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4版:商报看台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2月2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搜出1100万百元大钞,都是连号的

四川省治安总队原副队长李荣飚涉嫌重大受贿被捕,金额高达3100万元

李荣飚(资料图片)

  2月7日,春节放假后第一个工作日,四川省公安厅召开会议,由副省长、公安厅厅长侍俊主持,所有厅科级以上干部参会。当时会场气氛凝重。会议通报了数起四川省公安系统违法案件,其中最严重的一起是李荣飚案。

  2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四川发布”发布消息,四川省公安厅治安总队原副总队长李荣飚涉嫌重大受贿犯罪,近日四川省检察院已立案侦查,并对其采取逮捕强制措施。

  四川省公安厅多名官员称,李荣飚于去年8月已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涉嫌受贿3100余万元。

  主动交代后仍想做回民警

  四川省公安厅处级官员李力(化名)回忆,他最后在公安厅大楼见到李荣飚是在去年8月初。平时李荣飚逢人总是摆出笑脸,但那一次却很沉默,心事重重的样子。

  据了解,官方通报前,省公安厅的部分官员早就得知李荣飚案发。李荣飚最后一次出现在公开报道中,是去年7月29日。此后的8月份,省公安厅多名官员就听说李荣飚被举报,公安部纪委将其带走调查。

  2013年12月底,四川省公安厅的督导巡视工作总结会,侍俊曾向巡视组成员通报李荣飚案的部分细节。

  一名副厅级巡视组成员说,会上通报称:李荣飚作为治安总队副总队长,分管治安管理支队、枪爆管理支队等业务部门,利用职权向民用爆炸物企业等受贿3100万余元。

  李力称,一名了解李荣飚案详情的省厅领导曾私下提起,办案人员从李荣飚办公室搜出500万余元现金,从其家中搜出600万余元现金,共计1100余万元。“搜出的都是连号的崭新百元大钞。”上述说法得到两名公安厅处级以上干部的证实。

  四川省公安厅内部一名处级干部说:“据说,3000多万元贿赂大多是李荣飚自己交代的。他还对办案人员说,把收的贿赂交还后,希望能做回民警。”

  检查合格后还得塞好处费

  李荣飚自2010年起,担任四川省公安厅治安总队副总队长,分管治安管理支队、特种行业管理支队、枪爆管理支队等。其中民爆企业是其重点监管对象。

  国家对于民用爆炸物品行业,实行的是许可证制度。凉山州一位高姓矿业老板告诉记者,申请购买开矿用炸药,需经公安机关层层审批和检查,最后由省公安厅治安总队枪爆科批准发放购买许可证。

  德阳市一家烟花爆竹燃放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需要的燃放许可证、跨省运输证均由省公安厅治安总队发放。

  李荣飚的一位老上级说,李荣飚掌握民用爆炸物的购买、销售、运输的审批许可权,有很大权力寻租空间,因此经常接受企业贿赂,乃至索贿。

  当地一名负责监管民用爆炸物品企业的警察,介绍了行业“潜规则”。此类企业安全能否达标,公安部门的监管、检查至关重要。而有些监管人员在例行检查合格后,会捞取一笔好处费,才发给企业相关许可证。

  这一说法得到四川某民用爆炸物公司负责人证实。他们每年需向相关监管人员送钱,“几万到十几万不等。治安总队的一些领导也是送钱对象之一。”

  上述两位企业主都承认送过钱,并称与李荣飚相识,且关系良好。据行业内部知情人透露,李荣飚被纪委调查时交代了不少行贿人员。

  爆破协会成索贿平台

  除省公安厅治安总队副总队长,李荣飚还有另一个身份:四川省工程爆破协会的常务副理事长。省公安厅一名内部人士指出,李荣飚常以副理事长的身份,出席行业内的多次会议,结识了不少朋友。

  李荣飚于2011年8月当选为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该工程爆破协会是一个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成员是四川省从事工程爆破的科研、设计、教学、施工、管理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均为自愿参加,其业务主管部门是省公安厅。

  据公安厅内部一名官员透露,该协会由公安厅治安总队监管,实际上是李荣飚敛财的“小金库”,李荣飚通过变相转移会员费、开设培训班捞钱,甚至通过协会平台密切接触民爆企业老板,私底下索贿、受贿。

  每年上百万会费“去向不明”

  这个工程爆破协会的经费来源为:会费、捐赠和赞助。

  一名烟花爆竹燃放公司的负责人介绍,按照企业规模和企业老板在协会中的级别,会费有所不同,普通会员每年交纳3000至8000元不等,理事会成员每年交纳1万元,常务理事会员、副会长、会长交纳2万至5万元。

  协会网站称,2011年8月16日,四川省21个市、州的213家会员单位的代表参加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其中理事会成员有128名。按照理事会成员每年交1万元,则有128万元,再加上其他普通会员的会费,总会费超过150万元。

  企业会费流向何处?根据会员章程介绍,协会会费必须用于协会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协会资产接受会员代表大会和财政部门的监督。但一名理事成员告诉记者,每年协会财务部门会汇报一次会费使用情况,但因为“无人监督、审查,财务汇报只是走过场”。

  他还透露,协会负责人曾说使用部分会费向监管部门“争取政策”,实际上就是“给监管部门领导送钱”。据《新京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