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2014全国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3月04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限行、限号、限购、限贷、限流……

一“限”怎能包治百病?

代表委员热议各种“限象”

  道路拥堵不堪、住房供不应求、公共交通难堪重负———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在促进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各种烦恼。

  怎么办?于是,限行、限号、限购、限贷、限流……“限字诀”在各地轮番出台。然而,问题解决了吗?“限象”,成为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限”了之后,问题依旧

  一项由北京市交通委发布的交通运行报告显示,2013年北京全路网工作日平均每天堵车1小时55分钟,比上年每天多堵25分钟。这意味着,实施交通限行政策已3年的北京,拥堵形势不仅没有明显改善,反而进一步严峻。

  以“拥堵”为代表的交通体系运转问题,在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已具普遍性。2011年,北京在全国率先出台包括汽车限购、尾号限行在内的一系列措施,随后,广州、天津、成都等城市接连出台类似政策,以期缓解日趋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

  但形势并未因此改善。“以摇号限购等方式控制机动车总规模上升,充其量不过是推迟交通系统‘堵死’状态到来的时点;中心区大幅提高停车费标准,也只能起一点有限的缓解作用。”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说。

  除了限行,还有限购。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10年以来,作为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重要一环,限购、限贷、提高房贷首付比例等具体措施已先后在40多个城市出台并实施,以期缓解住房供需矛盾,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然而,客观现实却是,去年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除温州外69个同比上涨,最高涨幅达到21.9%。这其中,为数不少的城市,房价相比3年前各地集中出台限购政策之时,已几近翻番。

  “限”非万能,多少刚需被误伤

  一些接受采访的市民认为,限购、限贷、限号、限行的频繁使用,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误伤部分刚需消费者,同时可能会积累更多问题。

  30岁的冷先生一直想在北京换个大一点的房子,在他看来,限购、限贷一方面无法从根本上抑制炒房,另一方面也会伤及改善型住房需求。

  “就拿银行限制贷款来说,这根本限制不了资金雄厚的炒房团,限制的只是那些因为孩子上学、子女结婚等想要贷款换房的人群。可如果解除限令的话,房价一定会报复性的反弹。”冷先生说。

  全国政协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认为,从近期少数热点城市又有“地王”出现,并呈现住宅成交量上升和房价回涨的势头看,现有调控政策主要是基于以户籍限购和房产交易税为主的短期政策已呈现明显缺陷,一旦“被微调”,就有可能会出现房价反弹甚至暴涨局面。

  “限购的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市场的畸形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分析指出,限购在短期内确实起到了控制房价大幅上涨的作用,但也影响到了一部分改善型需求,并且可能会导致房地产市场进一步萎缩,从而影响上下游产业。

  “有时,限是需要的,但不宜乱用。”贾康委员认为,尽管有关方面在政策推行方面做过诸多社会解释性工作,但仍然面临诸如社会公平性方面的争议,尤其是在政策并未取得符合社会预期效果时,争议之声还可能高涨,政府念起“限字诀”当慎之又慎。

  防范从“限字诀”转向“费字诀”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其效果自然不会太好。”蔡继明代表说。

  在“限令”不断出台的同时,一个新的动向也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些城市的管理思路,正从念“限字诀”向“费字诀”演变。

  去年秋天,一则关于“北京、上海正在研究征收拥堵费”的消息,引起了两座“大堵市”市民的普遍关注和担忧。“不能一出现问题,就让市民埋单。”有网友说。

  “对市场主体来说,法无禁止即可为,对政府部门来说,法无授权不可为。设限、收费这样的城市管理方式,显然与当前我国简政放权、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相距甚远。”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说。

  ●新华时评

  “限令依赖症”病根是懒政思维

  买房限购限贷,开车限行限号,坐地铁限流限入……如今,老百姓在生活中,不得不面对诸多的“限象”。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种种“限象”已经由北上广等特大城市传染到一些二线城市,由住、行传递到更多领域,由大念“限字诀”上升到玩起“费字诀”,一些地方的城市管理者“限”上了瘾,得了“限令依赖症”。

  一味依赖“限”,其实是一种懒政思维。“懒政思维是指原本该由自己做的分内工作,却寄希望由别人来分担,这实际是一种隐性的不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限令轮番出台,效果依然不彰,究其原因,不是因为限得还不够,而是因为城市管理者过于依赖“限”,没有从更多的方面找办法。不是认认真真找根源,而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是从公共服务上转变思路找差距,而是简单地限制市民的种种需求,这实际上是懒政、庸政的表现。

  古时有一位外科郎中,士兵中箭后他只管剪去露在外面的箭杆,至于肉里的箭头,那是内科大夫的事,与他无关。这种剪箭疗伤的逻辑,其实就是典型的懒政思维。今天许多大城市因车多、人多、雾霾多,患上了大城市病,如果仅靠各种限制来解决问题,与那位只管箭杆不管箭头的外科郎中又有何异?到时大城市病没治好,还埋下了病根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这也给懒政思维敲响了警钟,那种只图自己部门省事,不顾群众是否方便的管理思路,该歇歇了。

  曾几何时,中国百姓买衣帽、买粮油、买电视都需要凭票,这也是一种“限”。但随着改革开放,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票证时代终于一去不复返。可见,目前的各种问题,并非无从解决。

  城市管理者应摒弃懒政思维,提高自身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既要勤政,更要善政,从改革中要路子,从发展中找钥匙,才能多为百姓做实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