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开往春天的地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5月2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1号线是如何孕育的?

等了将近20年 宁波终于圆了地铁梦

  记 者 张昊

  通讯员 徐昭/文

  记 者 刘波/摄

  2003年8月

  我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获得国家批准,宁波市成为第二批10个城市中首个建设规划获国家批准的城市。

  2003年

  12月

  市政府批准成立了“宁波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2009年

  6月26日

  宁波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全面开工。

  2010年

  10月1日

  泽民站顺利封顶,成为首个全部主体结构完成封顶的车站。

  2010年

  10月29日

  福明路站至世纪大道站右线隧道顺利贯通,成为首个贯通的隧道。

  2011年

  12月6日

  望春桥站车站主体结构顺利封顶,标志着1号线一期工程15个地下车站主体结构全部完工。

  【地铁决策始末】

  宁波决定建地铁,是太超前吗?

  ———对话市发改委副主任、市轨道交通指挥部副总指挥董维克

  记者:宁波启动轨道交通的筹建,要从哪一年算起?

  董维克:2003年。当时,市政府批准成立宁波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这可以算是我市正式启动了筹建轨道交通。

  

  记者:是不是可以认为,宁波地铁梦也是从那时开始的?

  董维克:要说地铁梦,那要早得多。至少可以提前到1995年。

  那时候,规划部门做了一个轨道交通线网的初步方案,但最终没有落实到位,只是以一种课题形式呈现的。

  重新拾起来是在2002年,开始启动轨道交通线网编制。这主要是当时,在市有关领导的支持下,规划部门和市发改委提出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宁波要尽快修建地铁。这份提案出来后,请了许多专业的规划、设计部门进行筹划,就按照当时宁波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集聚水平,做了一个247.5公里、6条线的规划方案。

  这就是在2003年8月完成的《宁波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后来也纳入了2004版城市总规。

  但线网规划的出台还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根据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不仅要有线网规划,还要首先编制建设规划。

  于是,2003年年底,宁波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应运而生,由市发改委牵头,负责编制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及申报工作。

  

  记者:这才刚刚进入21世纪,轨道交通还是个新事物,当时全国也没几个城市开通了地铁。当时,是不是有些质疑的声音?

  董维克:的确,在当时一些人看来,宁波建设轨道交通似乎有些超前了。但事实上,宁波建设轨道交通不仅必要,而且已是迫在眉睫。

  2002年开始启动线网规划的时候,是配合2004年版新的城市总体规划来做的。这一新的总体规划对宁波的发展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到2020年,宁波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城市建成区的面积要扩大一倍,达到312平方公里。城市不断扩张,人们活动范围将不断扩大,靠什么来支撑城市发展的需要呢?所以,轨道交通其实也是时代的呼唤。

  而且那个时候交通需求快速增长,市域交通压力已日益显现。我这里有宁波机动车保有量的数字,2000年是40万辆;到2005年已经猛增到100万辆。在这种趋势下面,大运量的轨道交通其实是疏解交通的不二选择。

  更不用说,轨道交通还具有节约土地、运量大、耗能少、污染小、环保等特点。它可以大大节省市民出行时间,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我们测算过,1号线、2号线建成后,市民平均出行距离将增加62.5%,出行范围扩大一倍。1号线一期全线的通行时间大约为38分钟,将比汽车缩短一半。

  但由于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含量高,工期很长,所以就必须早做准备,未雨绸缪,等到交通拥堵不堪的时候再来研究轨道交通,那很可能就会为时已晚。

  

  记者:宁波当时有条件有能力来建设轨道交通吗,这恐怕也是市民心中的又一个疑问。

  董维克:其实国家也给申报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设置了门槛,比如GDP总量要达到10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要有100亿元,城区人口在300万人以上,对照这些标准,宁波当时已经达到了国家对我们的基本要求。另外,社保系统运行良好,没有资金缺口;政府项目也不存在工程款和农民工、公务员、教师工资拖欠现象,符合国家的审批标准。

  当时,我市经济社会取得了全面、高速的发展,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地方财政基本实现同比增长,可以说宁波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有坚实的财力保障。

  

  记者:宁波是什么时候向国家申报建设轨道交通的?

  董维克:后来经过反复论证,市里上下最终统一思想,在2005年最终形成建设规划。在通过市政府常务会和市委财经领导小组的双重审议后,在当年底将此建设规划上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次年4月和9月,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还分别委托国家级评估单位来宁波进行评估,两次评估都认为宁波已经达到国家规定的条件,认为宁波建设轨道交通是非常必要的,项目的建设方案和建设标准的选择总体上可行。

  

  记者:那为什么规划最后到2008年才批下来?

  董维克:当时全国建设轨道交通的热情很高,为了轨道交通的健康发展,国家暂停了对轨道交通的审批,转而对第一批已通过审批的15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情况进行总结。这一等待就是两年。

  当然,这两年,我们也不是干等着,而是马不停蹄地进行线路可行性的研究。

  2008年,国家重启了轨道交通审批工作。由于我们前期工作扎实,不久宁波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就获得国家批准,我们成为第二批中第一个建设规划获批的城市。

  仅仅过了4个月,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也就是马上就要通车的这条,它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也批下来了,这就是说这时候起它才真正获得了“准生证”。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