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2月2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孩子在实践中养成良好习惯

东南小学戏剧班的孩子们放学后在学越剧。记者 刘波 摄

  科技班的孩子们学习制作航模。记者 刘波 摄

  商报讯(记者 张昊)如何让我们的下一代,从小拥有一颗明亮的心,一颗善良的心,养成做人做事的良好习惯,这已经成为全社会关切的话题。新年伊始,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日前召开,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越发显著地摆上了重要位置。

  记者昨日从市文明办获悉,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围绕培养圆梦接班人,广泛深入地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着力构建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积极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是动员和吸引未成年人参与道德建设,提升未成年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宁波在这方面有很多的探索和实践。”据介绍,十多年前我市开始开设的“四点钟学校”,已经成为宁波未成年人工作的品牌。如今,不仅近50%的学校建立城市学校少年宫(“四点钟学校”),而且“四点钟学校”还有了升级版,弹性放学让孩子可以在参与科技文体活动中,提高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而亲子游学则通过寓教于游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科学探索精神和家庭美德,让孩子健康成长。

  据悉,今年,我市将继续努力打造优质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平台,不断满足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以节庆文艺活动为载体,发动未成年人广泛参与,展示未成年人的精神面貌,同时拓展道德实践平台建设,开展第二批县(市)区级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试点建设,启动实施立足于建设全省领先、全国有影响的“宁波市未成年人道德实践馆”项目,不断拓展未成年人服务领域和内容。

  升级版“四点钟学校”

  让孩子开心 让家长放心 让社会称心

  1998年,江东区白鹤街道紫鹃社区创办了“四点钟学校”,初衷是为了解决辖区小学生四点钟放学后无处可去的难题。

  如今,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近50%的学校建立城市学校少年宫(“四点钟学校”),“四点钟学校”取得了“让孩子开心、让家长放心、让社会称心”的良好效果。前天,记者走进鄞州区东南小学,看看孩子们都在“四点钟学校”里做些什么。

  社团活动让孩子们更活泼

  “我家有个小九妹,聪明伶俐人钦佩……”前天下午4点多,在鄞州区东南小学,10余名孩子正跟着老师学唱经典越剧选段,孩子们年龄虽小,但一招一式有模有样的。

  五年级的朱晓楠学得尤为认真,“因为我喜欢啊!这个很有意思,我们社团还经常参加各种表演,还有同学得过小梅花奖呢!”小女孩很活泼,兴奋地跟记者说起自己参加的社团。朱晓楠说,自己从一年级就开始参加社团活动,已经参加过主持人、合唱、舞蹈、科技等社团。

  朱晓楠的爸爸对学校丰富的社团活动大为赞赏:“这里活动很多,我女儿不需要再到外面参加培训班了,在学校里也能学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几年下来,我们发现女儿也变得活泼大气了,参加活动从不怯场。”

  “童乐城”拓展到了放学后

  在东南小学,还有一个充满童趣的活动大“超市”,叫“童乐超市”,把同学们感兴趣的活动物化为可供自由选择的“商品”。这个“童乐超市”被划分为六个区域:科技大本营、书画长廊、动漫街、世界之窗、演艺广场和体育中心,包含了40余项兴趣活动,构成了童趣十足的“童乐城”。

  “我们学校是2008年新办的,从2009年2月起就推出了菜单式课程,每天下午2:15至3:15,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参加社团活动。”校长竺柯斌说。在2013年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比中,东南小学的《以“童乐超市”为载体开发活力教育课程的实践与研究》获得一等奖。

  “童乐超市”在大受家长和学生欢迎的同时,学校发现了一个问题。竺柯斌说:“半年后,我们发现有些课程特别受孩子欢迎,一个小时的时间满足不了孩子的需要,为了加强精品社团的效果,同时解决一部分孩子放学后没地方去的难题,我们就将‘童乐城’中活动性比较强的项目拓展到了放学后。学校将其称为‘升级版童乐城’。”

  据悉,东南小学有1200名学生,有40%的学生参加了这个升级版“童乐城”。除越剧和舞蹈两个社团,因聘请了校外的老师上课,收取了一定费用外,其余都是免费的。

  “童乐”驿站弥补管理真空

  下午4:30至5:00,参加完社团活动的孩子陆续被家长接走了,为填补部分学生家校衔接上的管理真空,解决家长们的后顾之忧,学校又开辟了“童乐”驿站。

  “童乐”驿站设于学校门卫区域,由“两间室内活动区”与“一片室外休闲区”两部分组成。它既是孩子们做作业、下棋、看书、游戏的场所,同时由于临近校门口而方便家长接送。学校所有放学后仍滞留在校的学生,都将在放学后进入“童乐”驿站学习或活动,学校还专门安排了值周教师与门卫分不同时间段进行衔接管理。

  竺柯斌认为:“孩子放学后怎么安排是个社会问题。学校有运动场、图书室、活动室等场所,作为社会资源的一部分,学校应该提供出来,让孩子在放学后有更为丰富的生活。”记者 李 臻 通讯员 顾燕波 

  宁波版“爸爸去哪儿”

  让孩子们在游学中成长

  商报讯(记者 张昊)爸爸去哪儿了?这是经常可以从孩子口中听到的问话。“爸爸去哪儿”节目走红中国后,一度让人们再次反省如何让父亲回归本位,给孩子健康的亲子教育。宁波版的“爸爸去哪儿”随之应运而生。

  去年12月14日、22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妇联、市教育局、市旅游局等部门联合启动的“美丽宁波·亲子游学”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推出“爸爸去哪儿”特辑活动。一经推出,半天报名就爆满。

  活动选址在北仑区春晓镇九峰山脚下的民丰村。宁静的小山村因为21户家庭的到来而变得格外热闹。

  承办这次活动的孙佩宽告诉记者,这次活动是爸爸唱主角,妈妈只是来保护和跟踪拍摄的。赏民间戏,玩舞龙,特别之处在于这回舞龙的是各位爸爸。

  “这让孩子觉得非常好玩。”家长范颖煊说,5周岁的女儿马上投入进去了,兴致很高。

  安排给孩子们的任务是寻找食材。小朋友被分成五组,一组去地里拔萝卜和菜;一组去挖番薯;一组去找鱼肉;一组去找水果;还有一组找中餐吃的大米。小朋友两人一组拎着篮子找,篮子里放有食材的图片和寻找食材的提示。找来的食材大家中餐可以共同享用。

  爸爸们正分组合作制作稻草人。孩子们接着来给爸爸们的稻草人作品投票,投票结果决定午餐的内容。“第一名的食材丰富诱人,但最后一名基本只能吃素啦!”

  “孩子和爸爸一起来体验家务活动中的别样乐趣,非常难得。”范颖煊说,爸爸们一般在家里很少烧菜,但是这次不同,都是爸爸掌勺,女儿吃到了爸爸烧的菜都特别开心。

  范颖煊告诉记者,女儿很喜欢看《爸爸去哪儿》节目,没想到自己也能亲身体验一把,玩得很开心,说下次还要继续玩。亲子游学有助于让孩子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学到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关心别人,从而帮助孩子形成完善的人格基础。

  市妇联有关负责人说,这项亲子游学活动以父母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互动为基础,现场有家庭教育专家指导,就是希望通过寓教于游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让孩子健康成长。

  据悉,此项活动从去年5月启动以来,分别深入余姚、象山、宁海、北仑等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实践基地、户外运动旅游景点、农家乐示范点,已累计举办了6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