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5月0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网格”凝聚青年共享大舞台

“双网互动”打造宁波基层团建新模式

江东区福明街道区域青年工作共建委员会开展羽毛球交友赛。
  鄞州区的青年志愿者开展文明墙绘制活动。

  宁波身处改革开放的前沿,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团员青年的流动性不断增强,传统的垂直型、行政化、单位式的团建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如何应对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是一个重大且重要的课题。

  根据团省委的统一部署,团市委积极开展“双网互动”团建工作,通过层级化的组织网络与区域化的地域网格之间的互动、虚拟空间的网上与现实生活的网下之间的互动,创新团的基层组织架构,丰富基层团的工作方式,有效扩大了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覆盖,提高了团组织在团员青年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目前,全市共划分网格1327个,组建网格服务队2376支,专业服务队1055支,60万名28周岁以下青年(其中团员25万人)、2364个青年社会组织纳入“双网互动”团建工作范畴,“双网互动”团建工作的统揽性地位初步确立。

  记者 卢科霞

  合理划分网格

  编织基层组织的全新“菜篮子”

  团市委把科学合理划分网格作为顺利推进“双网互动”团建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并提出了“以资源状况为第一标准”的理念。划分团建网格不是地理空间上的简单切割,而是建立在具有一定资源保障基础上的各类组织、各方力量的整合与重组。

  每个网格无论大小,确保有三类资源:有一定数量、工作规范、活跃度高的团组织,为网格运转提供基础支撑;有一定数量、号召力较强、与共青团联系较好的青年社会组织,为网格扩大覆盖、增强服务能力提供帮助;有一定数量的热心共青团、青年工作的能人和实体阵地,为网格提供人力资源和活动场地的保证。

  通过网格的科学划分,宁波基层团的组织建设打破了区域内的行业、层级、所有制界限,有效整合区域内各方面的团建资源,改变团组织各自为“政”、粗放低效的资源配置模式,使团建工作从粗放向集约转变,实现了区域网格范围内的团建工作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同步提高。目前,全市共划分网格1327个,覆盖60万名28周岁以下青年(其中团员25万人)。

  陈珊瑚是慈溪市崇寿镇非公南片网格长,她的网格里有32个企业,新海电气、海歌电器是当地的核心企业,拥有3个篮球场、1个外口青年公寓、2个青年活动中心,电信、邮政储蓄银行、傅家路村文化礼堂等资源都在这个网格里。冠亚股份企业承办篮球比赛,海歌电器提供多功能厅举办唱歌比赛,佳吉化纤开展技能比武……天鸿钢构团组织负责人潘雅丽说:“以前搞活动都是单打独斗,现在1个企业搭台,18个企业一起唱戏,月月有活动,场场不落空,青年员工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在企业工作的心也安了。”

  江东区百丈街道划船社区团支部书记、网格长郑天媛告诉记者:“通过‘双网互动’团建工作,让社区团组织在青年中红火了起来!”百丈街道在划分网格时充分考虑到资源问题,把辖区内的区教育局、区住建局等几家区直单位以及一些商务楼宇划到了划船社区,在组织活动、服务青年中发挥了作用。

  百丈街道团工委副书记、划船社区网格指导员谢堃回忆说:“我们走访了很多网格内青年,起初青年们对我们不信任,交流中也打不开心扉。”谢堃和郑天媛通过一段时间的走访,了解到网格内部分企业不少青年喜欢打乒乓球,为了给网格内青年有个“以球会友”的场所,就和网格轮值主席一起商量,由区教育局、区住建局等共建单位出资为青年购买了一张乒乓球桌,放在嘉汇国贸青年中心内。有了场地就慢慢地吸引到不少青年,他们来自不同的单位和行业,因为打球渐渐成了朋友,现在很多青年除了打球,也会来这里参与网格内的公益活动。

  通过两年来的实践,宁波的网格团建工作形成了宁波特色,并探索出了4种运行方式:“自主办”———每个网格结合自身特色和资源禀赋,自主开发设计网格活动项目,做到“一网一品”;“轮流办”———网格各成员单位轮流承办网格活动;“协商办”———充分吸纳网格内团员青年的意见呼声,努力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参与热情;“借力办”———通过加强联系、提供帮助、资助合作等途径借力于青年社会组织,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服务网格内的青年事务。

  组团式服务

  “菜篮子里的菜品”越来越丰富

  对于网格团组织来说,那些网格内共建力量、服务团队的加入不仅带来了一支支活跃的青年队伍,还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资源,网格“菜篮子里的菜品”也随之越来越丰富。

  “我们进行资源重组,打破原来单独的团组织开展活动的模式,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开展组团式服务,每个网格内有6到7个服务团队,谁最有号召力谁就是服务团队的主要负责人。”慈溪市崇寿镇团委书记杜青卿举例说,比如原来某个单位的团组织开展读书会,现在就要拉出来放到网格里组织,或者把网格的读书会放到单位里组织。

  在以前,鄞州区首南街道泰安社区团支部负责人钱华杰想请几个医疗人员给社区居民做健康检查或者讲健康常识,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要联系医院,要找领导协调,还要看能不能找到愿意来的医生。自从明州医院成为泰安社区网格青年共建理事会成员后,事情就简单多了。原来,明州医院团支部书记周珂琼经常组织医疗志愿者到社区开展义诊。“都不用通知,我们的青年医生都会积极参与。”周珂琼说。

  钱华杰介绍说,“过去社区团组织的活动几个月也不见得能搞上一次,但如今共建单位带来的活动一场接着一场。燃气公司团组织给我们带来了居民用气安全知识的普及活动,自来水公司团组织给我们带来了节水宣传活动……共建单位带来的服务团队资源能真正帮到社区的青少年。”

  受当下青年思想多元化的影响,单靠建团一种形式,不可能完成对团员青年的全覆盖。团市委通过在网格内开展组团式服务,拓展联系、覆盖团员青年的实践渠道,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组织志愿服务队,针对大部分青年热心公益的特点,围绕网格团员青年的现实需要,在每个网格内至少组建一支志愿服务队。二是组建联系好各类兴趣小组、青年社会组织,一方面主动组建各类青年兴趣小组和社团,另一方面加大对自发成立的青年社会组织的联系。三是用足用好新媒体,每个网格至少开通一个微博,组建一个QQ群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联系、覆盖团员青年方面的独特作用。目前,全市共组建网格服务队2376支,专业服务队1055支,2364个青年社会组织纳入“双网互动”团建工作范畴。

  新媒体互动

  让“隐身”在网络上的青年现身

  “接触参加团组织活动的青年并不难,但事实是,现实中有许多‘隐身’青年,是我们很难联系和覆盖到的。”鄞州团区委书记周阳说,“虽说团组织有归属感,但很多年轻人就是不爱参加团组织的活动,很大一部分流出在外,尤其是在网络上,有自己的小圈子。通过加强新媒体应用,我们通过网络,把‘隐身’在网络上的青年都吸引过来,成为我们现实中的服务和覆盖对象。”

  夏宇宇是鄞州区和邦大厦团委委员,也是“和邦青年”网络团支部的负责人,在QQ群展开讨论、群发短信联系青年、微博播报支部动态等都是他的工作。“进入大厦工作的年轻人基本上都会加入团支部QQ群。”

  和邦大厦楼高31层,总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大厦驻有金融、科技、物流、贸易、IT、动漫、中介机构等企业200余家,工作人员3700余人,大多数是年轻人。团委把培育和发展青年社团作为推动楼宇团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按照青年喜欢的模式,通过网络建立“青年模FUN俱乐部”等各类QQ群,设计诸如低碳环保金点子征集、登山比赛、卡拉OK、与外来民工子弟小学结对等,每月定期开展各类活动。

  如今,围绕楼宇青年工作学习、文化娱乐、权益维护等需求建立的各个QQ群,成为大厦团委吸引、凝聚青年的主阵地,也成为在和邦大厦工作的团员青年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家通过QQ群聊工作、谈生活,甚至讨论到哪里用餐、楼下哪家餐厅人满为患,同行业的会咨询一些报价单、海关办理手续等。”夏宇宇说,“新进入大厦工作的年轻人基本上都会加入,有些离开了和邦大厦、甚至离开了宁波的,也依然留在群里。”

  说起不久前的一场台球比赛,北仑区青峙社区的刘毅依然激动不已:“群里刚刚公布了消息,就马上热闹成一片。一开始是讨论八球制好还是斯诺克好,后来讨论比赛时间、规则,反正各种稀奇的想法和建议都在QQ群里冒了出来。”七嘴八舌的讨论当然最终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台球比赛顺利举行,并受到青年的欢迎。

  “网上”与“网下”互动,现实与虚拟交融。“双网互动”的宁波团建,正成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时代,宁波基层团组织联系、凝聚、服务青年的重要手段与纽带,并有效地激发出基层团组织与青年间的活力。团市委开发了宁波共青团智慧团建平台,开设了“网上共青团”、“共青同城”版块,全市1327个网格和63个直属单位团组织都“映射”到互联网上,通过地图形式实现网格划分的形象化展示,通过上传信息实现网格情况的实时掌握和公开展示,做到了网格和团组织的网格化和数字化存在,推动了团组织之间、网格之间进行工作互动、资源共享。

  目前,全市各实体网格普遍建立了QQ群、微博、微信群,各基层网格和团组织将其作为信息交互的有效手段和载体,用来传达上级精神,解答青年提问,收集网格内团员青年的诉求和建议;大部分网格开通了微博,实时广播团和青年工作信息,与团员青年在线沟通交流,形成了“网上提议集聚———网下开展活动”、“网上虚拟召集———网下实体执行”的动员和活动方式,有效统合了“网上”、“网下”青年。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