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新闻雷达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4月3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赫赫有名同仁堂当年是宁波人开的

宁波会馆曾林立京城,最多时有13座

大运河通州段

  记者 李臻/文 周建平/摄 

  “长城与运河,并蒂两奇葩。”在中华大地上,有两项伟大的工程奇迹,一是横贯东西的万里长城,一是纵穿南北的大运河,它们在北京交汇。觅古迹、访名家、下河道、登城楼……“大运河:我们的未来生活”全媒体行动采访团此行首战来到这个交汇点进行了连续3天的采访。

  汇通祠铭记郭守敬丰功伟绩

  前天上午,阳光洒在积水潭湖面上,泛着金色的光芒。和北京的故宫、长城等热门旅游景点不同,这里游客不多,显得静谧幽深,树荫下几个老北京在聊天。

  “大运河:我们的未来生活”全媒体行动启动仪式就在积水潭畔汇通祠进行,此处对于中国大运河而言,是个非常重要的遗产点———这里有一座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郭守敬的纪念祠,郭守敬塑像面湖而立,左手持卷、右手遥指远方。郭守敬在水利方面有卓越贡献,是他发现了白浮泉并主持开凿了通惠河。

  通惠河开通后,“川陕豪商,吴楚大贾,飞帆一苇,径抵辇下。”当时的积水潭作为运河的终点,人声鼎沸,百货云集。其北岸以及近代的烟袋斜街、钟鼓楼地区成为繁华无比的商业中心,“马似游龙,车如流水”,粮行、绢行、木行、果品行、米行、面市等应有尽有。

  通惠河的通航意味着中国大运河中的京杭运河首次全线贯通,是运河水利工程史上重要的里程碑。郭守敬在治理运河的同时,也为元大都解决了供水问题,这些设施奠定了今天北京水利的基础。譬如京密引水渠和白浮瓮山河的路线不谋而合,而700前郭守敬所创造之法在今天长江三峡工程中尚用。

  从宁波河海联运到北京

  寻寻觅觅一路问询,记者找到了南新仓。只见附近路牌上,一路标注着“海运仓”、“北新仓”、”南新仓”,仅看这些地名就大略可知当年是漕运仓库所在地。

  中国大运河申遗专家组成员赵福生介绍说:“这些漕运仓库按照粮食来源或运输方式,分别命名的。”其中的南新仓,就是明清两朝代京都储藏皇粮、俸米的皇家官仓,是明永乐七年(1409年)在元代北太仓的基础上起建,至今600余年历史。如今,南新仓还保留古仓廒9座,是全国仅有、北京现存规模最大、现状保存最完好的皇家仓廒。

  联想到中国大运河最南端的宁波,在繁华闹市区有一座元代大型建筑遗址,同时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古代地方大型仓库遗址,它就是永丰库遗址。永丰库用来收纳税赋钱财,定期上交国库;而南新仓是接受南方漕粮,供给京城皇家,历史巧妙地在此交集。

  “河海联运是宁波与北京两地之间运输的主要方式。”中国大运河(宁波段)申遗办负责人江怀海说,“宁波本身产粮不多,但内地(如江西、安徽等地)的粮食货物等,都是通过运河先运到宁波,而后走北洋的商舶将南方的漕粮运抵天津,再走北运河到北京。”而同时,宁波的沙船就可以捎上环渤海湾地区的物资运回甬埠贸易,并通过浙东运河运输到其他城市。

  宁波会馆曾林立京城

  正是运河这样的一条生命运输线,也架起了一条宁波与京城的交流之路。“北京城曾有多座宁波会馆。”赵福生对中国会馆也颇有研究,据他介绍,北京开始有南方人是在元朝统一全国建立元大都以后。但从元史中能查到在京做官的宁波人只有袁桷(著有《延佑四明志》而闻名)和程端学(著有《春秋本义》)。

  而明代则是宁波人在北京的兴起时期,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通过移民、迁都、科举等手段使北京迅速发展起来,也使宁波人大量涌入北京。宁波的传统行业中医中药业与成衣业也在此时进入北京,出现了垄断北京医药行业的“鄞县会馆”。

  宁波自古文风鼎盛,读书人多,所以赶考的举子也多,宁波的试馆在北京出现也较早。有资料可查的是明嘉靖(1522~1566年)年间北京即有试馆,离贡院较近的小甜水井胡同就出现了镇海会馆和慈溪会馆。

  清代是“宁波帮”在京城的鼎盛时期,宁波的会馆最多时曾达13处。宁波人在清初就垄断了北京的成衣业,因而有成衣会馆“浙慈馆”。宁波的中医中药业更是名震京师,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同仁堂”店铺。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