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10公里路跑联赛西安站27日上午举行,本是一场热闹的跑步活动,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来自兰州的选手张宝强在比赛途中,被其他参赛选手两次殴打,但他没有放弃比赛,最终还是获得男子10公里专业组的亚军。 (今日《东南商报》31版) 被打选手张宝强来自兰州,曾多次获得全国性长跑比赛第一、二名,此次被打两次依然获得亚军,可见其实力非凡。而在如此重大赛事中,遭遇殴打,难怪家人怀疑他是被人盯上了。 众目睽睽之下殴打他人,且连续两次,无论如何都不是小事。张宝强要求组委会查明,对方宣称查不到打人者,理由是5公里公开组今年有3000多人报名参加,参赛选手的号码布系随机发放。然而,选手报名时需填写个人信息,领比赛服和号码布也需用本人身份证。换言之,虽然号码布和个人身份信息未必一一对应,但这些选手是实名制参加比赛的,剔去性别、身形差异,加之还有媒体记者记录清晰的连帧照片,要想查到打人者不难。组委会为何一口拒绝呢? 警方的回答也颇有意味。张宝强曾告知赛事执勤民警,民警让他先找到被抢走的比赛号码布和打人者,再看怎么处理。人山人海中,在不熟悉的城市找人谈何容易?民众报案,查找当事人属于警方办案的范畴,岂能如此推脱?再联系组委会的说法,这桩事实清楚的伤人案件,让人怀疑很可能会变成无头案。 体育比赛的特点就是依据各种有效规则,最大程度地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并据此产生强大的公信力。无礼冲撞、寻衅滋事、借故斗殴及一切违背体育比赛规则的人,都应该“红牌罚下”,若涉嫌侵犯他人身体,造成伤害,更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现有资料无不证明,此次殴打,与在比赛中发生肢体接触、冲突截然不同,明显超越了体育比赛的范畴,因此,组委会应该查明真相,还张宝强一个公道。以此为鉴,体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强管理力度,完善规章制度,加大违法违规成本,严惩弄虚作假行为,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社会氛围,避免类似闹剧再度发生,让体育比赛找回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 斯涵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