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公民态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5月07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府发红包意义不仅在钱

  三亚市2014年上半年物价补贴发放工作近日启动,符合条件的居民每人将一次性获得360元补贴资金。本次共约补贴62万人,需发放补贴资金共22320万元。虽然三亚称是“物价补贴”,但在人们看来,这就是实质上的政府红包。如同此前政府发红包一样,这一次三亚发红包的消息公布,同样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争议。(5月6日人民网) 

  有人讲,钱太少没多大意义。或许在一些人看来,人均360元可能还不够吃一顿饭。但必须看到,社会发展是存在参差性的,在整个居民收入增加的同时,还存在相对弱势群体。对于广大中低收入者特别是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民众来说,这是一笔重要的收入,能够解决许多生活问题。

  有人讲,这只是一种懒政。其言下之意是,不该简单发钱了事,而是应该以社保为重点,努力改善公共服务,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把红包和社保对立起来,是一种想当然,政府派发红包是锦上添花之举,并不必然影响在民生幸福上的制度性关怀。政府派发红包,无论出于哪种目的,都与制度化的社会保障不冲突,并不必然导致因为派发红包就会停止在其他方面关注民生幸福的努力。拿此前澳门地区发红包来说,除了现金分享计划外,就还出台了电费、教育、看病等补贴政策。

  有人讲,不如把钱集中起来办大事。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的一个传统,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与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有很大关系。集中力量办大事固然应该,但不能“好大恶小”,只办大事、不办小事,甚至用大事去挤兑小事。而且关注民生既要讲长远也要讲当前,既要求潜绩也要求显绩。比如这些年很多地方称在民生上花了不少钱,很多人却表示没有多少感觉。相对于上大项目,派发红包更为直接而有效,更为明显而具体。

  政府派发红包,不仅体现善意,而且体现智慧。回顾30多年改革发展的成绩,无论如何都不能忽视民众的支持和参与。派发红包直接体现了“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改革发展的意义更强,能够起到增强民众的认同感幸福感,消弭社会矛盾的积极作用。派发红包凝聚的民心、团结的力量,为改革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政府发红包的意义不仅在钱。需要指出的是,肯定政府派发红包的意义,并不是要其他地方政府不顾实力地赶时髦,甚至借钱发红包,而是强调在关注民生上,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政府应该过“苦日子”,在财政有所盈余的情况下,不妨直接派发红包,努力让民众过上“好日子”。毛建国 

  论点交锋

  “撒胡椒面”式红包须慎发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在我们身边,地方政府给辖区居民直接发钱的“好事”并不多见,在这样的情景下,三亚派发红包引来全民围观和喝彩当是情理之中。然而,这种“撒胡椒面”式的发红包是不是就值得借鉴和推广呢?无疑需要商榷。

  其一,公共财政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调节贫富差距,这种普惠式的物价补贴,有穷人补贴富人之嫌。要知道,真正在乎这点补贴的是低收入家庭,那些富裕阶层不论你发不发补贴,该怎么花钱还会怎么花钱。

  其二,三亚市政府的初衷是通过物价补贴增进百姓消费能力,但很多市民不愿意消费并非完全因为差钱,而是出于对未来的担忧。针对成都等地向低收入家庭发放消费券的做法,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就担心新发的消费券对于百姓原本的消费能力产生了替代作用,“给了百姓一千元去花,但同时他又省了一千元存进银行,等于对消费没有产生刺激作用。”同理,三亚市的物价补贴是否也会产生消费替代效应?

  其实,近年来向普通百姓直接“发红包”的政策越来越多,比如发给农民的粮食直补等。由于资金数目不大,一些农民得到补贴随手就花了,没干成什么实事大事,提高种粮积极性的初衷并未实现。国家审计署对部分地区支农专项资金的审计调查发现,惠农资金普遍存在“撒胡椒面”现象,制约了这些资金发挥更大效应,因而提出建议把资金集中起来,建设好水利、道路等农村农业基础设施,为农民办一些大事实事。三亚的物价补贴与之比较起来,道理何尝不是相似的?

  去年年底,澳门特区表示将继续实施现金分享计划,向永久性居民每人发放9000元,中山大学社会保障与政策研究所所长岳经纶就此表示:“不论穷人、富人都发钱,表面上看似公正,实则是对公共资源的不当运用,是一个懒政的方法。”如果把“懒政论”套在三亚市政府头上,或许很多人心理难以接受,但抛开先入为主的情感立场,这样的说法也并非没有道理———钱从财政直接发到市民手中,政府倒是省了心,可这笔钱支出的效果如何呢?

  很显然,要想通过公共财政的杠杆作用,撬动市民的消费意愿,与其“撒胡椒面”式地发红包,不如在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降低个税等方面下功夫。

  任小康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