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3月1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霉生虫的过期食品流入面包房

麦卡秀、可莎蜜儿、金点、丹比、面包新语、九月生活等中招

  昨晚,主题为“让消费更有尊严”的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一些不为人知的消费陷阱,揭开一些消费黑幕,本报依据晚会内容,为您整理了几个反响较大的案例和消费提醒。

  有内幕人士向央视3·15晚会节目组举报:杭州广琪贸易公司在大量销售过期进口食品原料。

  变质原料改了日期再卖

  在杭州市同协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吴雷介绍说,广琪公司专门为各大面包房供应食品原料,“我们在杭州这一块儿知名度还是可以的。”

  为了一探究竟,记者通过应聘,进入杭州广琪贸易公司,成为一名仓库管理员。在记者工作的一间1500多平方米的仓库内,堆放着各种各样的进口食品原料,每天都有货车从这里进进出出,将食品原料送到杭州及周边各大面包房。一些工人的神秘举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当记者试图接近他们时,却遭到拒绝。一名工人说:“别在我的旁边站着,到时老大会叫你的。”

  在工作一段时间后,记者逐渐取得了广琪公司的信任。这一天,仓库主管李旭将记者和几名工人叫到一间小屋子里,并拉来一批面粉。记者注意到,这批烘焙王精制低筋小麦粉,生产日期为2013年1月19日,保质期8个月,早已过期。面粉的包装袋上已经长出霉斑,有的甚至还爬着虫子。

  一名广琪公司的工人剪开过期面粉的包装袋后,用手将结块的面粉捏碎,直接过筛,去掉白色的虫子。紧接着,筛过的面粉被工人装到了新的包装袋里,而生产日期神奇地改成了2013年11月21日。

  记者问:“这样的面粉怎么办?”杭州广琪公司的一名工人说:“我要卖的话很快,一家几十包,厉害的时候一天能卖出上百包。”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记者逐渐发现,广琪公司还有着更多的秘密。一种甘比康多谷粒面包预拌粉,早在2013年7月15日已经过期;皇冠高达天然奶酪片、卡夫康欧风高级预拌粉,竟然已经过期一年多。

  记者发现广琪公司的过期食品原料,远不止仓库里这些。广琪公司所租赁的海富达冷库,存放的过期食品数量之多,过期时间之长,让记者触目惊心。纽麦福淡奶油,2013年6月26日已经过期;欧登宝淡奶油,2013年8月18日已经过期。更让记者惊讶的是,一批2009年生产的黄油,保质期到2011年,已经过期两年多。还有大量的原味亮面果胶、杏桃亮面果胶、高级片状酥皮油,均已过期两年左右。 

  广琪公司处理过期食品原料可谓装备齐全、手法多样。对于印有生产日期的中文标签,工人是能撕就撕,不好撕的,就用胶带将印有生产日期的部分揭掉,再用印有新生产日期的标签覆盖。对于直接喷在原包装上的日期,就用专业的清洗液轻轻一擦就行;擦不掉的,就用小刀来刮;擦不掉也刮不掉的,干脆剪掉,重新印上新的生产日期。

  对于一些大包装的食品原料,广琪公司直接将大包分装成小包,再贴上印有新日期的标签。一名工人对记者说:“你来之前,还有那个吉士粉,大概有10吨,都是过期的,10吨啊,想想什么概念。”

  为了给这些被改过日期的原料披上合法的外衣,广琪公司还不忘将这些过期产品的检验报告,通过电脑软件进行篡改,让检验报告上的日期与产品上的日期保持一致。经过广琪公司一番精心修饰,过期的食品原料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大肆销售了。

  对于如此处理过期原料的方式,就连广琪公司自己的员工都无法接受。一名工人对记者说:“我觉得节操还是挺值钱的,但没想到我在这公司掉得差不多了。”

  过期原料被卖进面包房

  另一路记者对广琪公司的送货车进行了跟踪。一批被修改过保质期的海苔片,被送到了杭州联华华商集团有限公司;一批改过日期的嘉利宝白巧克力粒,被送到了在浙江拥有89家面包房的杭州玫隆食品有限公司;一批改过日期的烘焙王高级低筋小麦粉,被送到了在浙江、江苏拥有20多家门店的麦卡秀。

  记者调查发现,广琪公司的长期客户还包括可莎蜜儿、金点、丹比、浮力森林、面包新语、小小涩会、九月生活等多家烘焙企业。

  广琪公司将过期食品原料源源不断地卖给面包房的同时,让记者颇感疑惑的是,这么多过期食品原料,又是从哪里购买的呢?福基食品销售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进口烘焙食品原料批发的企业,其销售经理丁伟告诉记者,杭州广琪公司欧登堡淡奶油就是从他们那里购进的,那批货当时已经临近过期。“到他手上只能卖三个月。”在福基公司的仓库,记者还见了一批已经过期的巧克力,丁经理同意,可以半价出售。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法制司徐景和司长告诉记者,企业销售及使用过期原料加工食品属严重违法行为,将严肃进行查处。 

  

  现货白银投资骗局曝光:

  公司是庄家 客户只能赔

  “70倍的高收益,两天净赚10万元。”这些极具诱惑的词语充斥在各种各样的现货白银投资的宣传中。上海的吕女士第一次接触现货白银是在2011年的9月,在鑫天地贵金属经营有限公司一位分析师的指导下,吕女士很快亏掉了30万元。

  “这波行情我自己操作的话,应该能够做正确,他们怎么能帮我亏钱呢。”想不明白的吕女士开始潜心研究现货白银投资技巧。一年后,吕女士再次踏入现货白银市场。这一次她决定换一家交易中心亲自操作。结果,吕女士在层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入了56万元本金,短短5个月亏得只剩下了1万元。“怎么老是亏损的呢。”吕女士说。吕女士上网搜索发现,全国各地因炒银亏损的投资者比比皆是。为什么这些炒银的投资者总是在短时间内遭遇巨额亏损?

  一个偶然的机会,吕女士成了青岛银嵘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一名现货白银代理商。代理商的工作就是为公司招揽更多的客户,并指导客户进行炒银操作。吕女士告诉记者,目前国内从事现货白银投资的交易所有上千家,每个交易所又会发展若干会员,也就是名称各异的贵金属投资公司。客户根据交易软件提供的银价数据来决定买入和卖出的时机,可以买涨也可以买跌,而且24小时不间断交易,没有涨跌幅限制,更没有交易次数限制。客户每交易一次,除了要向交易所缴纳高额的手续费,还要支付点差、延时费等费用。而交易所将这些费用的一部分按一定比例层层返还给会员和代理商。

  在成为代理商后,吕女士惊讶地发现,除了手续费,代理商的另一部分收益竟是来自于客户的亏损,业内把这种亏损叫“头寸”。跟手续费不同的是,客户的所有亏损交易所并不截留,而是全部返还给会员,最终由会员和代理商按协商好的比例分成。五成“头寸”就是客户亏了100万元,你拿50万元的“头寸”。

  在一些会员和代理商的眼里,目前国内的现货白银投资更像是一场赌博游戏。天交所某会员公司业务员赵千苇对记者说:“就是客户跟平台对赌,你赚了钱,那么公司就要亏钱。”鑫天地解释说:“对赌稍微难听一点。但性质差不多,说白了,我们就像庄一样。”

  而实际上,在这场与实力雄厚的会员公司的对赌中,势单力薄的散户们要想赚到钱,几乎是不可能的。深圳的申女士在2011年成为黄金之星贵金属经营有限公司的代理商,她还发现了很多蹊跷之处,比如有赚钱的机会了,客户可能就操作不了。

  2014年3月7日21点30分左右,本该下跌的银价,在交易软件上却出现了直线飙升。“数据明明是利空的,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我的亏损就达到了28万元左右,这真是太奇怪了,肯定有人在后台操控。”吕女士说。

  对此,利安达贵金属经营有限公司的一名渠道经理道出了其中的玄机:“专门有人做风控,有可能会让他买进不了,或者卖出不了,就那么几分钟甚至几十秒,直接卡一下就可以了。这个风控总公司统一做,但是会提醒你们,后续怎么操作,那个只有我们总公司的技术人员跟老板才知道。”

  不仅如此,更令记者震惊的是,客户要把自己账户里的钱取出来,什么时候取,取多少,也不由自己决定。就这样,投资者从一开始就落入了交易所、会员和代理商精心设计的一个赌局里,成了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记者 林华奇 据央视报道整理 

  ■消费警示台

  激光笔危险

  1400毫瓦的笔能点着深色衣服

  激光笔有没有危险?央视3·15晚会现场演示一支功率1400毫瓦的激光笔瞬间射爆气球,如把这支激光笔打在深色衣服上,能把衣服点着。国家质检总局对激光笔风险监测发现,相当比例的激光产品存在辐射危害。家长千万不要拿激光笔给孩子当玩具。

  涂改液致癌

  尽量用无味的环保橡皮

  检测机构对一些橡皮、涂改液做检验,发现橡皮当中邻苯二甲酸酯超标19倍,涂改液甲苯和二甲苯超标34倍,不但刺激眼睛、呼吸道,大量吸入,还会急性中毒,甚至致癌。家长尽量给孩子买没气味的环保橡皮,让孩子不用或少用涂改液。 

  鱼肝油是药

  孩子吃多了有损健康

  明明是药品,一些鱼肝油竟变成了针对婴幼儿销售的普通食品。浙江、广东、山东的生产经营者透露,他们是通过打擦边球,套用标准来逃避监管,将鱼肝油违规生产成婴幼儿食品,容易导致儿童摄入量超过国家规定儿童正常摄入量标准,损害孩子健康。

  “澳妙可”作假

  婴幼儿奶粉篡改产品保质期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新闻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陈熙同在晚会上“权威发布”: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发现澳大利亚“澳妙可”婴幼儿配方奶粉篡改产品保质期。自今年4月1日起,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中文标签必须直接印制在最小销售包装上。 

  尼康“黑斑门”

  拒绝退换,把责任推给雾霾

  售价上万元的尼康D600相机竟被用户发现,拍出的照片有很多黑斑。反复修理后,黑点依旧如影随形。律师质疑,这根本是产品缺陷。但尼康公司各种回避、推脱,拒绝退换,甚至把责任推给了雾霾。这样的产品问题在美国市场存在,已经有个别消费者更换了新机型,而集体诉讼的维权行动正在准备中。新《消法》昨天实施后,中国消费者也有权通过公益诉讼的形式来集体维权。 

  “大唐神器”恶意预装软件

  用户想删掉必须刷机

  央视3·15晚会现场曝光了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大唐神器”恶意预装手机软件,号称“全自动智能安装软件”,每个月能安装100万部以上的手机,已安装的软件超过了4600万个。一些公司和经销商选择行货手机预装恶意软件进行恶意扣费和窃取用户隐私信息,因是行货手机,用户想删掉恶意软件必须刷机,但刷机就要放弃质保,使用户“想删都删不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