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有关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预测成为经济界最新话题。 一些外媒认为,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只是时间问题。另一些媒体指出,中国经济发展不应仅停留在数字上的超越。 美国《时代》周刊认为,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这一天总会到来;自改革开放之日起,中国跃居全球最大经济体这一趋势就不可避免。中国有近14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何时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只是时间问题。 周刊认为,美国无法忽视国内生产总值将被中国超越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毕竟,在过去100多年间,美国是全球当仁不让的经济引擎。中国成为全球重要经济引擎,是经济和政治影响力自西向东转移的另一信号。 周刊总结,不管美国位居第几,经济都亟需改革。 更大就意味更好吗?英国《金融时报》2日刊文,分析中国硬实力软肋。例如,中国去年商品出口比美国多14%,但商品进口却比美国少31%。决定一国在世界贸易体系话语权的,正是这个国家的市场规模。 与此同时,美国的金融市场和机构位于全球金融体系的核心,这使美国在构建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定全球金融监管细节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影响力。 相比美国,中国还缺少领先世界的技术企业。中国人均生产力仅为美国的五分之一左右。 领先的技术和大手笔的国防开支,赋予美国延展全球的军事实力。这种情况可能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除硬实力保持全球领先,美国同样在软实力方面占据优势。报道说,美国拥有影响力强的流行文化,最顶尖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以及雄厚的科学底蕴。 《金融时报》1日刊发的另一篇报道认为,中国获得资源和技术进步仍需其他国家的帮助,在国际机构中发挥的作用依然偏弱。例如,美国和欧盟依然主导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 针对世界银行的最新预测,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理事兰迪·克罗斯纳告诉美国CNBC电视台记者:“中国(经济)走强已经相当一段时间。美国企业界和世界企业界都清楚这一点。” 他说,即使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最终在数字上超越美国,也不会达到所谓临界点,“不意味美国经济无法保持实力”。 供职美国券商BTIG公司的丹·格林豪斯说,尽管中国经济增速超过7%,中国“股市在过去5年的大部分时间实际走势向下”。 新加坡大华银行最新研究报告称,中国进入改革、结构重组和再平衡的新阶段,经济进入温和增长的“新常态”,可能延续至今年第二季度。 报道说,中国经济正在摆脱“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增长”的模式。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