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风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5月2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庄村 尘世间的一颗琥珀

周氏宗祠门前的对联。
浮石塘庙里的古戏台。
新庄村里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
浮石塘庙的屋檐瓦片上,立着一些彩塑瓦将军。

  ■走进第二批宁波历史文化名村②

  

  与那些远离尘嚣的古村不同,新庄村位于闹市一隅。它犹如落入凡尘的一颗琥珀,凝结住苍茫的岁月。无论村外云卷云舒,动静沉浮,村里的一砖一瓦,都还是千百年前的样子。

  南塘河的一条支流云锦河,缓缓流淌,从三面温柔地环抱着村落。这里曾经顺水漂来一块浮石,浮石停驻,这块地方便成为风水宝地。

  在这片鄞西广德湖东岸的宝地上,曾走出过70多位名人,有进士知县,也有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工部侍郎……而如今,村里的长者,无论织席老妪还是耕田老伯,饱读诗书,早已蔚然成风。

  记者 陈也喆 通讯员 杨古城/文 记 者 王 鹏/摄

  浙东望族,诗书传家

  新庄,是距离宁波市区最近的一个古村。在市区坐上820公交车,一路向西,终点站便是新庄村。

  走进村落,你会突然神思恍惚,明明方才还置身于车马喧嚣中,怎么时光转瞬就慢了下来。古宅,古桥,塘河,石板路,老弄堂,还有庭院里500多岁的老樟树,似乎都在诉说着悠悠往事。

  古代的鄞西,曾经有一方湖水,名曰广德湖,广纵千顷,汇集清溪甘泉,面积是如今东钱湖的三倍。

  896年前的北宋,鄞西薛氏望族薛朋龟,曾在衡州(今湖南衡阳)担任知州,也就是如今的市长。告老还乡后,他想找个幽静安逸的地方,于是选中了广德湖畔。薛朋龟新建了庄园,名曰“新庄”。这样说来,这个村子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了。

  也就在那一年,广德湖废湖为田。新庄先人引中塘河之水环绕全村,饮用、洗涤、灌溉,水质清冽、水源丰富,村庄周围又有良田千顷可耕,真是一个富足秀美的地方。

  明初,原籍山东青州周氏,从鄞西樟村迁至新庄。明朝后,薛氏衰落,周氏人丁兴旺,致力耕读传家,从明初至明末,新庄周氏家族走出过20多个进士,70余位名人。礼部尚书周应宾、工部侍郎周薇、吏部尚书周萃、盐运使周保等等,成为甬上一支有名望的家族。

  今年70岁的村民周财宝,说起村庄的历史如数家珍。周氏一共排了49代,现在已是28代。他能掐着手指,一口气说出周氏辈代牌“荣、敬、会、福、贤……”

  “您过去是教书先生吧?”

  “不,我是种田的,但每天午睡起来,还要读一小时书呢。”

  听到这里,不禁肃然起敬。

  在村里老人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村东南角的周氏宗祠。宗祠的正大门前有一对明代石狮子,相对而蹲,歪着脑袋,憨态可掬,是鄞州区文物保护点。

  细细端详,左边那只狮子的舌头有破损,当地流传的说法是,这只狮子在一次祭祀典礼中偷肉吃,被族长敲破舌头。后来,这个解释演变成小孩子不要嘴馋偷食的训诫,得以一代代风趣地流传下来。

  还有村西南的周氏阊门,三开间廊房,保存完好的牛腿、雀替、柱础等木雕石刻赫然显现。它曾经是进出新庄唯一的一个关口,素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威严。

  它山有石,浮水而来

  走出周氏宗祠,门前的对联让人驻足:浮石振家风,周氏业千秋。一旁的古村保护办主任杨立伟说,新庄村,又叫浮石村,因为传闻有石浮水而来。

  这块浮石,如今正静静地躺在浮石塘庙里。它轻易不露相,听说我们要来,村里的老人小心翼翼地把它搬了出来,就像给我们看一件稀世珍宝。

  浮石大约有50厘米高,是个底座平稳,上方不规则的石块。石身上依稀可以辨认出龙头雕刻。

  “这块浮石已经被磨损了,原来比这高一倍,看起来像是以前庙里当香炉台的。”随行的文保专家杨古城说。

  周财宝老人说,这块浮石从鄞江镇它山堰顺水漂来,停在新庄村这个地方就不动了,说明这里是个聚财敛宝的好地方。

  浮石塘庙中的宝贝除了这块浮石,还有一座古戏台。古戏台经重新修缮后,焕然一新。后台不是惯常的题壁,而是在砖墙上绘着一幅彩色《蟠龙会》图,工艺精致考究。戏台两侧挂着对联:“它山流水赓新歆,浮石横塘载好音。”

  安静空旷的戏台上,曾经有数不清的角色在台上吟唱悲欢离合。台下座中人,如痴如醉。如今香火未断,曲声鲜有,戏台也显得落寞而沉寂。

  浮石塘庙的屋檐瓦片上,立着一些彩塑瓦将军,走近了反而看不到,往远走几步回头才发现,生龙活虎,妙趣横生。

  中西合璧,新式学堂

  村里有一座云锦桥,横跨在云锦河上。这座清光绪年间的石桥,曾经是周氏家族的专用桥,只有周家的人才能从桥上经过,以显示其尊贵。

  如今的云锦桥,已是新庄村为数不多的古桥。老人坐在石栏上扯着闲话,孩童睁着懵懂的眼睛,怔怔地望着桥下的水。

  过了云锦桥,就能看到一幢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像是西式学堂,又像是老式教堂。尽管墙面剥落,瓦片坍圮,可是从吊顶的大雕花,到门面上精巧灰塑,都留有西洋巴洛克风格的痕迹。

  这是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经商的新庄人周茂兰,回乡建造的一座新学堂。他在上海发了迹,便想造福乡人。

  杨古城说,在宁波的农村,这样精致华美的西式建筑保存不多。

  以前,这里曾是新庄小学。建筑的墙面上有几个犹如脸盆的装饰。村里的老人说,做成脸盆现状,意在让学生们在读书时能“洗心”,静下来心来好好读。

  想象着当年,这座西洋学堂里回荡着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新庄学子。

  这方土地,闹中取静。祖祖辈辈与白云作伴,负薪看棋,一曲清歌,静卧清流,悠然自得。

  专家点评

  杨古城(文保专家、古村研究者):

  鄞州区高桥镇新庄村区域面积2.6平方公里,总户数544户,常住人口1372人。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外出务工、经商和房屋出租,而外来人口有2万余。

  老村外围,崭新的大龄青年安置房、老年公寓、残困人员廉租房、村卫生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展示了新庄村的新变化。在四周工厂和商住楼的日益紧逼下,新庄村仍保留着一个古代村落的基本格局。

  近二十年来大拆大建,新庄老村中心部分都未伤筋动骨,一批古建筑时时得到当地村民的看护和维修,而其外围,为适应经济文化的发展,面貌大改。所以一座古村的文化保护主要依靠当地住民的保护意识,而政府、文化文物部门的指导、支持也必不可少。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