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警营内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4月07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冯绍东: 做辖区的探照灯

  冯绍东(左)与结对居民交谈。

  人物名片

  冯绍东,镇海公安分局骆驼派出所社区民警,2010年经社会招考进入公安队伍,从警以来一直从事社区警务工作,多次在分局城乡社区警务考核中名列前茅。

  80后“小伙”冯绍东,参加公安工作五年,他的志愿很简单,就是做自己辖区里的探照灯,驱走黑暗与罪恶,带来光明与平安。

  冯绍东的“责任田”范围很广,包括镇海骆驼街道贵驷社区、妙胜寺村、董家畈村,这三处人口构成为:外来人口5200名,本地人口5100名,合计1.03万人。区域内出租私房、企事业单位、行业场所扎堆,治安情况相对复杂。平时,冯绍东和同事不是在赶去处理报警求助的路上,就是在巡查执勤、调处纠纷的现场。

  王岑 林炳潮

  日常巡检:不放过一丝可疑

  3月18日,日常巡检。

  狭窄阴暗的走廊,像一条地道,冯绍东举着手机,靠微弱的光带头行进。他所在的治安小分队正在做例行检查。小巷小弄、消防通道、楼梯屋角,冯绍东锐利的目光,不断往两边扫射。

  这是一项机械但又极具技术含量的工作。最近一段时间,治安小分队在每个工作日开展辖区重点场所巡查,时间从下午1∶30一直持续到晚上10∶00。检查内容相对固定。浴场、宾馆、洗头房,主要查看里面的消防设施、安全通道、不符要求的场所设施、营业证、从业人员等。这是表面上的。

  在外行人眼中,冯绍东他们仅仅是看一看,走一走。而事实上,小浴室窄长的通道,洗浴中心隐秘处的铁板楼梯,楼梯角下有意隔出的小房间等,在冯绍东眼中,都是容易产生安全隐患、治安隐患的地方。

  巡检中经常会碰到突发状况。当天下午,巡检至镇骆路,路边一家小店门口坐着的男子一见警车,拔腿奔向室内。

  几秒钟后,3名警察从车上冲到这家店内,连连叩击最内室一扇紧闭的门。急促的脚步,夹杂着几声方言,民警们叫门:“我们是警察,开门!”随后,两名店员被带回派出所讯问。冯绍东说,突发情况发生时,往往就是“有情况”时。

  巡检至盛家社区一片老房子,这里住满了暂住人口。小巷小弄里,偶有年轻女子,夹烟站立。看见民警过来,她们迅速隐藏。经过几处老房子时,还能听到“通通通”的关门声,以及压低的交谈声。

  “正常百姓生活,警察来了该干嘛就干嘛。抢着关门的,基本就是有情况的。”冯绍东说,其实这些人的情况,社区民警心里都有底,不怕你犯事,犯事就抓捕,日常巡检,既是对辖区情况的实时掌握,更能对违法现象起到震慑作用,维护辖区平安、纯净的治安环境。

  守护平安:尽自己一切力量

  辖区构成人群是怎样的,他们做什么工作,何时做;重点地区有哪些,什么场所设暗哨,哪些人有做不法勾当的倾向等。诸如此类,冯绍东心里一清二楚。这来源于他日常扎实的基础工作。

  冯绍东说,掌握社情民意是社区民警的基本功。辖区哪栋楼搬来了新住户,村里的几个无业小青年最近在忙啥,冯绍东总有办法了解到。田间地头,他能卷起裤腿跟农户一边干活一边“闲聊”;街角巷头,给店主送上安全防范资料后他总会再多问一句“这几天的情况”。

  不仅仅是传统的“跑腿”工作,身为80后的冯绍东在信息化管理辖区方面也很有一套。熟练地打开电脑,点击自己管辖区域,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出租房、各类企事业单位、行业场所等分类清晰,逐条逐项一目了然。冯绍东说,以前找数据要到处翻台账,找人口信息要问居委会,现在都是自己下去走访采集的,通过计算机实现“标准化”管理,随时调取,特别方便。

  不仅如此,辖区群众还经常能在网上见到冯绍东。

  “前段时间,又碰到了几起医保卡诈骗案。本人再次提醒各位大哥大姐,请擦亮眼睛,反正遇上任何叫你去银行汇款的,请你无视吧!请大家看见的,互相转告,本人在此谢谢大家了……”

  日常工作中近段时间哪类案子发案多,处警中碰到多发的诈骗案件,冯绍东总会及时到自己负责的警务论坛上发布,这些“唠唠叨叨”中既有着身为民警的专业态度,还带着一点年轻人的风趣幽默,令人很容易接受。

  “多跟群众接触,多进社区,老百姓自然买你的账。以前老百姓反映骆驼街道治安不好,打斗、黄赌毒现象较多。经过连年严打严查,情况真的好转许多。”冯绍东说,比如他常去的一家小经营户,跟他反映过,近来清静许多了。一些往日不安分的人,也沉静下来,规矩度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