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满永(右)送照片给何召定老人。 |
“你认识这个人吗?他住哪儿?”60岁的董满永拿着照片,在陌生的村庄里转悠,逢人便打听。照片上的老人头发胡子花白,布满皱纹的脸在阳光下沟壑分明。 董满永和这位要找的老人只有一面之缘———几个月前,他来到这个山村,给萍水相逢的老人拍照,回城冲洗出来后,再到山里送照片。 过去4年多时间里,业余摄影师董满永给400多名老人拍了照,并亲自送照片到他们手上。这些老人大多住在山里,很少有机会拍一张照。 这件事情看起来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却耗时耗力。但董满永说,做了以后才体会到,一张照片对于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来说,是多么有意义。 记者 樊卓婧 程鑫 通讯员 吴培维 照相成了一个庄严的仪式 这些老人中,董满永的第一个拍摄对象是村里的绍昌婶。 那是2009年,时任政协奉化市委员会秘书长的董满永回到老家大堰镇后畈村。自从母亲2003年去世后,他就很少回村里。这个深山里的小山村比以前冷清很多,房子老了,大多空着,年轻人都去外面了,只剩下形单影只的老人。 带着淡淡的乡愁,董满永开始在村里拍老房子,想用镜头留下一些记忆。来到一间屋子前,绍昌婶走了出来。 绍昌婶那时已经90多岁了,身体还很硬朗,站在自家的房子前,满头白发和背后老旧灰暗的石墙形成鲜明的对比。董满永心一动:“婶子,我给你拍个照片吧!” 老太太一口答应,还认真地整了整衣襟,有点拘谨地站好。董满永按下了快门。 照片洗好送过去后,董满永很快就把这件事淡忘了。几个月后,村支书问他,是不是给绍昌婶拍了张照片。 董满永很纳闷:“这么小的事,你怎么也知道了?” 支书说,“你不知道,老太太有多喜欢那张照片。不管谁到她家,她都会把照片拿出来给人家看。她说,除了做身份证时拍过照,从来就没拍过像样的照片。” 这事让董满永心里挺触动的。在印象中,绍昌婶是个话不多但很勤快的农村妇人,一辈子都在不停地干活。她一共生了4个儿子3个女儿,如今大多过得不错,但村里几乎没人知道她的真实名字。那个年代的女人都是这样,大家都是以丈夫的名字来称呼。 就这么一个偶然的机会,董满永无意间看到了这位老太太孤独的内心。他想像着,老太太一遍又一遍地看着照片自我欣赏,然后把它介绍给每一个来串门的人:“瞧,这就是我。” “我突然意识到,对一位老人来说,一张照片往往是自我的认同。当然他们自己意识不到,家人也很难觉察到老人的这种心理需求。”董满永说,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他开始有意给老家的老人们拍照片。 一年后,因为年龄原因,董满永退居二线,如何打发更多的业余时间?他买了辆车,开始频繁地往山里跑,拍摄山村的风光,也拍摄深山中的老人。 “我给你拍张照片吧?”董满永常常这样开门见山。对方大多欣然答应,有很多人还特意去换了套衣服。董满永记得,大堰镇董李石井村的老杨,找了很久,最后换了一套西装,还把老伴拉上。照相变成了一个庄严的仪式。 很多时候,老人看到他胸前挂着单反相机,还会主动凑上来:“给我也拍一张,我付你钞票!” 董满永笑着说:“好的,我下次把照片给你送来,不要钱的!” 老人们埋藏已久的心事 遇到谁就拍谁,董满永为老人拍照往往是随机的。董满永说,他的初衷就是给这些平时很难走出山外的老人拍一张照片,让他们高兴高兴,所以常常连名字都不问。但总有人愿意跟这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拉拉家常,于是他在无意间了解到很多老人的人生故事。 在大堰镇的箭岭村,董满永给一位名叫王岳宝的老人拍了照。送照片时,老人眯着眼看了好一会儿,说:“好看,威风!” 聊了之后,董满永才知道1921年出生的王岳宝是一名抗战老兵。王岳宝说,他初中毕业后在家种地,日本人飞机成天在头顶上呜呜地响,就跑去当兵,后来考上了黄埔军校西安王曲镇第七分校,毕业后参加了抗日战争。1947年,他被俘后,加入了共产党的部队。 “家里给订了亲,我不在,还是妹妹替我拜的堂,后来老婆找到部队,我也想家了,就跟着她回来了。” 因为国民党老兵的身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老人对这段经历讳莫如深,后来渐渐也被别人遗忘了。那一天,董满永的到来给了他一个重温往事的机会。老人红光满面地说了很久,而董满永也隐隐地感到老人想被社会认同的强烈渴望。 2011年7月,央视派摄制组到奉化寻找抗战老兵,董满永就推荐了王岳宝。对着镜头,老人开始讲起70年前的往事,讲着讲着老泪纵横。4个月后,王岳宝就去世了。董满永参加了老人的葬礼。 董满永说,他一直在想,央视的那次采访,应该让老人少了一些遗憾。 2010年,在大堰镇万竹青山下,董满永还遇到过上个世纪50年代的一位“打虎英雄”。毛恭金老人因为在西坞打死过老虎曾被评为劳模,但因为历史原因后来穷困潦倒。董满永帮他联系了民政部门给予救助。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人董满永都能帮得上。2011年,在村里的一次聚会上,董满永遇到了一位名叫董世瑶的老人。董世瑶喝了点酒,红光满面,和别人开起了玩笑。大家称他为“董老师”,他笑呵呵地否认,说这个“老师”不算数的。 原来,董世瑶做了一辈子的代课教师,一直想转正,但没成功,只能退休做个农民。照片洗出来的时候,董满永总觉得那双笑盈盈的眼睛里,隐藏着几丝落寞。 3个月后,董满永把照片送过去,不料董世瑶老人已经到了弥留之际。董满永把照片递上去说:“你看看,这就是你呀,笑得多好。” 但董满永看到的是一双空洞的眼睛,老人已经没有意识了。 董满永说,那时他的心里五味杂陈,从那以后,他拍照后,尽量早点把照片送给老人,因为怕那些年迈的老人,有一天突然就离去了。 除了故乡的老人,董满永还去了很多山村,拍过在寺院里孤苦老人,与猫为伴的留守老人,靠在敬老院的床上掰着手指盼儿女来探望的老人…… 这些深山里的老人大都是隐忍地活着,就像林间坚韧却卑微的杂草,很少有人了解他们心里在想什么。董满永说,通过这些照片,透过那些饱经沧桑的脸,他看到了很多老人埋藏已久的心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