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宁波新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4月25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访大运河 推广宁波城市形象

“大运河:我们未来的生活”全媒体行动昨启动

  参与寻访大运河报道的记者合影。
  记者 王鹏 摄

  记者 李臻

  今年6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以投票表决的方式,决定中国大运河是否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昨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与人民日报海外版、大运河(宁波段)申遗办合作推出的“大运河:我们未来的生活”全媒体行动在宁波庆安会馆正式启动。

  在接下去的2个月多时间里,商报记者将随全媒体采访团,赴中国大运河27个申遗城市,开展联合采访和公益宣传活动。

  记者将会把这一路的所见所闻、所经所历与读者共享。同时,采访团也将在沿途城市展现大运河最南端的城市———宁波的风采,宣传宁波城市精神。

  如果有兴趣,我们更欢迎读者加入新浪微博@东南商报或东南商报微信,更多的鲜活新闻等待着您,更多的精彩等待着您的共同参与。

  中国大运河: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举世闻名的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里程最长、持续利用时间最久的人工河道。大运河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安徽,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蜿蜒数千里,是神州大地上贯通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大运河显示了我国古代水利工程技术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

  大运河深沉而丰厚的底蕴,早已沉淀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我们深情地称大运河为母亲河。这悠长而宽厚的生命之水,串联起古老与现代,见证着繁华与沉寂,记录着苦难与沧桑———这条河流,是一代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宁波地位很特殊:大运河与海丝之路的连接点

  更为重要的是,阿拉宁波在中国大运河中的地位很特殊。宁波是中国大运河最南端城市,是大运河的出海口,是中国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连接点城市。大运河(宁波段)横贯东西,绵延数百里,流经余姚、慈溪、鄞县和镇海四大古县,交汇三江,奔流入海,孕育了四明大地的千年文明。

  2008年,宁波被纳入全国大运河联合申遗城市之列。2013年,大运河宁波段“二段一点”与其他运河申遗城市的31个遗产点一起,被列入中国大运河申遗文本,正式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舒月明说,目前,我市按照国家部署做了大量工作,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公布,申遗河道、遗产点本土保护与环境整治工作,运河遗产展示等各项申遗准备工作全部完成。

  如果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宁波将首次拥有了自己的世界级文化遗产。

  行程数千里:探秘运河更宣传宁波

  “大运河:我们未来的生活”全媒体行动,正是宁波在大运河申遗中的一项重要行动,也是推广宁波城市形象的一次重大策划。

  在昨日的启动仪式上,本次行动发出《融入运河生活 回归共同家园》宣言,提出让运河生活方式继续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面向民族未来的重要事业。行动呼吁,全民参与到运河遗产的认知、保护和传播中,让遗产保护理念成为一种价值观,让运河遗产保护成为一种时尚生活方式,成为城市未来的追求和发展方向。

  大运河像一条穿越、编织众多纬线的经线,在中华文明的腹地流淌,打破了大自然的文化阻隔,直接促成了南北文化的交通。在启动仪式后,记者将赶赴北京,沿着运河这条“经线”一路由北向南,探访大运河昨日的繁华,寻访大运河今日的美丽,更记录这些沿运河城市人们怎样在共同创造大运河明天的辉煌。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当然,在这一路上,宣传宁波、推广宁波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