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碶街道“红领之家”志愿者在周六、周日在医院为患者开展志愿服务。 |
成立不到两年,已有750名成员,累计服务532次,服务时间达12793小时,在北仑各个角落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他们就是“红领之家”志愿者。 在这里,志愿服务不仅实现了常态化,还建立了项目负责制、实名制、认领制等各种志愿服务制度。其中,“志愿服务积分库”让志愿者不仅仅是付出,还能得到适当的回报。制度化的设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用志愿者陈晓静的一句话说,“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想停下来都不可能。” 每月五个固定志愿服务日 每月的第一个星期日是“常来福利院”老人们最开心的日子。他们会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早早地等在敬老院门口。 “小姑娘,谢谢你,你们真的比我的孙女还好。”90岁陈奶奶每次见到志愿者林晓亚,总是拉着她的手,赞不绝口。 林晓亚第一次到敬老院服务时,二话没说就为她穿衣、洗脚,刚开始老人还不太适应,总躲闪着。如今,陈奶奶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亲孙女一样,如果有一次她不来,陈奶奶还会打电话给“红领之家”,询问晓亚是否身体不舒服。 在林晓亚的照顾下,陈奶奶变得开朗起来,有时候还会参加“红领之家”敬老志愿者的讨论会。 除了每月固定的服务日,志愿者们还自发利用双休日去护绿。 林娟娟是北仑松花江中学的老师,她不仅自己参加,还带着孩子与学生一起参与志愿服务。“让孩子们亲身感受,比说教一百遍的效果都要好。” 每个周末,在北仑人民医院门诊大厅,也总能见到志愿者的身影,人们亲切地称他们为“导医天使”。来自安徽宿州的蒋大伯,今年69岁,他当初担心会因为找寻门诊、检验科而疲于奔波,“幸好有这群导医志愿者,他们带着我挂号、看病、验血,省了不少麻烦。”蒋大爷说。 “红领之家”成立不到2年,目前已有750名成员,累计服务532次,服务时间达12793小时。他们除了把每个月的五天定为敬老日、护绿日、学习日、环保日等志愿服务日,还开设助老类、扶贫类、环保类、学习类等服务项目,他们还经常组织亲水行动、秀山行动等活动,使得志愿服务常态化。 积分库让志愿者服务得到尊重 如何让志愿者不仅有付出也有回报,一直是志愿者制度建设中关注的话题,而“红领之家”的志愿者积分库制度恰巧契合了这一点。 陈军浩是“红领之家”的创始人。他介绍,“志愿者积分库”类似于一家虚拟银行,志愿者实名注册后,每人都有一本红领成长记录卡,他们的服务时间在网上公布,并记录在册,1个小时服务可兑换1个“爱心币”,随着服务时间不断增加,记录卡的颜色也不断加深。目前,最高级别的记录卡为中国红。 有了这些“爱心币”,志愿者可以兑换其他志愿者提供的家电维修、管道疏通、理发、洗车、法律咨询等服务,也可换取订报卡、演出门票等,服务资源还可以跨区域共享。 孙虹是“红领之家”的一员,她一有空就来到医院、敬老院、社区和街头,参加红领之家组织的敬老、助残、环保、护绿等活动,她的成长记录卡也由原先的浅红色升级成了纯正的中国红。前段时间,孙虹接到了QQ提醒:孙女士,您累计志愿服务时间已达241小时,换成积分可兑换100多小时的服务。如果您有需要大家帮助的,可以来预约。 孙虹说,当时心里非常温暖,“没想到志愿服务还能得到回报,其实换不换服务并不重要,志愿服务活动已经让我收获很多快乐。” 孙虹表示,她不会轻易花掉“爱心币”,如果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人,倒是“毫不吝啬”。 陈军浩说,“志愿者积分库不是简单给予一线志愿者物质回馈,而是体现对志愿者劳动的尊重,使志愿服务充满人情味,志愿者获得价值感和归属感,毫无疑问将唤醒更多新老市民积极参与。” 如今,“红领之家”的志愿者积分库模式开始被外界所借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甚至设立了志愿服务积分可抵学分的制度,鼓励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中。 记者 杨江 张昊 通讯员 金鑫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