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市公司中石油旗下最大的、最“古老”的油田公司———大庆油田出台新招工政策:老职工的子女如毕业于“二本”非石油专业或“三本”将无法直接“接班”,而要通过考试。部分职工及其子女集体表示反对。这是那个以王进喜为标志的激情迸射、高歌奉献的遥远年代,与推崇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当下时代的一次对撞。 (5月20日《新京报》) 早在1986年7月12日,国务院就发布了国营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四项规定,根据这些规定,子女顶替制度被废止了。如今,快30年过去了,“包分配”还真实地发生着,的确给人一种穿越的感觉。 包分配制度的弊端显而易见。一者,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包分配”制度无法确保职工的素质与能力,必然会影响市场效率。现实境况也作出反应———2011年,大庆油田公司的盈利曾达到700亿峰值,此后下滑至2013年的573亿元。当公司效益下滑,裁员是一种选择,提高职工素质则是硬币的另一面。“变则通不变则死”的道理众所周知,大庆油田因效益下滑进行必要的改革,显然是必须之举。 二者,“包分配”制度还戕害社会的公平与公正。一方面,许多大学毕业生为了一个就业机会而挤破脑袋;另一方面,是一些国企职工的子女可以顺利地“包分配”,这是显而易见的不公。而根据中石油年报显示,集团在册正式职工544083人,临时工319741人,薪酬一年共1164.22亿元,人均年薪13.48万元。这样的薪资水平,你说能有几个人不爱呢?但这样的机会,却不是每个人都有,显然是人为制造了不公。 如今大庆油田公司意图改革,显然是一种积极的应对。遗憾的是,即便是细微的调整———并没有说不招聘职工子女,只是对职工子女的招聘有了一定的硬性条件,都遭遇了职工的强烈反对。而这,是国企改革艰难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在国企内部系统,类似的“企业病”还有很多。据悉,在垄断性强的国有企业中,例如铁路、电网等内部职工子女“子承父业”的现象也很普遍。其实,大庆油田想撬动这块硬骨头好几次了,但在2002年、2006年都曾爆发过和今年类似的职工集体反对,招聘改革不得不以失败告终。 对这样的尴尬现实,我们不能仅仅当笑话来看。前不久,人社部表示,国企招聘应届生要公开,并要形成一定的公开机制,这是一个好的契机,更希望该制度能早日照进现实。就如今的大庆油田风波,笔者认为,在市场化的大趋势下,企业用工改革“长痛不如短痛”,不能因为有人反对就停滞不前。唯有如此,才能倒逼出现代企业用工制度。只有“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冲破既得利益的藩篱”,才能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龙敏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