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宁波市考试录用公务员面试昨天结束。一段材料,三个问题,每人15分钟,2000多名考生坐到每组7名考官面前,接受面对面的考验。前日下午,记者受邀旁听了面试全过程。 记者 苏钧天 通讯员 任社 15分钟答3题 当场公布分数 主考点宁波技师学院,共有600多名考生前来面试。前天中午12点20分,记者来到考点,教学楼下,考生严阵以待,几乎是清一色穿着黑白套装。 记者抽签到第二组旁听面试。考场设在教室,座位呈“口”字型分布,考官和考生对面坐,两旁是工作人员和旁听人员。 考官7名一字排开,他们都是抽签定组的。今年有一个调整,为了最大程度保证公平公正,各县(市)区每组7名考官除主考由当地差额抽签产生,4名由全市统一抽签选派,另2名不再由当地选派,而是从其他县(市)区抽签交流产生。 面试全程录音录像。答题完毕后,考生一旁就座,考官现场打分。等下一名考生回答完毕后,主考官把成绩告知单交到前一名考生手中,并当场宣布成绩。 记者旁听的这组共19名考生,只有一名男生,他们多在12分钟内就作答完毕,最少用时不到6分钟。 围绕“家风”面试三道题 根据阅读材料,回答三道问题,大致内容是: 在全国政协会上,记者问全国政协委员、央视著名主持人朱军“你的家风是什么”,朱军认真地说,“是《朱子家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请问:记者问朱军有关家风问题的有何用意? 假如你是一名基层工作人员,领导让你负责已评选的“最美家庭”的宣传工作,你如何做? 现代家庭如何培育及传承家风? 一些考生在面试结束后对记者说:“虽然题目不偏,但要答得有自己的观点很难,需要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积累。” 一个表达流畅,一个观点取胜 全组有两位考生获得了85分以上。一个以观点取胜,另一个以流畅的表达取胜。 获得最高分的是一名女生,蓝色衬衣,黑色一步裙,灰色袜子,略微化了点淡妆。她一进场,就让人眼前一亮。两分钟左右思考后,她开始回答,声音洪亮。 “家风,是传承,是道德的养成,是美德的延续,是祖宗留下的精神财富。好的家风能滋养熏陶出优秀的人,朱军就是一个例子……”“宣传‘最美家庭’的形式可以采用实体与网络并行,邀请最美家庭向公众宣讲……”她的回答一气呵成,几乎没有卡壳,一直微笑着直视考官,“气场”强大,而考官们的脸上也露出了“有兴趣听”的神情。 “她就像在对我们演讲,语言表达非常到位。”结束后一位考官说。 第二名考生获得了85.26分。 她是这样回答的,“古语有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记者问朱军这个问题的用意在于,发挥名人效应,引起大家对家风的思考,反思我们每个人有没有继承家风。尤其现在是独生子女时代,421的家庭模式下,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缺失,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家风一定程度上折射了社会风气,甚至也体现了一国之风。因此,重提家风有着重要的意义。” 讲到如何宣传推广“最美家庭”时,她提到了可以制作一些印有最美家庭图片的环保书签、小扇子,分发至社区。同时既要使用传统媒体,也要动用微博、博客等自媒体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还可以制作最美家庭的纪录片。 关于“现代家庭如何培育及传承家风”,她认为:除了从教育、宣传等方面推动家风建设,不同的家庭之间也可以互相借鉴其他家庭的优良家风,政府层面也可以考虑将家风作为一些考评活动的标准,让家风建设更加完善。 一名考官在面试结束后告诉记者:“很多考生都是泛泛而谈,没有丰富的材料,缺少自己的理解,而这个考生是有自己的观点的,答题很全面,让人印象深刻。” 只有一名考生提到自家家风 一位考官告诉记者,令他感到遗憾的是,整组考生中只有一位提到自己的家风是慈孝,其余考生均未提及。他说,虽然现代家庭很少有成文的家风,但一些惯例仍然存在,比如不能撒谎,要节俭勤劳等。如果考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家风,提出现代家庭既要传承家风,又要赋予家风新的时代内涵,他个人认为会有一些加分。 另外,他分析,不少考生出现了审题不清的情况,题目中已明确要求是对已评选出的“最美家庭”做宣传,部分考生却将重点放在了评选过程上。 记者了解到,考官们主要从五个方面来考察考生,即举止仪表与语言表达、观察与分析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演讲能力和综合评价。比如,有些考生套话过多,或者是声音很轻,分数就不是很理想。 在询问了几位考官后,他们也给出了一些公务员面试的建议: 用一两句话概括题目反映了什么,考察什么对得分有帮助;结合自身实际的回答让人觉得诚恳,有助于拿高分;尽量充分利用时间,只回答梗概没有进行阐述,分数不会太高;再华丽的语言也不如一个独到的观点。 相关链接 浙江省招公务员面试首次考硬笔书法 要求抄写毛泽东诗词 宁波今年用的是浙江省统一出的面试考题。 19日上午进行的面试中,首次出现了硬笔书法题。该卷考题聚焦汉字文化,也分3题。第一题要求考生谈谈汉字听写大会的意义;第二题是,假如你是一名公务员,在机关内策划一次《汉字听写大会》的活动,你会怎么开展工作?最后一题则要求现场抄写一遍毛泽东的《长征》。 新题型也引发一些考生的议论,多数考生表示考题出其不意,没有想到面试还要动笔。 业内相关专家分析认为:“这一题主要考察考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和书写能力。形式上有创新,但总体难度并不大。当然,考生不能出现应对不及,抄写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