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堂漫画 |
今年,武汉将探索建立孝道“红黑榜”,评选孝子惩戒不孝者。孝道红黑榜并非武汉首创,广东惠州、安徽合肥甚至出台了“列入榜上黑名单者不能当公务员”等规定。(3月3日《北京晨报》) “百善孝为先”,随着中国正大踏步迈入老年社会,“孝道观念”在现代社会的地位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孝道首先调整的是家庭成员内部之间的关系。一个奉行孝道观念的家庭,不但意味着这个家庭的老人会在物质和精神上得到精心的照顾与呵护,衣食无忧,精神愉悦,生活幸福,同时也意味着整个家庭之间的和谐稳定,互助温暖。而且,对自己长辈奉行孝道,也是在给自己的儿女树立榜样,那么等自己老了,儿女同样会把孝道观念继承下来。 孝道其次调整的是一种社会关系。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一个个家庭稳定与和谐,会促成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反过来说,如果太多家庭不能稳定和谐,社会也就难言稳定和谐。试想,一个家庭因为子女不孝敬老人,导致老人衣食无着,不得不求助街道、社区,甚至要和子女对簿公堂,然后街道、社区和法院,不得不动用各种力量和资源去调解,去裁决,这不但是对老人、对家庭的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的一种伤害,是社会的一种无谓“内耗”。 从这个角度来说,武汉市建立孝道“红黑榜”,正是以宣传教育的方式,弘扬孝道,抑制不孝,值得肯定。 苑广阔 观点纵深 孝不孝外人难以评判 在任何时代,孝都是一种美德,每个人都应该孝顺自己的长辈,但不同时代对于“孝”的理解相差很大。对于“孝顺”一词,在古代,核心意思是不违背长辈的意愿,无论父母对或错,做子女的都要无条件地服从,如“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便是这种道德的极端表现。但这种封建社会的“愚孝”标准,对于现代社会肯定是不合时宜的。作为现代人,如果选择信奉这种观念,无异于对公民意识的自我阉割。 当然,孝道“红黑榜”所指的“孝”,可能是现代意义上的“孝道”。但现代社会,“孝顺”并未形成明确的文字定义,更是缺乏标准,在这样的情形下,谁孝顺、谁不孝顺,或者说怎样做才算是孝子,大家会有不同的理解。连清官都难断的家务事,对于考查孝子的外人而言,将更是一片模糊,难有客观判定。 “孝顺”既然没有可以量化的衡量指标,过大的自由裁量权难免会导致暗箱操作。如照顾患病亲人,几年才算孝?十年和二十年相比,是不是就不够孝?再比如给老人赡养费,给多少才是孝?给钱少的是不是就比不上给钱多的孝顺?这样的孝道,如何量化,又如何列榜?对此,不知主办方有否考虑? 事实上,既然没有成熟统一的社会评价系统作支撑,评价他人“孝”还是“不孝”,便没有任何可操作性。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有的父母表示,“孩子把成绩搞好就是孝顺我”。这种对于孝顺扭曲的理解,并非个别现象。试想,在家庭内部,不同成员对于孝顺的解读尚且迥异,外人介入去评判“红”与“黑”,答案恐怕只能是暧昧不清吧!万光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