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报导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3月30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盼望中华民族早日统一”

———专访台湾知名人士冯沪祥

  冯沪祥(右一)在溪口。

  冯沪祥祖籍辽宁,生于上海,长于台湾,1978年获美国波士顿大学博士学位,随即回到台湾开办哲学研究所。曾任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教授,美国波士顿大学客座教授。1979年至1986年间兼任蒋经国先生秘书,并先后担任了台湾当局行政主管部门顾问、立法部门党团召集人、两岸人民服务中心主任、两岸文教经贸交流协会会长等职。

  3月22日,冯沪祥应邀到奉化溪口,参加第四届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记者也因此有机会专访了这位台湾知名人士。

  记 者 毛信意 通讯员 杨长乐 蒋志飞 

  “王太夫人,我来看您了。”3月21日,冯沪祥抵达溪口,立马安排行程去蒋母墓道祭拜。在蒋母墓前,冯沪祥深深鞠躬,并献上一束菊花。

  “这是我第三次来到奉化。第一次是1994年4月4日,我受纬国先生所托,以新同盟会秘书长的身份,代表他来溪口祭祖扫墓。2004年,我又来祭拜过王太夫人。”冯沪祥说。

  冯沪祥获得美国波士顿大学博士学位时,还只有30来岁。因为他在很多地方演讲,并把演讲稿整理成文章。有一次,蒋经国看到了他的一篇文章———《从哲学看国运》,于是就特地请他去谈一谈。在谈话时,冯沪祥对时政、时局有颇多批评。对此,冯沪祥向记者回忆说:“我当时就在想,反正我不想当官嘛,无欲则刚,想说啥就说。结果,他反而对我印象很深。甚至要求我长期留在他的身边,一方面,帮他整理重要的文稿;另一方面,有什么意见随时跟他反映。”

  冯沪祥在蒋经国身边做秘书时,经常听蒋经国谈起自己的母亲和家乡溪口。在蒋经国的眼里,奉化家乡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民风淳朴。因此,冯沪祥每次来到溪口,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他说:“这里跟经国先生描述的非常像。经国先生非常孝顺,他生前没有时间照顾母亲,这让他追悔莫及。所以曾经交待,身后盼归葬母亲身边。”

  冯沪祥担任蒋经国秘书期间,帮忙撰写重要文稿。冯沪祥清楚地记得蒋经国比任何人都明白回家的重要意义。1987年下半年,蒋经国决定开放两岸政策,允许台湾同胞到大陆来探亲。冯沪祥说:“经国先生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在他晚年的时候,做出了这个英明的决策。他若能多活几年,两岸关系会更加改观!”

  冯沪祥曾任台湾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多年来倾心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国学,多次在北大、清华等地举办讲座,还担任了复旦、浙大各名校的客座教授。

  为了增进两岸民众的了解,他用自己的薪资与积蓄,创办了台湾第一个“两岸人民服务中心”。最近10年来,中心已处理了9000多个案件,包括帮助两岸渔民、学者、商人、学生,以及嫁到台湾的“大陆新娘”们。

  冯沪祥认为,今后两岸若要顺利实现统一,可以通过三种途径:“一是用亲情来化解。因为亲情是永远的、深入的;二是用文化来融合,以中华文化为平台,如两岸都推崇的清明文化、孝道文化、佛教文化(如奉化的弥勒文化)等;三是用教育来巩固,尤其今后年轻人,应是两岸统一的生力军,所以用中华文化教育好年轻一代,是巩固两岸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只要年轻一代胸怀统一大志,愿意共同推进,等到时机成熟,统一大业必能水到渠成。”

  临别前,冯沪祥给了我们一张名片,名字后面写有“祯祥”二字。他解释说:“这是出自《中庸》的‘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因台独谬论如同妖孽,所以自己期勉。我坚定反对台独,立志复兴中华民族,所以取名‘祯祥’,如果人人都能以‘国之将兴’的祯祥自勉,相信必能早日促成中华民族富强、复兴、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