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示潜水装备。记者 王鹏 摄 |
昨天上午,“小白礁Ⅰ号”船体发掘与现场保护的主工作船“满洋2004”号工程船在北仑满洋船厂码头乘风启航。未来的两个月,它将在象山县石浦港东南约26海里的北渔山岛海域帮助考古人员进行水下考古工作。 记者 林旻 清代道光(1821~1850)年间,一艘从宁波港始发的木质商贸运输船,在象山最东南的岛屿———渔山岛触礁沉没。2008年11月,考古人员在小白礁20米左右深的海床里发现了这艘船,它被命名为“小白礁Ⅰ号”。 经过去年的水下考古发掘,该船以运输宁波本地特产的梅园石材为主,兼运青花瓷器等商品。迄今“小白礁Ⅰ号”已出水文物606件,主要有品相精美的青花瓷、名家制作的紫砂壶、标明商号的玉石印章、来自日本和越南的年号钱币、西班牙银币以及成列的石板材等水下遗珍。 据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金涛博士介绍,整个船体发掘与现场保护工作计划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首先要清理木船表面的泥沙,进行水下拍照等信息采集工作。第二步是对船板进行拆解,逐一编号,出水后再进行复原。”7月中旬前计划完成船体起吊出水、船板测绘和现场文物保护、包装、运输等工作,计划于7月20日左右结束海上作业返航。 由于在海底被严重腐蚀,目前船体的大部分结构已经被破坏,实际上只剩下底板壳部分。“发掘出水的船体会被送到北仑春晓的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内边保护边展示,另一方面我们将跟武汉理工大学合作,根据现有的情况将船体进行复原,推算出它原本的样子。”据悉,此次水下考古,将是国内水下考古工作中首次通过海陆空三位一体的手段,来全面实现水下考古项目的数字化采集、处理与管理。 登上“满洋2004”号工程船,甲板上两个全新的集装箱赫然在目。这是广东打捞局带来的潜水设备,一个箱子里是供气系统,也被潜水员们称为“生命系统”。另一个是减压舱,潜水员上岸后要在这里过渡几分钟,让高压气体从身体里释放出来,以保证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此次船体发掘与现场保护项目,将以宁波本地的考古研究人员为主,另集结了北京、天津、山东、上海、福建、海南、广东以及德国的水下考古与科技保护力量,整个水下考古队伍将分为潜水组、摄影组、测绘组、保护组等部门。广东打捞局的潜水监督谢越亚执行过不少沉船打捞工作,他介绍说:“像‘南海Ⅰ号’和‘南澳Ⅰ号’的打捞,用的都是这套设备。”长达200米的细长的管子,通过供气系统,向海下的潜水员供氧。这套专业设备可以帮助潜水员以饱和潜水的方式在深度超过100米的水下连续工作一个小时。 “小白礁Ⅰ号”船体发掘是宁波市和浙江省第一个正式获批立项的水下考古发掘项目,也是国家文物局确定的2012年度全国重点文物工作之一,填补了宁波市和浙江省水下考古发掘项目的空白。沉船遗址的发现以及水下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也将进一步佐证宁波作为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贸易港口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