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监管局的登记注册信息明明是科技公司、教育咨询、文化传播等,但私底下却从事着教育培训的经营活动。近年来,有关教育培训机构卷款走人,经营不善黯然关闭的事件频发。仔细了解不难发现,这些出问题的机构大部分运作处于“打擦边球”的状态,对外以教育机构招生,却不在教育部门备案,蒙蔽孩子家长,也给监管部门带来执法难题。 记者 周雁 李臻 培训机构频繁倒闭 去年5月,至善教育在宁波各地的6个授课点悄悄关门了,40多名家长向海曙区教育局投诉,涉及退款总金额达到50多万元,有的家长可退款5万余元,少的也有1万余元。不仅在宁波,浙江省内其他地方的至善教育也出现了类似情况。记者调查后得知,至善教育突然关门与其快速扩张导致经营不善有关。2012年,至善的全国教学点从50家一下子扩大到了100家,后续资金没有跟上,导致至善走向困境。 今年1月,宁波美亚英语培训学校的老板卷款潜逃,173名学员被骗,20多名受聘教师的工资也无处可领。 去年6月底,迪士尼英语宁波江东店关门。今年2月底,有孩子在宁波迪士尼英语另外两家门店上课的家长也收到通知,称今年8月底,迪士尼英语要退出宁波市场。招生不足,运营成本上升让迪士尼不再能维持日常经营。 同样在今年2月底,有网友发帖投诉称,沃尔得少儿英语提出房租到期,突然关门,对于退款之事却表达含糊。 无证办学现象普遍 探寻多起培训机构突然关门的背后,记者发现只是注册个教育咨询公司,并没有获得教育部门的审批资质就大张旗鼓地无证办学的现象在我市屡见不鲜。 至善教育在宁波登记注册的4家公司的经营范围都是教育投资管理及信息咨询;文化专业技能咨询及相关技能、潜能开发咨询等,并没有教育培训这一项。而4家公司也只有在海曙的一家公司得到了教育部门的审批,大部分都是无证办学。 去年11月,有网友向本报投诉江东常青藤小区对面的龙文教育,注册的是咨询公司,却在非法办学。记者调查后了解到,宁波龙文环球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在全市有25家分公司,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都是教育信息咨询(不含出国留学咨询与中介服务、文化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市场监管部门明确表示,营业执照上已明确不含教育培训,这家公司就是在非法办学。 迪士尼英语在宁波的3家分公司也没有任何一家在教育部门备案,没有获得教育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而是以公司名义进行教育培训。 记者从宁波市市场监管局获悉,目前我市以教育咨询名义登记注册的公司达361家,以教育咨询公司名义存在,却实际操作教育培训的机构并不在少数。 监管盲点有待破局 对于培训机构无证办学的现状,监管部门则表示很无奈。 据了解,目前民办培训机构登记审批有多种渠道,教育部门负责审批文化教育类培训、市场监管部门可审批经营性培训、劳动部门主要负责相关技能培训。由于市场监管的审批相对来说门槛较低,国家目前对经营性培训机构的培训范围也没有明确规定,不少企业往往打擦边球,以开办教育咨询公司的名义办培训班,结果造成培训市场的乱象。 “目前对于培训机构的监管还属于一个盲点。办学资质的审核由教育部门主导,对于注册公司非法办学的行为,市场监管部门能查,但依据行政权限只能以超范围经营进行处罚,由于法律规定的处罚力度并不大,毫无震慑作用。”宁波市市场监管局有关人士透露,因为管理权限内的法律针对性不强,并不能起到有力的监管作用。 “培训机构的资质申报审批很复杂,和教育、劳动人事、市场监管等部门都相关,还有可能是无证经营,在监管上的确存在很大难度。”对于如何破解这个僵局,我市教育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提出建议:“建议市里可以召开联席会议,将公安、税务、教育、劳动人事、市场监管等部门,甚至是培训机构所在地的政府部门,共同对培训市场进行监管。” 此外,宁波市教育局为了加强对民办培训机构办学风险的预警,已于今年2月24日专门召开市属民办培训学校会议,再次部署相关规范管理要求,邀请著名培训机构介绍先进管理经验,并全面启动对84所市属民办培训机构的第三方审计工作,进一步督促民办培训机构规范管理,最大程度保护广大学员的利益。 如何辨别? 正规的培训机构应持有教育局颁发的“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民政局颁发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证”,及税务局核发的正式发票并加盖与机构名称一致的发票章。 家长可通过2个渠道查询其合法性:一是直接上宁波民办教育网(http://mbjy.nbedu.net.cn)查询,看其是否得到教育部门许可,这些教育机构都是上一年度年检合格的单位,教育部门还作出了风险预警。但教育部门也提醒,这些信息都是培训机构上一年度的经营状况,具体情况市民还要多关注其现状。二是拨打教育服务热线87191191,咨询该教育机构的合法性。 如何挑选? 家长们在选择培训课程时,最好多了解培训机构内授课老师的相关背景。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能够试听几次培训课程。 在与办学机构书面签订培训协议时,最好具体约定培训时间、地点、内容、师资力量和相关教学培训设施等,避免事后因“口说无凭”而难以维权。 家长们还要仔细阅读所有协议条款,对其中存在疑问或理解有歧义之处,应及时要求培训机构作出书面解释,做到防患于未然。 对培训机构所发的招生简章等资料,家长们也要注意收集和保存。因为这些资料上往往有培训部门对学员的书面承诺,一旦发生纠纷,可作为维权的证据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