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天早上6点多,小菜场就在黄鹂新村内摆了起来。 记者 王鹏 摄 |
 |
白鹤菜场 占地面积3250平方米 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以上人口信息来自各社区官网) 制图 周思聪 |
近日,有市民反映,江东黄鹂新村小区内,63幢居民楼下每日清晨五六点钟开始,就有人摆摊,噪声不断,堵塞交通,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据居民反映,黄鹂社区原本有一个小菜场,但一年多前拆了,致使这个聚居上万人口的社区没有一个菜场。而这里住的多半是老年人,出行不便,久而久之就在小区内形成了一个马路市场。记者 刘骥文 石承承 孙美星 现 场 店面摊流动摊齐上阵 昨日早上7点20分,记者来到黄鹂新村,从三江超市旁主通道进入约120米,往左来到一条支路上,只见三三两两的居民提着菜篮子往外走。 这个丁字形路口就是马路市场,通道宽约四五米,附近还停着几辆汽车,通道两侧摆满了菜摊,现场有不少拉着三轮车的流动摊贩,长约100多米,整个通道被挤占得水泄不通。 有些店主将装有鱼肉蔬菜的泡沫塑料箱,摆在台阶上卖;有些还在过道上架起了木板。一名男子骑着电动车,上面架着一箱螃蟹,正在向路过的居民叫卖。还有部分流动摊贩的三轮车挡住在了居民楼道的入口,一位保安正在劝离。 可有些小贩任凭保安怎么劝,也不肯走。一名卖芦笋的小贩似乎觉得还能再做几笔生意,于是把车推离保安的视线,在68幢楼下又摆了起来。 一位带着孩子的女士准备从中间通过,但看到涌动的人流,只得绕行。记者注意到,地上到处都是菜叶等垃圾,一位清洁工正在打扫,他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 据附近居民反映,除了这里,每天傍晚在公交黄鹂站门口也有一个马路市场。 苦 恼 多次整治,始终反反复复 63幢住户刘先生告诉记者,每天早上6点不到,他就会被楼下嘈杂的卖菜声吵醒。有时想开车去上班,挪都挪不动,非常烦人。 说起这个马路菜场,保安洪师傅向记者倒了一肚子苦水。他说,这个问题去年就存在了,这些流动摊贩早上5点多就来占位子,他每天早上7点上班,先得去黄鹂小学附近维持交通秩序,7点半左右,他又得跑来63幢楼下维持秩序,而他又没有执法权。 洪师傅还说,黄鹂新村小区很大,入口也很多,他们安保力量有限,平时看到小贩来,他们会上前劝阻,但人一多,情况就会变复杂,很多时候根本拦不住。 昨日下午,记者就此采访了白鹤街道副主任周涛。他告诉记者,这个问题确实存在半年多了,他们为此也与社区、物业进行过多次整治,但始终反反复复,无法根除。 由于黄鹂新村63幢楼下有部分店面营业,而这产生了一定的聚集效应,使得一些流动摊贩纷纷来此做生意。而这些店面房经过层层转租,产权关系比较复杂,这也给整治带来一定困难。 对此,黄鹂社区居委会主任王方告诉记者,他们对这些复杂的转租关系也没有完全弄清,但只要是能找到原始房东的,他们一定会上门劝说他们不要将店面租给卖菜的。 声 音 选择马路市场,“绝非简单的图方便” 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买菜的居民,他们表示在这里买菜,绝不是简单的图方便。 一位买菜的大爷说,他们小区原来有一个小型的菜市场,非常方便,后来也不知道什么原因给拆了。现在离他们社区最近的白鹤菜场,步行至少要花10~15分钟,路上还车来车往。而这里住的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非常不方便,还不安全。 另一位阿婆说,她基本上每天都在这里买菜,她住在小区的东南面,去白鹤菜场走一趟,来回在路上就要花近一个小时,而小区门口的超市菜,品种单一,有时那里的蔬菜还不如路边菜摊卖的新鲜。去白鹤菜场还要过马路,要是遇上下雨天,就更不方便了。 记者调查中得知,黄鹂社区周边有两个大型菜场,一个是相距500多米的白鹤菜场,另一个是位于鄞州永达路的宋诏桥菜场,这个菜场就离得更远了,单程走走至少要半个多小时。此外,社区旁边还有三江超市和易买得超市,也有部分生鲜蔬菜出售。 据王方介绍,宋诏桥菜场小区居民去的不多,大部分居民会选择去白鹤菜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白鹤菜市场主要供应对象,除了白鹤社区居民外,还有附近的丹顶鹤社区、黄鹂社区和部分紫鹃新村的居民。换句话说,一个菜市场几乎承担了四五个社区居民的日常买菜需求。而这些社区的居民和暂住人口加起来至少两三万人。 而根据2002年出台的《宁波市菜市场建设管理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菜市场的建设应以居住区、居住小区为基本单元,一般以1~3万人口,每千人250平方米建筑面积配置;同时,菜市场服务半径一般在500到1000米。 不过,王方说,黄鹂社区共有居民5118户,共12979人,周边的菜场和超市完全能满足居民的需求。 周涛说,黄鹂社区原来确实有一个菜场,但由于菜场本身经营不善,加之周边环境脏乱差,菜场出口处交通拥堵,而且该菜场之前发生过食品安全事故,民怨很大。因此,相关部门经研究决定,该菜场于2011年初关闭,2012年被拆除。 “这个菜场本身客流量不是很大,加上周边有白鹤菜场等大型菜场,即使拆除对黄鹂社区居民的日常买菜也不会造成影响。”周涛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相 关 常青藤居民 10年盼不来一菜场 像黄鹂社区这样遭遇配套菜市场不健全难题的社区,在宁波不止一家。 江东常青藤小区于2003年10月交付,有居民三四千人。这是一个即便在今天看来,条件都还算不错的小区,可居民们盼了10年,却始终没能盼来一个建在家门口的菜市场。 居民杨先生已经在小区住了10年,“按照规划这里应该有个配套菜市场,但因为种种原因,始终没能落实。” 深受没有正规菜市场之苦的,除了常青藤小区,还有附近的明北社区、明南社区、城市阳光小区等上万居民。 杨先生说,早些年,他们是到位于小区西北边的余隘村买菜,那里也没有正规的菜市场,只是几个菜农、小贩随便摆了摊,慢慢积攒了人气。 大约2年前,余隘村整体拆迁,菜市场也随之搬到了通途路上,之后几经周折搬到了明楼北区南侧。唯一不变的是这个菜市场的身份:“马路市场”。 “马路市场”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不便,不仅仅体现在距离上,杨先生说,他从家里走路到菜场,至少要20分钟;同样也体现在买菜上,菜市场每天凌晨4点多开市,等到6点多,就有城管队员来清理,还常常要跑空。 附近并非没有正规的菜市场,一个是在东海花园旁边的东海菜场;一个是在曙光路上的曙光菜场。可若是要每天走路四五十分钟去买菜,无论对上班族,还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都是一桩麻烦事。 不常在家做饭的年轻人还好对付,就从附近三江超市或者世纪联华超市买点生鲜回家。可是对于那些习惯每天自己烧菜做饭吃的居民来说,超市里的菜品种有限,新鲜程度和选择余地都不如菜市场,而且价格也稍微要贵一些。 说 法 新三江片区 菜市场正在规划中 记者从市贸易局了解到,根据宁波市三江片菜市场规划,菜市场建筑按照250平方米/千人建设标准设置,近期内在黄鹂新村没有规划新建菜市场的打算,不过新的三江片区菜市场规划正在酝酿中,该规划将根据各区域人口变化和分布,对原有的菜市场规划进行调整和补充。 据了解,目前距离黄鹂新村最近的有白鹤菜场,占地面积325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黄鹂新村附近还有三江超市黄鹂店和新华都超市,两个超市都有生鲜商品销售。 “以前黄鹂新村里有一个临时菜场,面积很小,关闭已有几年时间。”江东区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菜市场只是居民买菜的选择之一,随着连锁超市遍地开花,一些具有生鲜业态的连锁超市门店及超市化菜场、生鲜专营店、便利店也成为居民购买的有益补充,承担起了为市民提供生鲜商品的部分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