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5月1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翔药业易主爆惊天内幕

“富二代”被指4年败掉40年家业

  浙江台州家族企业海翔药业改姓了。5月8日,罗煜竑清空其持有的海翔药业全部5940万股股份,罗氏从此不再是海翔药业实际控制方。罗煜竑之父罗邦鹏,花了40年,将一家乡镇企业经营成一个上市公司,但罗煜竑只花了不到4年,就将企业控制权拱手让人……更让市场唏嘘的是,有传闻称“新任接班人因巨额赌债被迫低价转让公司股份”,网友戏称现实版《活着》正在资本市场上演。不过记者致电海翔药业,其工作人员对上述传闻进行了否认。

  ■事件

  大股东卖股“裸退”

  “海翔药业董事长为还赌债被迫转让公司股份”———某基金公司高管日前发微博爆料:“某药业老总退休把位置让给儿子,结果儿子在澳门赌博输了5亿,没办法把股份全部贱卖了3.8亿。花3.8亿收购他股份的人转身增发,花19亿收购自己以前的企业,白套15亿;更厉害的是,收购他股份的人开始一直借钱给他赌博。传说是借钱人在澳门做的局,一下吃掉一家上市公司。”

  该微博一出,立即在资本市场上广为流传。虽然博主不久后就删除了该条微博,但是有眼明手快的网友早已经截图下来。有媒体随后指出,文中所指的公司是在深交所上市的海翔药业,而传闻欠下5亿元赌债的人是海翔药业创始人罗邦鹏之子、海翔药业前董事长罗煜竑。

  5月4日晚,在深交所上市的海翔药业发公告宣布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罗煜竑4月30日与王云富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拟以6.4元/股转让其所持有的全部5940万股海翔药业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8.31%),转让总价3.8亿元。

  本次交易完成后,海翔药业实际控制人将变为王云富,罗煜竑不再持有公司股份。由此,罗氏家族丧失海翔药业实际控制人地位。而控股海翔药业的王云富马上开始了资本运作。5月6日,王云富宣布以18.91亿元买进前进化工100%股权,并以5.32元/股的底价向不超过10名投资人配套募资,募资不超过6.3亿元。

  “前进化工19亿元的作价不算离谱,但富二代败光家产的传说,使这笔大股东注入资产的资本运作很容易被人认为是做局套利15亿元。”一位不愿具名的医药行业资深分析师告诉记者。

  9日,身陷舆论旋涡的海翔药业发公告宣布临时停牌,“由于公共传媒出现关于浙江海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信息,可能对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自9日开市起临时停牌,之后会发公告澄清。”

  40年家业不到4年败掉

  海翔药业主营业务为化学合成医药原料药和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公司70%以上的产品出口海外。

  罗邦鹏创办了海翔药业。该公司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成立于1966年,前身是“黄岩县海门镇日用化工厂”,1980年更名为“浙江省海门区化工二厂”。之后几度更名和进行股权结构转换,最终成立浙江海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6年12月26日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

  虽是上市公司,但海翔药业家族企业痕迹明显。这在“少帅”罗煜竑接替罗邦鹏,成为海翔药业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过程中可窥一斑。

  罗煜竑,1976年出生,罗邦鹏之子,1996年毕业于北京应用技术大学国际贸易专业。1997年10月进入海翔药业,曾在生产车间、研发中心、销售和质量管理等部门工作,2004年之前,先后担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和副总经理职务,是一位典型的“富二代”。

  2004年4月,罗煜竑当选为海翔药业董事。2007年起,罗邦鹏逐步退居幕后,罗煜竑在2008年9月~2009年12月期间担任公司总经理,2009年4月当选为董事长。2010年9月,罗邦鹏将其所持有的3480万股(占总股本的21.68%)海翔药业股份转让给罗煜竑,后者以24.67%的持股比例,成为海翔药业实际控制人。

  不过,罗煜竑执掌海翔药业以来,公司的经营状况每况愈下。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海翔药业每股收益为0.33元,2012年开始出现下滑,到2013年,每股收益以-0.25元创下历年最低值。另有消息称,自2011年以后,公司的分红派现也基本不再实行。

  值得注意的是,罗煜竑担任董事长以及控股股东期间,多次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2013年1月至9月,罗煜竑前后4次共减持了约197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持股比例降至18.31%。2013年11月2日,海翔药业发布公告称,由于个人原因,罗煜竑辞去董事长职务,但仍为第一大股东。

  “罗邦鹏把公司交给儿子之前曾提出过很多公司转型措施,但后来都失败了,之后该公司的业绩也一直不好。此前罗煜竑频频减持套现,业内普遍认为是他不认同父辈的经营理念,也没有老爸的魄力,从而看淡上市公司的经营前景,选择套现走人。”一位资深医药分析师这样告诉记者。

  清空海翔药业所有股权,放弃公司实际控制人权限,究竟是否因为“少帅”罗煜竑赌场失利抑或中了别人设计的局所导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并不重要。

  令人唏嘘的是,将一个乡镇日化工厂打造成上市公司,罗邦鹏耗费了40年,而罗煜竑仅用了不到4年(2010年9月~2014年5月),罗家就失去了对海翔药业的控制权。

  罗少帅被指管理不善

  海翔药业历年年报相关资料显示,该公司属医药产业链上游企业,主要生产原料药,缺乏下游制剂产品。

  自2012年开始,大宗商品原料药出口不景气,至2013年第三季度,原料药出现同比9.52%的降幅,刷新史上纪录。

  原料药行情景气度下滑,极大影响了海翔药业的业绩。2013年,海翔药业净利润亏损8140.05万元,同比下滑460.43%,这是该公司自2006年上市8年以来的第一次亏损。2012年,海翔药业实现净利润2278.04万元,同比下滑78.32%。

  “海翔(药业)走到今天,与罗煜竑转型动作迟缓有密切关系。”5月8日,杭州一位风投人士对记者称,“海翔(药业)是原料药企业,最近三年来,这类药企我们已经不看好。”

  这位人士表示,“罗煜竑2008年当了公司总经理,虽然当年首次提及公司转型,但到2011年前,提了三年之久的转型仍没有实际动作,只停留在纸面。2011年,罗煜竑真正开始推动转型,筹备浙江普健制药有限公司,进军制剂环节,但该公司筹建期长达三年,至今仍未实现投产。”

  2012年6月,海翔药业以总额1.2亿元(首期出资5600万元)、溢价率高达453.07%的代价,获得持有制剂批文的苏州四药70%的股权,以加速转型。

  高溢价收购到手的苏州四药,不仅没有帮助海翔药业实现转型,而且还连续亏损。更在2013年底,其生产的3种原料药持有的CEP证书被欧洲药品质量管理局取消,而这3种原料药,在2012年的营收占苏州四药总营收的38.25%。

  当时海翔药业公告称,CEP证书被取消,是因为苏州四药部分设备设施较为陈旧,维修保养不够充分,不符合欧盟GMP要求。据此,有医药行业分析师认为罗煜竑管理不善。

  “罗煜竑提出转型至今,海翔药业在制剂生产线、批文、销售团队和渠道方面,仍一片空白,令人费解。”上述风投人士笑称,“与推动转型相比,罗煜竑减持上市公司股权的动作倒是干净利落,雷厉风行,效率极高。”

  ■延伸

  家族企业接班之痛

  在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发布的《2013年中国医药百强药企》名单中,民营药企在中国百强药商中已占据54席。然而,经过20年医药行业的高速发展,这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创一代”们如今已步入退休年龄。据39健康网统计,有近9成的民营药企创始人现在已经超过了50岁。对这些企业来说,接班人问题迫在眉睫。

  据统计,在位列中国医药百强的54家民企中,有15家(占比27.2%)企业老板已正式宣布将帅位传给子女,而有13家(占比25%)企业的“二代”不愿继承家业,选择自主创业或不在家族企业任职。“那些已经做好接班准备的‘二代’,虽说各自表现亦有可圈可点之处,但还是不能让父辈放心交班。”资深医药行业观察人士王小楠告诉记者,除了联邦制药原董事长蔡金乐辞世后其子蔡海山全面接管公司、天士力创始人闫希军之子闫凯镜接班担任董事长之外,其余“创一代”都选择坚持奋战在一线,使家族企业进入到父子(女)“联合执政”阶段。

  不止是医药类企业,近年来,整个中国家族企业的传承与发展都日益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家族企业遇到了交接班、经济增长放缓以及产业转型升级三重挑战,顺利交接班、实现企业的持续成长,已成为当下中国家族企业面临的时代课题。

  《福布斯》中文版2013年9月发布的中国上市家族企业调查报告显示,走向前台接班的“二代”人数明显上升,令人失望的是,“二代”接管的家族企业经营业绩普遍不如“一代”掌权的企业。

  经理人制度不成功

  如何使家族企业基业长青,是每个家族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专家认为,中国的家族企业要解决传承和发展问题,需要将职业经理人制度运用起来,在内部形成接班人培养制度,并在中高层人才架构上有更长远的考量,这样即使子女不愿意或没有能力接班,公司仍可以良性运转。

  随着家族企业纷纷进入一二代交接期,中国的职业经理人也似乎迎来了机遇期。但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在发展中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家族企业对职业经理人存在不信任,没有实际授权,这使得很多家族企业的职业经理人虽身居高位却没有实权,其至有的企业只把职业经理人当做上市或并购时装点门面的工具。

  不过,随着中国民营企业海外业务的拓展,职业经理人的角色正越来越受到民营企业家的重视,国际业务的需求正逼迫民企进行管理变革。“2013福布斯中国家族企业调查报告”就显示,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家族企业中,由家族成员担任CEO的比例有所下降,更多的职业经理人进入了家族企业参与管理。

  新闻链接

  《福布斯》中文版去年9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7月31日,A股共有2470家上市公司,其中1039家为国有公司,1431家为民营公司。民营上市公司中,又有711家为家族企业,占比为49.7%。

  《福布斯》中文版通过对中国A股上市家族企业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发现,A股上市家族企业接班二代数量明显增多。2010年时,兄弟关系在企业家族成员中尚处于首要地位;随后两年中,创业板的诞生刺激了大批中小家族企业的集体上市,“夫妻档”的比例直线上升;而随着第一代企业家年龄的增长,子女等二代们开始进入企业并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2013年,“父(母)子(女)”关系数量首次超越了兄弟关系,以将近4成的比例成为家族企业的第二大亲属关系。

  综合《京华时报》、《现代快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