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银集团大门口的徽标 |
|
瑞士银行内部的保险库
|
据英国《金融时报》7日报道,世界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瑞士承诺,将自动向其他国家交出外国人账户的详细资料,象征着瑞士告别几百年来坚持保护银行客户隐私的做法。这是全球打击逃税举措的最重大突破之一。 在6日于巴黎举行的欧洲财长会议上,瑞士同意签署一项有关自动交换信息的全球新标准。这是一次决定性的举措,象征着瑞士告别几百年来坚持保护银行客户隐私的做法。 这对各国政府而言是巨大的进步。在全球金融危机和一连串税务丑闻后,它们发起了一场联合打击逃税的行动。 如果要“撬开”纳税人的隐秘账户,瑞士的配合至关重要,因为该国为银行客户保密的传统由来已久,而且它的财富管理行业也很庞大,总共管理着2.2万亿美元的离岸资产。 这份在巴黎经合组织(OECD)签署的宣言要求各国收集并交换银行账户信息、公司的实际拥有权及其他机构(如信托)信息。瑞士政府表示,协议突显出它整治税务欺诈和逃税的决心。亚洲的离岸金融中心新加坡也在当天签署了该宣言。瑞士银行家协会表示:“只要所交换信息仅与税收目的有关,瑞士的银行愿意与其他金融中心自动交换信息。” 与瑞士一起签署协议的还有46个国家,其中包括其他经合组织国家、G20成员国以及开曼群岛和泽西岛等离岸中心。这项全球性标准由经合组织制定,并得到G20支持。 其他离岸中心预计将面临施压,被要求配合。经合组织今年可能列出一份不签署信息透明协议国家的黑名单。 据悉,一些离岸账户户主已将资金转移到少数几个抵制透明举措的离岸中心,如巴拿马和迪拜。 账户信息走向透明是大势所趋 有“避税天堂”之称的瑞士将不再为外国人的银行账户严格保密。专家对此表示,要真正有效打击逃税需全球保持步调一致。“避税天堂”坍塌后,哪些国家的富人将因此忐忑呢?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认为,欧盟和俄罗斯将受到较大影响。 有媒体报道称,正是迫于欧盟和美国的压力,瑞士才逐渐减少对其银行保密制度的政治支持。 在尹中立看来,鉴于新加坡是亚洲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之一,而瑞士此举难以在短期内加剧新加坡公开外国人账户信息的压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媒体报道称,一些离岸账户户主已经将资金转移到一些拒绝账户信息透明的离岸中心,如巴拿马和迪拜。在这种情况下,瑞士此举对全球打击逃税的作用会否被冲淡? “这的确是个难题。”尹中立对记者直言。他指出,全球不同地区差异较大,且交换银行账户信息涉及国家主权问题,要保持步调一致绝非易事,这无疑会给一些欲逃税的富人以可乘之机。但尹中立也强调说,账户信息走向透明是大势所趋。 瑞士银行业是否将遭受重创? 截至2013年8月,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承诺或已经签署《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这一公约旨在通过开展情报交换、税款追缴等国际税收征管协作,打击跨境逃、避税行为。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税务政策中心主任帕斯卡尔·圣阿芒此前亦表示,目前国际上加强税收合作的意愿非常强烈,政治和外交压力不断增大,而且全球主要离岸金融中心均已感受到这种压力。从长期来看,各种“避税天堂”终将消失。 为客户严格保密曾是瑞士银行引以为傲的优势。瑞士此举在助力全球打击逃税工作的同时,会否重创本国银行业,也备受关注。有观点认为,一旦银行保密制度瓦解,瑞士银行将因大量客户流失而遭沉重打击。尹中立表示,瑞士银行受到多大冲击将取决于其公布信息的范围和时间表,影响不容忽视。 ■相关链接 “瑞士银行”和“瑞士的银行” 瑞士没有一家银行叫做“瑞士银行”。日常中人们所说的“瑞士银行”,只是对所有瑞士的银行统称。下面四家银行是瑞士最有代表性的:瑞银集团(UBS)、苏黎世银行(Swiss Zurich Bank)、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Credit Swiss First Boston Bank)和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 ■延伸阅读 瑞士银行的前世今生 起 源 为保护新教徒资产,银行业建保密制度 16世纪,基督教加尔文教派从日内瓦开始兴起,由于受到迫害,大量新教徒陆续从法国和意大利逃到日内瓦,和他们一起到来的,是大量的财富和金钱。有需求就有市场,于是最早的瑞士银行家们开始在这里出现。为了保护这些新教徒,银行家们建立起了一种行业内非正式的基础保密制度。 1713年的日内瓦议会制订了一项规定,即银行人员应登记客户信息,但未经市议会批准,不得泄露给储户本人以外的任何第三方。这就成为了瑞士银行保密法最早的前身。 发 展 西方第一部银行法———《银行保密法》 20世纪30年代,纳粹在德国掌权后,制定了系统迫害犹太人的计划,欧洲犹太人开始将财产向中立国瑞士转移。但纳粹发现了这一动向,逼迫德国公民把存在瑞士银行里的钱转入了德国国家银行。 为避免这类存款流失事件再度发生,瑞士在1934年制定了西方第一部银行法———《银行保密法》。该法规定任何储户都可选择自己认为妥当安全的方式在瑞士的银行开户存储款项。储户被允许使用化名或数字来代替真姓实名,甚至用虚拟的办事处、公司、代理机构等形式开户。不但开户存款时可以由代理人委托办理,而且取款或转账时银行也会完全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章程办理,财产的真正拥有者可做到永不露面。这部法律中还特别加入了银行信息保密及泄密处罚等条款。 后来这些犹太人大多在德国的集中营里惨遭杀害,他们在瑞士银行里的账号和密码随着他们一道化为灰烬,他们户头上的钱也变成了无人认领的一笔笔“死账”。 1991年后,瑞士法律规定,允许使用号码而不是真实姓名开设账户,但同时,在银行内部小范围中,该账户对应的客户信息必须是存在记录的。 成 就 管理2.2万亿美元离岸资产 根据瑞士银行业协会(SBA)2010年的一份报告,金融行业贡献了瑞士11%的GDP,其中银行业贡献6.7%,保险业贡献4.3%,瑞士劳动人口中有6%(约20万人)从事金融行业,同时瑞士金融机构还有10万余名海外雇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因为行之有效的银行保密制度,瑞士成了全世界独裁者、恐怖分子和黑帮隐匿不义之财的避风港,也成了有意避税逃税的各国政要、商界巨子和演艺明星存放离岸资金的绝佳去处。据2013年初瑞士方面的估计,瑞士金融业所管理的资产占全球私人总资产的1/3。瑞士的财富管理行业非常庞大,总共管理着2.2万亿美元的离岸资产。 矛 盾 “避税天堂”招致各国不满 瑞士银行保密法规客观上为逃税和洗钱等犯罪活动提供了便利。瑞士因此和同样恪守银行保密传统的奥地利、卢森堡等国一起饱受外界诟病,长期被称为欧洲的“避税天堂”。 美国和多个欧盟大国因“避税天堂”吸纳其逃避税客户而与瑞士等国家积怨已久,却迟迟难以找到应对之策。 瑞士也因此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压力。在这一大背景下,瑞士银行保密法越来越成为美国的一块心病。 瑞士的邻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由于本国实行高个人所得税制以维持福利制度,有钱人往往将钱存进瑞士银行,以此来逃避本国的高税收。这也引起了这些国家的强烈不满。 案 例 陈水扁家族曾遭银行主动举报 瑞士银行也因曾为德国纳粹、逃税或腐败的国家元首保存财产和秘密而臭名昭著。伊朗的巴拉维、巴拿马的诺伊利卡、罗马尼亚的齐奥塞斯库、菲律宾的马尔克斯等人,都曾经是瑞士的银行顾客。“9·11”事件发生后,瑞士银行中还发现多个恐怖嫌疑分子开设的账户。 近年来,瑞士银行的保密制度开始兼顾正义。2011年,为避免埃及国家资产遭侵吞,瑞士政府下令冻结出逃总统穆巴拉克的资产,冻结期3年。并称若证明非法,将部分返还埃及人民。瑞士银行还曾向两名非洲领导人“开刀”:主宰突尼斯23年的前总统本·阿里和骄奢的科特迪瓦总统巴波。虽然依然拒绝公开具体资产名目和数目,但瑞士银行开出的3年冻结期足以让问题财产受害国准备充足的法律材料。这对瑞士银行体系来说,实属难得。 虽然瑞士银行长期对国际调查采取消极合作,但他们已向多个受害国归还了高达16亿美元“被偷走的钱”。 瑞士仅有的可对外公开账户信息的条件是涉及瑞士法律相关的恐怖分子或洗钱等刑事指控。台湾陈水扁家族因此在2008年遭瑞士主动举报。瑞士洗钱举报中心2008年接到陈水扁家族在瑞士的银行举报,举报称陈水扁家族涉嫌洗钱,该中心调查后发现有洗钱嫌疑,最终交瑞士司法部门侦办。2008年8月14日,瑞士联邦候补检察官哈克曼发函给伯恩台湾办事处,要求台湾当局协助调查陈水扁之子陈致中夫妇于2007年向瑞士账户汇入310万美元,陈水扁妻子最终同意从瑞士汇回7亿新台币存款。 综合新华社、《中国青年报》、《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