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警营内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3月17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周秉江:科技通信战线上的尖兵

  周秉江在办公室接受采访。王西泽 摄

  要不是周秉江的一身警服,实在很难将他与传统印象中的“警察”联系起来:一股文质彬彬的书生气,双眼神采飞扬,给人和气开朗的感觉。

  2002年,在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的周秉江,毕业后考进宁波公安。凭借着扎实的专业技能、开阔的思路,加上年轻人敢打敢拼的劲儿,他被信息管理科“相中”,正式成为一名警营里的信息“工程师”。

  人物名片

  周秉江,现任宁波市公安局科技通信管理局副科长,先后参与建设一大批警用信息化基础支撑项目,曾获“市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

  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

  技术民警坐在电脑后面,成天和数据打交道。在公安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虽然不用在一线冲锋陷阵,但他们一直拼搏在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时刻为全市民警信息化作战保驾护航。

  从2003年到2013年,周秉江一直从事着公安信息管理工作,承担着全市警务综合平台的建设、升级,以及200余台服务器的维护。全市民警每天都要到这个平台“报到”,为确保该平台不间断运行,周秉江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都处于值班备勤状态。在这个岗位上,他一守就是10年。

  由于办案程序有严格的时间规定,一旦基层所队在应用系统过程中出现一些技术问题,公安信息管理民警需要在第一时间赶去解决。

  “我把自己的电话当成‘客服热线’了。”周秉江说。很多时候,凌晨两三点,周秉江要是接到单位系统出现技术问题的电话,二话不说,披上衣服就出门了。

  系统要正常运行,除了日常维护,还要不断升级,这项工作周秉江一般都在后半夜进行,因为那时在系统上办案的民警最少。因此,周秉江和同事们牺牲了无数个夜晚和节假日。

  创新融合科技与传统警务

  “作为技术民警,我们是通过服务基层一线民警进而实现服务群众的。”周秉江说。

  如今,公安打击犯罪已经告别了过去的“人海战术”,越来越偏重精确打击,这离不开科技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

  “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给了我们很强的紧迫感。”周秉江说,“只有不断摸索和学习,敢于在工作中大胆创新,才能使科技与传统警务进一步融合,不断提高警务效能。”为此,他积极投身公安信息化创新工作,主持了警用地理系统、警务工作平台等一大批公安信息化基础支撑项目。

  2010年,一个难题落在了作为技术骨干的周秉江身上———在充分共享的情况下,如何确保信息数据安全?

  为攻克难题,一连数月,周秉江潜心研究业界各类技术方案,但始终未发现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为此,他迎难而上,准备自己动手开发项目。经过近一年的潜心研究,最终摸索出了一条解决途径。这个项目后经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认定,在国内尚属首创。

  2013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公安部科学技术奖评审会上,在和全国公安各大院校、科研院所、部局和各省厅等百余个单位竞争中,这个项目还被评为2013年度公安部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为了在专业领域做精做强,无论多忙,周秉江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看书学习。经过不懈努力,如今,他已经获得了国家高级程序员、ORACLE OCA等国内外多个IT专业认证。他还根据警务信息化工作的相关经验,在专业期刊上发表了《内存审计在公安信息安全中的应用》等多篇论文。

  为照顾同事常常主动顶班

  2013年5月,周秉江调到科技管理科。岗位调整了,但创新实干的作风没有变。

  在他的推动下,全市公安机关开展了史上首次综合性信息实战比武。在两天半时间里,竞赛分别完成了“由案到人”和“由人到案”两类实际案例的分析研判。至竞赛结束,“由案到人”实际案例中,9起案件锁定犯罪嫌疑人,其中4起案件直接破案;“由人到案”实际案例全部关联到案,抓获犯罪嫌疑人8人,串并案件21起,成效明显。

  “周秉江在工作上很认真,非常有创新精神,去年5月才来我们科,马上就适应了工作。”科技管理科的同事倪龙这样评价道。

  科技管理科只有4位民警,人员少,任务重,加班加点是常事。作为主持工作的副科长,周秉江非常理解同事们的辛苦。

  “周秉江对同事非常关心,去年我一岁的孩子生病了,而科里的工作又多,是周秉江主动把工作揽过去,让我安心照顾孩子。”女民警余洁说,“平时值班备勤,他都会照顾一下有困难的民警,常常自己主动顶上。”

  其实,周秉江也有一个年仅4岁的女儿。他的妻子平时在银行的工作也非常忙碌,夫妻俩经常顾不上照顾年幼的女儿。

  如今,女儿会用电话了,想爸爸的时候,她就打电话。听到电话那头女儿甜甜的声音,周秉江说,这是在工作之余,最令他开心的事。苏文清 袁露 耿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