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4月0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美海曙卫生人”评选结果出炉

他们是好医生的“代言人”

  昨天,海曙区卫生局举行“最美海曙卫生人”专题报告会。几位平凡的医务工作者,讲述了他们精彩的人生故事,让听者动容。

  据海曙区卫生局张文莲局长介绍,“最美海曙卫生人”评选,是通过初步筛选、网络报纸投票、评选领导小组审核等步骤,最终10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卫生工作者获评这一称号。

  他们是段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司徒炜敏、月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刘福民、西门望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朱燕文、鼓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陆君玉、南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陆宝文、西门望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胡剑、宁波口腔医院贺刚、白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赵海霞、海曙区中医院楼意楠、海曙珈禾整形专科医院鲍海萍。

  张文莲局长表示,这些名字对很多人来说也许并不熟悉,但在海曙区的各个社区内,他们就是好医生的“代言人”;他们或许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却是居民眼中的健康守护神;他们的故事平凡却打动人心。记者 苏钧天 通讯员 胡光 

  刘福民

  他把病人当亲人

  人物名片:月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师

  三年前,慈溪山区的一名80多岁的农妇方老太已有几日水食难进,女儿孙芳(化名)辗转打听到中医师刘福民。病人到医院已是晚上7点多了,孙芳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只是想无论如何要试一试。“福民,听名字应该是个好医生。”她安慰自己。

  让她没料到的是,刘福民听说后,马上舍下家中诸多客人迅速赶到单位为病人把脉。之后经几次悉心调治,时隔不久,方老太便能下床行动恢复如昔。

  这样的病例还有很多,熟悉刘福民的人都知道,为了让更多的病人及时得到治疗,他一直坚持双休日上班;碰到年老体弱或经济上不堪重负的病人,他就上门诊疗。“他把病人当成亲人。”接受过刘医生治疗的病人如是说。

  家住奉化农村的一张姓老农患胰腺癌晚期,经多方医治后疗效甚微,不堪经济上的重负,无奈出院,卧病在家,病痛难以忍受,身边只有老伴一人。后来家属找到了刘福民。在老人生命弥留的最后几个月中,每逢休息日,刘福民总不辞劳苦上门施以中西药结合治疗,为老人解除了许多病痛的折磨,也为其家人减轻了许多经济上的负担和精神上的痛苦。

  “想方设法减轻他们的痛苦,让患者活得有质量、走得有尊严,这也是医生的职责。”刘福民说。

  刘福民诊治疾病有两种手段,一种是药物,一种是与病人进行细致地沟通。在诊疗过程中,刘福民从不滥用昂贵的进口药品,而是尽量与病人沟通,让病人正确地了解自己的病情,稳定病人的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我的父亲也是一名中医师,他给我取名‘福民’,是希望我能用医术救济患者,造福民众。这么多年,我始终用这个标准要求自己,要‘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要关爱病人胜于自己的亲人,尽一切努力去做一个让百姓满意的医生。”刘福民说。

  朱燕文

  让一个小卫生院的门诊量增了8倍

  人物名片:副主任医师,海曙区西门望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市劳动模范

  朱燕文虽然“官”不大,但却先后接待过副总理、部长、世界卫生组织代表等很多“大人物”。“西门模式”、“西门经验”曾开创了宁波地区乃至全省社区卫生服务的样本。今年3月,海曙区西门望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管理中心还迎来了参加APAC会议的亚太高层领导的参观。

  可15年前,西门卫生院在全市率先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时,阻力却不少。当时,最令朱燕文苦恼的是:附近有4家市级大医院,只有1000余平方米的小医院如何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请专家坐诊,搞过合作,还开过特色门诊,终究没有大起色———居民对这家门口的医院就是不信任,有点病就往大医院跑。

  这一年,在她的带领下,65名医务人员身着统一的灰色西装,挂上医院统一制作的工作证,手持卫生院致居民的一封公开信,带着听诊器、血压计等医疗设备,叩开辖区居民的家门。

  上门免费体检,哪有这样的好事?一开始,居民抵触情绪很大,有的将医生拒之门外;有的以为医院搞推销,冷眼相待;有的竟不知小区里一墙之隔的这家医院。

  “只要我们是真心为居民服务,肯定能得到居民的理解与支持。”一次次上门,用诚心敲开了居民的心扉。6个月后,4万余份健康档案建立起来了。居民对我们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医院刮目相看,渐渐地来医院咨询、配药、看病的多了。

  朱燕文说,这些年,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壮大,门诊量从1999年10万余人次,到2013年,年门诊量增加到82万余人次,将近增了8倍。建立电子健康档案11余万份,建档率达到90.7%。

  楼意楠

  两代人都喜欢的儿科医生

  人物名片:海曙区中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曾获市“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中午12点30分,海曙区中医院门诊总算只剩下几个病人了,这时,有个焦急的妈妈挨过来问:“楼医生,实在抱歉,您已经那么辛苦了,但请再让我们挂个号,好吗?”

  楼意楠抬头看看小病人说,“那好吧。”

  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由于患者多,每次门诊时,都会有很多病人挂不到楼意楠的门诊号,遇到这种情况,楼意楠总是耐心地加号,尽管时常会拖到下午两三点才下班,但她总是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总是耐心地看完最后一个患者才走。

  从1976年开始当儿科医生,楼意楠师从多位中医名家,如董幼琪、肖洁芳、刘鹏年、徐文达、刘沛荣等,从他们那里获得了宝贵的中医临床经验。楼意楠尤其擅长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儿科疾病,对小儿哮喘、肺炎、慢性腹泻等多种儿科常见病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疗法。

  儿科医生是医学界较为特殊的专业,这不仅因为医生面对的患者是幼小娇弱的儿童,而且也因为这些小患者常常不能像成年人一样准确地描述自己的症状和感觉,给医生的诊断带来困难。

  楼意楠每天要看几十个小病人,有的患儿一见到医生就哭闹不停,但是楼意楠一直都是面带笑容,耐心地哄孩子,转移他们的注意力,然后进行诊治。

  做了30多年医生了,口碑慢慢做出来了,找楼意楠看病的小孩远的从舟山、杭州赶来,甚至还有上海的患者。而楼意楠最早的那批小患者,很多已经升级做了父母,当他们的孩子生病时,他们还是会选择自己最信任的楼医生。

  楼意楠说,“我觉得很满足,病人信任我,这是对我最好的肯定。”

  他们岗位虽不同

  但心里装的都是居民健康

  在10位“最美海曙卫生人”中,司徒炜敏是唯一一位从事疾病防控工作的。22年来,她一直扎根在基层医疗单位从事疾病防控工作,每当突发传染病疫情时,她都是首当其冲的一个。

  “很多时候当接到疫情报告时已经是晚上了,我只能对家人说,‘不好意思,我又要出去工作了’。在我看来,病人需要我的帮助,我本来就是干这行的,既然做了,就要把事情做好,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10人中,有4位是来自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和专科医生,他们都是社区里有口皆碑的“好医生”。

  陆宝文的热线电话是24小时开通的,居民们都特别依赖她。“我已经和他们连成一体了,就图个心安,图个愉悦的心情,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赵海霞十多年来默默地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为社区居民提供良好的全科服务。曾被评为白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星级家庭医生,2012年度浙江省优秀全科医生。

  而西门社区内的老人们说起胡剑,总是竖起大拇指。有一次,他在门诊的时候,一名患者家属跑到服务站希望医生能够出诊。原来他的老母亲在家里已经好几天神志不清、水米未进了,家人甚至已经决定要放弃了,但同时又抱着最后一线希望请社区医生再去看一下。后来,老人总算转危为安。

  类似情况社区里经常碰到,处理不好不但吃力不讨好,甚至有可能产生纠纷。但是胡剑没有犹豫,总是及时地赶到患者家里。

  陆氏伤科传人陆君玉秉承了祖辈的好医德和精湛的医技,他常说,一名好医生,单单有精湛的医术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仁爱之心,要时时刻刻以病人为中心,尽自己的全力去帮助病人。

  至于贺刚与鲍海萍,他们则是民办医疗机构的代表。贺刚有一批老年患者粉丝,从60多岁到80多岁,他们会把贺刚写的口腔科普文章从报纸上剪下来编成册子来互相交流,并约定朋友指名要贺刚就诊,这与贺刚平时对老人们的关爱分不开。

  鲍海萍则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从汶川、玉树地震,烧伤孩子罗新月、云南贫困山区学生的“免费午餐”,到宁波小候鸟关怀行动、余姚水灾现场,都有她积极奔波的身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