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卫计委发布消息,贵州省将扩大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和试点范围。在所有试点医院,病人从进入医院起,做什么检查、用什么药,都将有“规定动作”的标准化治疗,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4月1日《贵阳晚报》) 为了避免“大检查”、“大处方”,贵州省试点治疗标准化,初衷无疑是好的。但我们也应看到,医生看病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依靠标准化的治疗模式和治疗程序,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一方面,每个医生对病人进行诊疗的过程,都是自主性很强的活动。面对同一个病人的同一种疾病,不同的医生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诊疗方案,这些诊疗方案的获得,和他们的学识、能力、经验、积累等都有着很大关系。医院在确定这个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时,应以哪个医生的为准?最后确定的标准化,是不是就一定是最科学,最合理,对病人也最有利的? 另一方面,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病人身上会有不同的症状表现;相同的症状表现,在不同的病人身上也可能意味着完全不同的疾病。医生的诊疗过程,也是逐步认识疾病,确诊疾病的过程,现在有了医院的“规定动作”,医生可能为了不违反规定,从见到病人的面开始,就只能拿一种治疗模式和治疗程序往病人身上套,但是万一套错了呢? 医生看病应有一定的标准流程和规范程序,但医生看病也充满了创造性,单一的标准化,会抑制医生的这种创造性,限制医生的“自选动作”,可能不利于医学的发展、患者的利益。所以,如何做好医院标准化与医生灵活性、创造性之间的平衡,是医院在推广标准化治疗之前所必须考虑的。苑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