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宁波新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4月15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女孩自行服用止痛药引发肾损伤

医生为您总结几种乱吃药的危害

  前几天,李惠利医院住进一名18岁女孩。她因为牙疼,自行吃了诺福丁止痛药,引发急性肾功能不全,肌酐高达215,医生说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感冒发烧、头疼牙痛,很多人碰到这些寻常毛病,常常会打开自家药箱,或者自己去药店买点常用药对付对付,殊不知很多情况下,都无法对症,弄不好还会造成恶劣影响。记者昨天采访了我市的一些医学专家,总结了几种常见的用药误区,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记者 鲍云洁 通讯员 应红燕 马蝶翼 刘扬 

  1 乱吃止痛药有可能引起肝肾损伤

  昨天,在李惠利医院,记者见到了18岁女孩小汪。经过几天的治疗,她的肌酐已经下降到150(女性正常的肌酐指标为84左右),医生说因为治疗及时,她的肾功能应该能够得到恢复,不会留下明显的用药后遗症。

  4月7日晚上,小汪感觉牙痛难忍,妈妈记得朋友说过吃诺福丁能治牙痛,就到门口的药店去买,店员推荐人工牛黄也对牙痛有疗效,就顺道一起买回家,按说明书给女儿吃了。

  8日晚上,小汪开始恶心呕吐,渐渐地胸闷气短起来。妈妈以为她胃疼,赶紧带她到当地医院看了急诊,吊了盐水后也未见好转。

  10日早上转诊到内科,验血发现肌酐已经升到100多。当天下午,妈妈赶紧带着小汪来到李惠利医院就诊,此时肌酐已经上升到215。

  李惠利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刘江告诉记者,诺福丁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及解热镇痛药,这种止痛药通过抑制痛觉神经末梢冲动而产生止痛作用,就是所谓的“治标不治本”,多吃还会引发肝肾功能损伤,患者一定要慎用。类似的药物还有布洛芬、散利痛等常见止疼药。不少人碰到头痛、牙痛等就吃几片应急,因此造成肝肾损伤、消化道出血的人并不鲜见。

  “如果是易感人群,可能吃一两片就会引发损伤。如果大剂量乱吃药,即使是非易感人群也不一定扛得住。”刘江说。

  他提醒:大家在吃这类药物时,最好还是到医院咨询一下医生,易感体质的人更要引起注意,在就诊时要把从前的症状告诉医生,用副作用小的药物替代;如果在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小便量减少、小便颜色变深变红、腰痛、起皮疹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急性肝肾损伤是可逆的,但拖久了变成慢性病,就麻烦了。

  2 给孩子喂食退烧药不能过于频繁

  除了止痛药,还有一些常见的感冒药和退烧药也有可能导致肝肾问题,如百服咛、美林、泰诺、维C银翘片、安乃近、阿司匹林等,“现在很多人都知道抗生素不能乱吃,但不知道这些常见药物也有可能产生副作用。”刘江说。

  频繁吃退烧药现象在儿科更常见,因为和成年人相比,孩子更容易因发烧而引起惊厥,很多家长看孩子的体温一上升,就赶紧喂退烧药,生怕“烧坏了脑子”。

  市妇儿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狄亚珍曾碰到一名3岁的小患者,住院期间有发烧现象,当时的体温是38.5℃。狄亚珍认为孩子体温并不高,而且住在医院里也便于观察,就耐心地跟家长沟通,说暂时不吃退烧药,随时观察,但孩子的外婆很不乐意,说发烧会烧坏脑子,坚持要给孩子吃退烧药。后来经过狄亚珍耐心细致地解释,家长也同意不用退烧药,结果孩子的病也好了。

  相比成人,一些属于非甾体类的退烧药更容易对孩子幼小的器官造成损伤,使用起来一定要更加小心。

  狄亚珍建议:如果孩子发烧了,可以先观察是否存在室温过高、穿衣过多等问题,排除这些问题后可进行物理降温,例如洗个热水澡、贴冰敷贴等,半小时后如果体温有所下降,就不要吃退烧药,反之则开始服用。一般口腔温度达到39℃,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给孩子服用退烧药。如果孩子有惊厥史,就要在达到该温度之前服用退烧药,同时用掐人中穴刺激的方法防止惊厥。

  3 预防感冒的中成药也不一定对症

  随着人们的防病意识越来越强,很多家庭会准备一些预防感冒的中成药,一出现流鼻涕、咳嗽等症状,就赶紧冲几包吃一吃,试图把病压下去。

  其实,这是一个很普遍的误区。“人体是有自我防御系统的,药吃多了就会让自身的抗病能力减弱,而且任何药物多少会有点副作用,多吃也可能会引起脾胃不适。因此在感冒初期,我们不建议吃中成药。”市中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中医师洪波告诉记者。

  不加辨别吃中成药预防也有可能不对症。洪波说,中药是讲究辨证施治的,例如同样是感冒,就分成风寒和风热,流清水鼻涕、打喷嚏、怕冷畏寒等都是风寒的症状,这种情况下是不适合服用清开灵、双黄连等清热中成药的。如果体质虚寒者服用这类药物,还有可能引起腹泻。

  还有一种情况尤其需要区分,有些人打喷嚏、咳嗽并不是因为感冒,而是因为过敏,这种情况下吃中成药也是无效的。

  正确的做法是怎样的?

  洪波说:“首先我们要区分感冒和过敏,如果是感冒,在早期要多休息,多喝水,清淡饮食,放松心情。病情加重的情况下,最好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服药。其次,养成记录病情的习惯,到医院就诊时可更加准确地描述病情,让医生做出最准确的判断,合理治疗。

  4 不要长期给孩子吃免疫力促进剂

  小铭以前经常发烧,医生在治疗过程中,给他开了一种增强免疫力的中成药。随着年岁渐长,小铭身体越来越好,发烧感冒的次数明显减少了,家长认为免疫力促进剂“功不可没”,就坚持一直给他吃。

  狄亚珍说,这样的做法其实是不对的,免疫力促进剂也要适当补充,补太多了反而会让自身免疫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因此,免疫力促进剂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还有两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虽然不是乱吃药,但也有可能适得其反:

  一是乱吃“提高免疫力”的补品。现在很多家长都知道年幼的孩子不能“大补”,就给孩子吃一些参须、冬虫夏草,甚至猫胎盘等比较“温和”的补品,来提高免疫力。市中医院儿科主治中医师丁瑾说,其实这也是误区,身体健康的孩子根本不需要吃这些补品,如果是免疫力低下的孩子,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吃一点,但4岁以下的孩子也尽量不要吃。

  二是补充过量的钙、鱼肝油和各种微量元素。“3~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如果有惊醒、盗汗、头方方、胸肋骨外翻等佝偻病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和鱼肝油。一般岁数较大的孩子是不需要特意进补的,建议只要多晒太阳、多进行户外运动,合理摄入牛奶就可以了,过度补钙和吃鱼肝油,个别孩子会产生全身副作用,例如过度补钙甚至有可能造成肾脏结石。”狄亚珍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