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邬坤乾介绍他发现的一棵红豆杉。 |
 |
邬坤乾在山里给几株“黄精”拍照。 |
奉化萧王庙街道许家山村,镇村之宝是6棵参天古树。村民们时代相传,称呼它们为“香榧树”。 这些古树和这个藏身深山的古村一样,神秘而厚重,没有人怀疑过它们的过往、身世,一直相安无事。 直到两年前,一个采药人偶然进入山村,一句话打破了山村的平静。他说,这不是榧树,而是南方红豆杉,这几百年来大家都搞错了…… “你谁呀?凭什么这么说?”村民起初颇不以为然。 两年来,这个采药人四处奔走,为南方红豆杉“正名”,最终经植物学家鉴定,这的确是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红豆杉。 这个认真的采药人,名叫邬坤乾,退休之前他是一名中药师。从业40多年,他对《中国药典》中收载的580余种基本中药材了如指掌。退休近10年来,他跋山涉水在深山丛林间收集记录了480余种药用植物,其中不乏名贵药材和珍惜品种。 记者 樊卓婧 程鑫 1 发现药草之美 邬坤乾,算不上什么植物学家,在2005年退休之前,他是奉化医药药材有限公司的一名注册执业中药师。40多年里,他主要工作是走南闯北采购中药,保障奉化市民的防病治病需要。 在文艺青年的眼里,这工作充满了诗意:深深的店堂满屋药香,一墙的小抽屉密密麻麻,里面全是不同的草根树皮,一个个又美又有趣的名字让人浮想联翩。 可老邬从不这么认为:“我做的是中药批发,就是一麻袋一麻袋买卖药材。” 他觉得这是一个挺苦的行当,大半辈子都在折腾,不是在采购药材,就是奔波在采购药材的路上。40多年的从业生涯,他背熟了《中国药典》中收载的580余种基本中药材,几乎做到了看一眼,就能脱口而出说出药材的名字、性能。 但这都是为了工作,而非出于兴趣。直到退休后某一天,终于闲下来的他在江滨公园散步,石缝间一株似曾相识的小草让他停下脚步。 恰逢雨后初晴,修长的叶子喝饱了水,在湿润的空气中挺拔舒展,弯成一个优美的弧度,仿佛舞女的纤纤细腰,鲜活的嫩绿让人赏心悦目。 邬坤乾认出来,这是一种叫香附的植物,很常见的药材,《本草纲目》列入草部芳草类。夏天它会开出青色的小花,秋天长出麦穗一样一串串细细的果实。而老邬最熟悉的是它的块根,中药名叫香附子,有理气解淤之功效。 见惯了药房里晒干了的,变成褐色的香附子,冷不丁撞见路边迎风摇曳、生机勃勃的绿叶,邬坤乾有几分兴奋,立即回家拿来相机,把它拍下来。 “香附子、香附子……”念叨了几遍,这个名字他也觉得特别美。 这是和药材打了40多年交道后,老邬第一次发现草药的美,他开始有意地寻找药用植物。 当药房抽屉里的那些干枯的草根树皮以完全不同的形态出现在他面前时,生命的活力带给他深深的震憾…… 一次又一次,在不同的季节,老邬用相机记录它们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010版中国药典收录了580余种药用动植物,宁波地区生长的有500种左右,这10年老邬正一步步朝着这个目标靠近,足迹也渐渐从田间地头延伸到深山丛林。 老邬如今已拍照留存了480余种药用动植物,受邀参与了广东人民出版社《中草药识别与应用》的编写,书中近一半的照片是他提供的。 2 为古树正名 两年前,老邬不小心“闯”进来奉化最西端的许家山村。村里几株参天古木引起了他的兴趣。 其中最大的一株长在村头,粗壮的树干,四五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手指大小的叶子清翠浓密,聚成芭蕉叶模样,宛如一把撑开的绿伞,过滤了春日的暖阳,漏下一地斑驳。 那时古树上,还有当地政府设置的铭牌,上面标注着“榧树,奉古树B0251”等字样。 关于这些古树的来历,传说有很多,却往往语焉不详,村民公认的说法是:“先祖迁居至此,为福荫子孙种下了这些树。”以此推算,古树树龄至少有400多年。 村民江斌波介绍,这是村里的“风水树”,以前有好多人想买走,都被拒绝了。所有人都对村头的那一棵充满敬意,每年扫墓都要拜一拜,但孩子们更喜欢山腰里的那一棵,因为每到秋天就会结满酸酸甜甜的果子。 唯一让人不解的是,这6棵树中有5棵从不结果,唯一结果的那一棵,长的却不是香榧,而是一种红红的状如樱桃的小果子。 老邬绕着古树仔细观察了一遍又一遍,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萌生:这不是榧树,而是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南方红豆杉。牌子写错了,这几百年来大家都搞错了…… 村民起初颇不以为然:“你谁呀?凭什么这么说?” 为了找到足够的证据,邬坤乾多次前往许家山村,又遍寻榧树和南方红豆杉的图片资料,从叶子、树冠、果实等,反复比较,研磨。 直到去年年底,他经人介绍认识了植物专家林海伦,送去了标本,才最终确定这就是罕见的南方红豆杉。 “如今已经可以确认是南方红豆杉了。”林海伦介绍,南方红豆杉的叶片摸上去相对比较柔软,不扎手,而榧树的叶片就硬多了,摸上去会有针刺一样的感觉;其次看树叶的中脉、气孔带等,两者也有比较明显的区别。 根据我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南方红豆杉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它的根、茎、叶都可以入药,树皮还有抗癌物质———紫杉醇。虽然它分布区域比较广泛,但野生种群数量非常稀少。而且它是雌雄异株,其中5棵是雄的,不会结出红豆来,因此就被误判为榧树了。 如今古树已被正名,困扰许家山村村民数个世纪的谜底也揭开了,老邬的药草探访的兴致则被彻底点燃了。 这不是邬坤乾第一次确认珍稀植物。几年前,他在朋友周其培的帮助下,找到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大花无柱兰。 周其培是一名驾驶员,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有共同爱好的老邬,一有空两人就骑着摩托车到处跑。 那次,周其培去鄞江看丹霞地貌的溶洞,溶洞上常年有山泉从岩石上流过。他突然发现,在长满青苔的岩石上,生长着一种拇指大小,长圆形舌状叶子的植物,每片叶子中间的花梗上,都开着一到两朵粉紫色的花朵,一串串玲珑可爱,像只收起翅膀的蝴蝶,换个角度看,又像展开尾巴的小金鱼。 周其培立刻把它拍了下来,回去传给老邬。“兄弟,这花你见过没?” 老邬看了照片也只认得它是兰科植物,但不知道具体品种。老邬随后到药用植物群请教高手,最后确认该株植物竟然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大花无柱兰。 大花无柱兰迄今仍是浙江特有的植物,1936年才在宁波被首次发现,并做成了模式标本,这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大花无柱兰。 老邬兴奋了好久,之后每隔几天就去鄞江一趟,记录它不同时候的生长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