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都住同一小区,所以比较熟悉。胖胖的男孩儿多多(化名)和可爱的女孩儿畅畅(化名)是同一幢楼里的好朋友。 午点时间,保育员正在分菜,我一回头只见多多正在呕吐。他对气味很敏感,要是闻到新鲜的食物或异物就会呕吐。我拿来拖把拖地,并对多多说:“多多,你用纸巾把你身上的脏东西先擦一下,再扔到垃圾桶去。”旁边的畅畅听到后赶忙去取纸巾给多多,多多擦完异物就把纸巾往地上一扔。我心想,这孩子怎么这样啊?我提高声音说:“多多,请你把纸巾扔到垃圾桶。”他竟然说不要。我正打算质问,只见畅畅捡起纸巾正要往垃圾桶方向走去。我立刻制止畅畅,把餐巾纸拿过来对多多说:“多多,这个是你扔的你要自己去扔掉。”多多却不以为然的说:“畅畅会帮我扔的。” 在这学期新带的托班中存在着一种现象,男孩子比女孩子娇气的多。早上入园,红着眼睛的总是男孩子;父母抱着的也是男孩子;上个厕所需要帮忙的还是男孩子;吃饭需要人喂、拿书包需要老师陪、勤劳缺乏的都是男孩子。如今我们班级男孩子的比例是女孩子的三分之二,女孩子比男孩子更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自理能力也比男孩子强很多,很多男孩子呈现不愿意帮助他人,自我为中心的现象。 相同情况的还有小乐(化名),一天中午,孩子们都端着自己的小托盘兴高采烈的吃着,只有小乐愁眉苦脸。我很奇怪,“小乐怎么了,为什么不吃东西呢?是不是食物不合口味啊?”结果,他的反应让我大吃一惊:“在家都是妈妈喂我的,没有人喂我,我怎么吃啊?” 在家访中我发现,孩子的家庭结构体一般是“四带一”,爸爸为了“养家糊口”忙于工作,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交给家里的老人和妻子。 其实,家庭教育中,父亲对男孩有很重要的榜样力量。从性别来说,都属于男性,父亲的行为和处事风格是男孩直接的模仿对象;从心理构成上来说,慈母严父,女性的特有思维品质多数是从宽的,这对男孩子来说,特别是将来独当一面,当家作主的男性幼儿来说多少有欠磨砺,间接地作用是未来优柔寡断,很难适应独立应付生活问题的局面。 这就需要除了幼儿园对男孩子提高教育要求外,更要发挥父亲的重要作用,增加父亲活动的参与度。譬如,在假期可以组织男性幼儿接力登山,爸爸要全程陪着,孩子气馁时爸爸要鼓励,后退时爸爸要通过其他小朋友和爸爸的奋力向前来激起孩子的荣誉感,如果孩子感到身心到了极限时,爸爸要适时帮忙。在这样的共同的担当中,对比激励中,让孩子经历一次双重的洗礼,提升幼儿与困难斗争的勇气和毅力,实现完美人生品性的塑造与养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