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复制唐代秘色葵口碗 |
 |
越窑秘色瓷荷居三足蟾蜍 |
 |
越窑秘色瓷 瓣缕孔卷叶缠枝纹香薰 |
 |
越窑秘色瓷八棱瓶 |
 |
复制五代越窑秘色瓷莲纹盏托 |
记者 黄银凤 文/摄 昨日,香港苏富比“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春拍中,玫茵堂珍藏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以2.8124亿港元成交,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价格的纪录。 元青花、明成化斗彩、唐代秘色瓷,穿越千百年,釉色流转,举世惊羡。宁波,便是流光溢彩上千年的名瓷———唐代秘色瓷的发源地。 1987年,一场暴雨浇开了西安法门寺地宫深藏的秘密。考古人员发现14件秘色瓷,这是世界上发现有碑文记载证实的最早、最精美的宫廷瓷器。通过对烧制工艺和特殊支烧方式的反复比较,专家推断这批青瓷来自浙江宁波上林湖越窑遗址。 意想不到的是,这批法门寺地宫出土秘色瓷,被宁波收藏家闻长庆作为深入研究和创作秘色瓷的标准器,历经三年夜以继日上万次釉水配方试验,终于烧制出唐代秘色瓷。 近日,闻长庆被法门寺博物馆聘为特邀研究员,迈出了双方合作研究开发唐代秘色瓷的坚实脚步。 斥资数亿收藏青瓷孤品 闻长庆是改革开放初期宁波最早下海经商者之一。他对顶级艺术品的收藏,始于20年前。仅元青瓷,他就收藏有3件孤品,如今市场价每件都上亿元。他的第一件收藏品即创造了世界纪录。 2003年,在国外一古玩拍卖市场,有一件元青花首次亮相。聚光灯下,这件瓷器引发拍卖高潮。“元青花,元青花!”不少人小声议论着———眼前的这尊瓷罐,在全世界是罕见的一件。“465万!”闻长庆举起牌子。“成交!”重槌一落,闻长庆嚯地站了起来。这件价值不菲、极其罕见的完整云龙纹元青花瓷罐被他收入囊中。 465万元的拍价,这在当时已达到世界拍卖纪录。“元青花真品,在全世界也就300来件。”闻长庆说道。 与元青花同时期的还有一种官窑叫枢府釉,为元朝枢密院制,又称软文釉,据统计存世量只有几十件。而闻长庆藏有一件器形巨大且保存完好的枢府釉。这样一件稀世珍品,闻长庆是怎么得到的呢? 闻长庆有一个女婿是印度尼西亚人。一次,他从女婿那里看到一张枢府釉图片,当即到印尼古玩市场去看这件宝贝。他并没有立即买下,逛完古玩市场后回来,发现这件枢府釉已被人买走。对此,闻长庆失望而归。不料,几个月后事情有了转机。买家认为这件藏品是赝品,又被退回印尼古玩店。闻长庆第二次赶往印尼将之购回。 “这件枢府釉绘有如意纹饰缠枝牡丹图样,细腻精致的风格随处可见。”闻长庆说。 闻长庆收藏的第三件元代青瓷是一尊龙泉窑观音像。这件露胎留白的观音像,没有上釉,青釉红胎形成鲜明对比。它高达42厘米。在同类龙泉窑里,其釉色是最好的。后来,一位藏友出价3000万元请闻长庆转让,他仍舍不得割爱。 穿越千年的宝藏出自地宫 闻长庆跑遍世界各地拍卖行,一门心思收藏青瓷,不但收藏动辄千万元的古青瓷,也收藏数吨瓷片。他说,这些碎瓷片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他用数十年时间收藏、研究越窑青瓷。“一般人玩瓷器喜欢从晚清民国粉彩瓷入手,但真正有魅力的瓷器莫过于青瓷。上林湖烧的越窑青瓷,单色素瓷,不像粉彩等,缺陷没法弥补和掩盖。造出一一件全素又绝美的青瓷,难度可想而知。” 越窑青瓷烧造始于东汉。它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制瓷业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当时,东汉还在使用粗犷的陶罐,而越窑青瓷的面世,不仅意味着技术上的飞跃,也是一次审美上的革命。 越窑青瓷经历了一个创造、成熟、繁荣、衰弱的过程。越窑青瓷尤其是秘色瓷代表当时瓷器的最高水平,由于民间极为罕见,即使名满天下的邢窑瓷也无法与之相比。但充满神秘色彩的秘色瓷在南宋时停烧了。 清乾隆《咏鸡缸杯》写道:“李唐越器人间无,赵宋官窑晨星看。”一代帝皇都未能见到而徒生感叹的秘色越器,只存在文献传说中、已在世界消失千年的秘色瓷,随着法门寺地宫的开启而重见天日。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14件有记录文字的秘色瓷,而举世闻名的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越窑秘色瓷便出自慈溪市上林湖窑场。这不仅揭开了中国陶瓷史上悬而未决的秘色瓷谜底,更成为后来闻长庆深入研究并开发仿古秘色瓷提供了可靠的标准器。 除了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世间还有少量几件古秘色瓷,它们也在闻长庆手里。其中一件越窑秘色瓷葵口碗,被宁波市文化考古所原所长林士民见到后,盛赞:这是越窑青瓷里的顶级品,年代为五代晚期,堪称秘色瓷上等品。釉色青翠,拉坯很好,很薄。制作规整,胎也很薄。 秘色瓷消失在上林湖畔 被称作最高等级的越窑青瓷,为何又称秘色瓷?这其中藏着怎么样的玄机? 上林湖越窑遗址,号称露天博物馆,至今仍存古窑口遗址。唐宋兴盛时,这里有115个窑口,烧造规模很大。 秘色瓷工艺源于越窑,但比越窑青瓷更精细,用更精良的胎料、釉料及匣钵釉封技术,这个工艺被后来的很多官窑传承下来。 秘色瓷民间罕见,润翠如玉,釉色变幻无穷。闻长庆能够找到青瓷中的极品———秘色瓷的秘方吗?名传千古的秘色瓷原料连同制作工艺都消失了。南宋时,越窑断烧,消失在上林湖畔,从此成为回忆。 痴迷青瓷的闻长庆无数次出现在上林湖的山间小路上,他决定复原秘色瓷工艺。他采集了数吨碎瓷标本,以图恢复古老秘色瓷的烧制工艺。秘色瓷要求一次性拉坯完成,和现今许多新瓷多次拉坯有很大区别。为此,闻长庆特意到景德镇找到古法拉坯的匠人师傅。 几十年时光对越窑青瓷史而言只不过短短一瞬,但对闻长庆而言,他走过的全部收藏历程,是用来烧制他的梦想。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闻长庆说,上林湖的绿色植物、各种石头他都尝试烧过,3年多每天24小时运转,烧了上万次。所有民间传说的都试,连他自己养的鸟,以至头发都烧,没有秘方,全靠烧。 古法烧制,首先要找到地道的原料,唐代人用过的原料先要找到,从瓷土到坯、釉都要原汁原味,但这些都无从知晓,只能一遍遍探索。古人就地取材,他就在上林湖一遍遍找,无穷次地试,一切原料都取于自然,绝不用化工料。 一窑烧两瓶煤气,需800元钱,算起来光煤气费就是200多万元。由于瓷土太珍贵了,转眼成千上万的钱就烧没了。闻长庆怕不成熟,只能一个窑烧一个器物。 “泥土比煤气贵。八个人去挖瓷土,两车去,一车装人,一车装土,4000元一趟,泥土弄来还要折腾,要把沙子去掉,烧瓷的泥很细,要用棉纱布去筛出来,再沉腐。”做这些,闻长庆都用原始的工具。光沉腐这一项目流程就要花上一年半载。一拖拉机泥土能做两三个瓷器就不错了。 破译越窑秘色瓷之路 烧制也不是马上成功。“一点一滴,开始像越窑了,先是黄绿色,慢慢变绿,但釉面还有差距,跟古代实物一一对比,不断把配方完善起来。配方、成分、比例,都要尝试去配,十几种东西都要准,少了一样,颜色就不一样。” 起先,闻长庆也叫龙泉人来烧,但烧出来效果不好。一是龙泉窑釉厚,而秘色瓷釉薄;二是现在烧瓷很多用化学工具,而古法烧是天然瓷土,原生态的,微量元素千变万化,成分时刻在变,颜色也在变,需要及时掌握时间,大量地试,直到烧到最好的釉色。 每天要算账,温度要上升,温度曲线表如何变化,整天看着火,加上写文章看电脑,闻长庆体力透支后,眼花,耳朵发蒙。2012年有一阵,他的眼睛视力由1.2降到0.2。他不敢告诉妻子,只得偷偷到医院。“这可咋办,眼睛看不见,还怎么烧秘色瓷,当时已经烧了两年了,越窑是烧出来了,黄颜色的,仿造宁波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已经有玉感。但秘色瓷还没烧制成功。” 原始瓷土、药釉、火候,三位一体,加上形制设计,过了这两大难关,经过3年多不懈探索,已青丝变白发,白泥变青瓷,经万次的配釉试验终于成功烧制出秘色瓷。 终于成功恢复失传千年的唐五代至宋古越原生态的越窑秘色瓷后,闻长庆曾开过多次小型鉴赏会,邀请文博、收藏界人士提建议,找差距。2012年下半年已试验成功,又进行大型鉴赏会,并且得到了中国文博学术界的一致认可。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王莉英,对浙江中立越窑秘色瓷研究所的越窑秘色瓷作品感到惊叹。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浙江省考古所研究员沈岳明,评价浙江中立越窑秘色瓷研究所基本掌握了烧造秘色瓷的工艺技术,其仿制越窑秘色瓷作品是迄今最好的。 2013年10月28日,在中国轻工联合会组织的展会上,闻长庆的越窑秘色瓷莲纹盏托获全国金奖、越窑秘色瓷葵口碗获铜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