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宁波新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4月25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蚕豆、豌豆、倭豆、罗汉豆……

谁是谁的谁,你分得清吗?

  蚕豆(剥好的)
  蚕豆
  豌豆

  热闹了大半个春天的野菜才刚刚“落市”,豆豆就迫不及待登场了。

  眼下,菜市场、超市卖得最火的豆豆只有两种,可叫法却五花八门:蚕豆、豌豆、倭豆、罗汉豆……这题,我们不考“马大嫂”,就考那些平时不下厨房的小年轻们:你能把它们一一对上号吗?

  

  记者 石承承/文 记者 王鹏/摄 

  宁波特有的倭豆

  家住东钱湖畔的潘定花最近正忙着把自家地里收上来的倭豆分送给亲戚朋友,“现剥现烧,最好吃了。”

  食材够新鲜,拿来简简单单用油盐一炒,就很好吃。

  潘定花说,倭豆种子是过年时撒下的,一般农历三月下旬到四月初可以收。倭豆的“青春期”很短暂,差不多一个月就会老,而“老去”的一个明显标志,就是豆皮上会长出黑黑、弯弯的一条。

  眼下,恐怕是倭豆最辉煌的时刻,著名美食专栏作家殳俏就用“嫩而不粉”来形容它的口感。而巅峰时刻,则要等到立夏。宁波历来有立夏吃“咸肉倭豆饭”的传统,其意义不亚于中秋吃月饼。

  如果你还是对倭豆的样貌没概念,可以去超市找一种叫做“豆瓣”的零食,油炸过的,吃到嘴里嘎嘣脆,这就是倭豆“老”了之后的样子。

  倭豆这个名字太不含蓄,身边有外地同事一听,就立马联想到:是不是跟倭寇有关?

  其实,倭豆的学名叫蚕豆。相传,明朝时,每年到了蚕豆成熟季节,倭寇就会来侵犯浙江沿海地区。有一年,不堪其扰的沿海百姓将收获的蚕豆撒在倭寇上岛的必经之路上,并用发酵“白药”使其腐烂。倭寇上岛后,陷在其中进退不得。百姓冲出来,将倭寇打得落花流水,倭豆因此得名。

  不过,至今仍用倭豆来称呼蚕豆的,恐怕只有宁波地区了。

  被冠错名的豌豆

  宁波人之所以把蚕豆叫倭豆,除了上述传说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已经把蚕豆之名错冠到了豌豆身上。

  清代慈溪费市(今庄桥费市村)人严恒曾写过一首诗叫《蚕豆》,开头两句就是“田家豆熟逢蚕月,小荚丛生竟类蚕”。蚕月指的就是眼下的农历三月,因是养蚕的月份而得名;而豌豆的样子,一颗接一颗,的确和蚕有几分相似。

  豌豆,就是菜市场、超市里时下卖得很火的另一种豆豆,也属于时令鲜货。

  和倭豆相比,豌豆的吃法更简单:直接倒在水里一煮,甚至连盐都不用放。最妙的是煮剩下的汤,都带着清清淡淡的甜味。虽然是道菜,却常常是一上桌就被当做零食一扫而空,吃一盆都吃不腻。

  宁波也有立夏吃“豌豆糯米饭”的习惯。据老人家说,吃新鲜豌豆是为了祈祷眼睛像豌豆那样清澈,无病无灾。

  不过,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宁波人用豌豆或者蚕豆的叫法,反而是更喜欢称呼它为罗汉豆。一颗叠一颗,说来倒也有几分形似。

  “倘具大慈悲,普济人间食。”清代奉化人孙事伦也曾写过一首《罗汉豆》,寄寓了这种平凡的食物极大的希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