”。综合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