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中国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4月22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台州“讨海夫妻”:

潮起潮落 夫唱妇随

  杨世橹一家

  杨世橹的人生,正如他的名字,大半辈子在船上度过,夫妻俩夫唱妇随,讨海为生。去年9月,《舌尖2》栏目组曾在老杨家拍了整整半个月的纪录片。18日晚上9点,《舌尖2》首集《脚步》里,出现老杨一家的身影。日出日落,潮涨潮退,里面有老杨夫妇讨海生活的点滴,还有让人垂涎欲滴的三门特色小海鲜。

  海上“叱咤风云”的船老大

  18日晚,与丈夫的兴奋不同的是,看到自己出镜,老杨老婆有些不好意思。“常年海风吹,都蜕皮了,太黑。”老杨女儿则觉得自己出镜不够漂亮。节目播出后邻居们都竖起大拇指,连声说:“老杨杀甲!(方言意为‘厉害’!)”

  三门县健跳镇位于浙东南黄金海岸线中段,距三门县城20公里,东临三门湾海域。作为浙江四大深水良港之一,这里的人世代以海为生。杨世橹家所在的赤头村,几乎家家有船,人人讨海。每家都是夫唱妇随,俗称夫妻船。

  《舌尖2》栏目组把三门小海鲜和麦焦作为拍摄对象后,曾在健跳镇挑选了好几个渔村的渔民,最终选中了杨世橹。

  栏目组是去年9月去拍摄的,那时螃蟹正肥,渔民们忙得热火朝天。淳朴的老杨夫妇,暂时放下手头的活,全力配合。要知道,那时节,一天两三千元的收成是最起码的。

  46岁的老杨20多岁便开始讨海,在女儿7岁以前,他曾是大船上的船老大,在海上“叱咤风云”,一出门便是好几个月,练就了一身捕鱼的好手艺。女儿稍大后,老杨回到家乡,夫妻俩盘下一条夫妻船,开始讨小海。

  钩跳跳鱼是当地渔民的绝活

  清明前捕鳗鱼苗,清明后网马鲛鱼,七到九月,螃蟹正肥,10月鲈鱼正美。而5月到11月,滩涂上的跳跳鱼不断,老杨顺着时节,收获着海洋的馈赠。潮涨潮落,老杨拿捏得很准。凌晨时分,他和老婆扬帆起航。把网撒好,日出东方,迎着鱼肚白,夫妻俩收网了。日落时分,夫妻俩又要出发了。船上亮起灯光,在皎洁的月色里,梭子蟹、野生青蟹一点一点堆满甲板。

  这些时候,摄影师都跟着老杨他们出门去拍摄。拍摄并不容易,有时候为了一个完美的镜头,老杨要反复撒好几遍网。

  打跳跳鱼,是个绝活。一条条黑色的小生物,在退了潮的海边滩涂上,一跳一跳,转眼就钻回海泥里不见踪影。老杨给我介绍了打跳跳鱼的绝活。他说,打跳跳鱼只需一根钓竿绑着鱼钩,不需鱼饵,5米长的钓竿,6米长的鱼线。10米开外钩到仅5厘米的跳跳鱼,其难度不亚于20米外投篮。

  但这并不是老杨的绝活,老杨说,大家在电视上看到的打跳跳鱼的场景,其实并不是他,而是隔壁三岔村的周洪井,今年58岁了,钩跳跳鱼已经20多年了,完全是自学成才。

  当地产妇都要吃跳跳鱼滋补

  新鲜的跳跳鱼,在砂锅里放点咸肉、水、葱姜蒜加些料酒,就可以炖成美味的鱼煲。在当地,跳跳鱼是非常滋补的食材。在没有跳跳鱼的时节,人们会卖跳跳鱼干,有时卖到五六十元一斤。

  支起架子,点上秸秆,跳跳鱼一圈圈排开,在嗞嗞声里,鱼干成了最好的增味品。摄制组和老杨一家烤了整整一下午。这些自制的跳跳鱼干,后来成了女儿月子里的最佳补品。

  节目在拍摄时,老杨女儿莉莉已经怀孕3个多月,现在她的女儿已经快2个月了。莉莉说,在三门,产妇生了娃,几乎都要吃跳跳鱼,没有新鲜跳跳鱼的季节,就用跳跳鱼干代替。“我月子里每天吃跳跳鱼粥,连头带鱼刺一拔,就剩下鱼肉,切成小块放在粥里炖。”综合《华西都市报》、《都市快报》、《台州晚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