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教育周刊·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5月2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刊记者跟踪报道鄞州职业高级中学西藏班2014届毕业生返乡就业,随行老师吐露心声:

“孩子们找到工作,我们心里才能踏实”

达娃把人生中第一束鲜花献给久别重逢的潘燕。
上一届的西藏班学生终于拿到了心心念念的年糕。
同学们齐声高唱《我们好好爱》。
去吾金次仁家家访,按照藏族人的礼仪,远道而来的客人要喝青稞酒。
潘燕仔细地帮助同学们核对应聘表格。

  潘燕,鄞州职高西藏部教师,享誉宁波的“西藏妈妈”,第三次来拉萨。她说,此行就像回家一样,除了帮助这届学生顺利找到工作,还得抽空看看班里去年毕业的学生。

  陈东,鄞州职高2014届西藏班班主任,第二次来拉萨。他说,心情很复杂,花了三年,好不容易把学生培养成才,终于要等待社会的检验。

  2010年,宁波市鄞州职业高级中学以全国重点汽修专业的骄人成就、优秀的学生管理和育人经验而被批准为浙江省两所内地中职西藏班办班学校之一。5月17日,鄞州职高第二批优秀藏族学子毕业,在老师的陪同下返藏就业。从宁波到拉萨,4300多公里,记者随行,跟踪采访西藏班学生们寻找人生第一份正式工作的前前后后。         

  周浩 拉萨报道

  1、上海到拉萨

  紧张忙碌的48小时

  爱是一种坚持:高原反应让戴免尤头痛欲裂,但他依然抓紧每一次机会给同学们布置工作须知,联系拉萨的汽修企业确定面试时间。

  

  5月17日19:30,上海,伴随着轰鸣声和汽笛声,T164次列车告别黄浦江的夜色,带着我们缓缓驶向千里之外的雪域高原。夜深了,很多乘客因为难挡疲惫的侵袭,纷纷开始洗漱入睡,但在西藏班几位带队老师的车厢内,见不到半点放松的迹象。

  戴免尤是鄞州职高西藏部主任,也是这届西藏班的班主任之一。对他而言,此行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找到工作。“等把他们交给西藏当地教育部门的负责人,然后看着他们和就业单位签订用工合同,他们在鄞州职高三年的学习才算正式结束。”

  老戴拿出随身携带的就业意向表格,和其他三位老师开始商量对策。表格上写着学校之前联系的几家西藏当地的汽修企业和联系人方式,其中好些是去年毕业的学生目前就职的企业。老师还根据每位同学在校学习以及实习期间表现出的特点,具体结合每家意向公司的招工需求,细致地划分出每个人的适合单位。

  第二天一大早,戴免尤带着陈东、潘燕、汪平三位老师来到了学生的车厢,除了关切地询问他们昨晚的睡眠之外,当务之急就是开会布置面试安排。

  老戴为何这么急?陈东告诉记者,一方面源于老戴谨慎的做事风格,早布置,学生就能早作心里准备;另一方面,也是老戴的难言之隐:他一直患有严重的偏头痛病,再加上即将来临的高原反应,让老戴的脸色比上车前多了一丝凝重,“阿戴,别担心,我们会像去年一样给你按摩,止痛药我们也带了。”汪平一边给老戴打气,一边递过去一支抗疲劳、抗缺氧口服液。

  “我打算速战速决,趁现在火车还没到海拔高的地方,把所有能做的事情尽早做完,一旦海拔超过3000米,我知道就不是我照顾学生,而是他们照顾我了。”老戴话音刚落,赶紧趁着列车停站,手机有信号的机会,给几个联系好的拉萨当地汽修企业打电话,确认后天的面试时间,“他们都劝我不要来,但我身为班主任,实在放心不下学生。头痛也是老毛病了,坚持坚持就好。”

  5月18日5:00,天刚蒙蒙亮,列车驶过格尔木,开始向海拔4000多米高的唐古拉山脉进军。用过早餐的戴老师看完学生回来,一屁股坐在了床上,“陈东,你扶我躺下,我头有点痛。”陈东知道情况不妙,赶紧让老戴躺下。潘燕拿出备好的止痛药,汪平替老戴按摩。

  有了去年的经验,三位老师对如何照顾老戴已经积累了充足的经验,不一会儿,老戴便在大家的帮助下暂时睡去。

  坐在9号车厢里的学生也都知道老戴的毛病,三五成群来看望他。懂事的白玛多吉还扶着老戴去厕所呕吐,随后立马返身把刚才因为呕吐弄脏的地方冲洗干净,然后静静地坐在老戴身边替他按摩头部,“老师照顾了我们三年,现在轮到我报答他了。”结伴来的格桑告诉记者,其实白玛昨晚也没睡好,为了给其他同学腾位置,他在座位上坐了整整一晚。

  5月18日17:20,车离开那曲,海拔开始慢慢下降,休息了半天稍有好转的老戴依然放心不下9号车厢的学生,在汪平的搀扶下,去看望他们。同学们看到老戴高原反应有好转,一个个也都非常兴奋。走的时候,老戴还是不忘叮嘱同学们别忘了明天面试的时间,千万不能迟到。

  2、到达拉萨站

  阔别一年,昔日师生再重逢

  爱是一次传递:潘燕把学生心心念念的年糕从4300多公里以外的宁波带到拉萨,学生达杰坐9个小时的车从林芝赶来接站,就为了亲口跟潘燕说一声:“妈妈,我想你了。”

  

  5月19日20:20,将近49个小时的颠簸,T164列车终于到达目的地———拉萨。老戴和三位老师清点好人数,把随车的41位学生全部安全交给了西藏当地教育部门的负责人,他们将在拉萨过夜,有些人明天跟着老师一起找工作,有些人则会选择参加高考。后天同学们会举办一场谢师宴。

  大家都在整理行李和老师挥手暂别,唯独阿旺多吉和群培紧紧地抱着陈东和汪平。原来,他们俩家住阿里,从拉萨坐车回家要将近4天左右,这次准备回去参加高考。阿里当地教育部门出于安全考虑,决定让他们第二天就马上回家,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无法参加后天的同学聚会。三年的学习和生活,他们早已把两位老师当成了自己的亲人。陈东这时候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同学们,看着他们坐上大巴,陈东只能一边招手,一边偷偷抹眼泪,“下一次见面,也许要很久很久以后,想到这里,心里突然很不是滋味,眼泪不由自主地掉下来。”

  送别这届学生,大家拖着行李向出站口走去。记者看到潘燕手里提着一袋东西,好奇地问里面装的是什么。潘燕说:“这是我给学生带的宁波年糕。来之前在微信群里和同学们聊天,问他们最想要什么礼物。结果很多同学都说想尝尝宁波的年糕,快一年没吃到了。于是我专门托人买来正宗的慈城年糕。”

  四位老师一走出车站,马上就被洁白的哈达包围,鄞州职高上一届毕业生早已等候多时,期待着一年后的今天与老师重逢。

  达杰家住林芝,知道潘老师要来宁波,早早地买好了票,乘坐9个小时的大巴赶到拉萨,“妈妈,我想你了!”达杰激动地一下子抱住潘燕,等到这一刻,9个小时的车程,3个小时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在众多献哈达的学生中,达娃次仁显得非常特别,除了手中的哈达之外,他还拿了一大束康乃馨。“献花是汉族人的欢迎礼,献哈达是藏族人的欢迎礼,我做好了两手准备。”达娃次仁说这还是他长这么大第一次买花,不是送给女朋友,只给“妈妈”。

  一年未见的学生们簇拥在潘燕、汪平她们身边,说得最多的就是“老师,你身体好吗?”“老师,你终于来了。”潘燕和汪平像在学校里一样,抚摸着孩子的头,关切地询问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达杰,你怎么又瘦啦?”“噶特,你好像变白了。”“拉巴,你现在一个月赚多少钱,有没有寄回家里啊?”“妈妈”一如既往地唠叨着,但学生们特别爱听。达娃次仁说过去这一年都在等待这一天,仿佛又回到了在学校读书的日子。

  在车站又是合影又是寒暄,此时已近21:30。学生们二话不说拿过老师手中的行李,并执意要送他们回宾馆。“老师,打的太快了,还没聊上几句就下车了,我们一起坐公交吧,顺便看看拉萨这一年来的变化。”在学生们的提议下,大家坐上了开往宾馆的公交车。夜幕中的拉萨,仿佛也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