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石承承 实习生 李 睿 通讯员 罗央清 青石板铺成的旧巷子,一场雨刚刚收尾,阳光在云层间忽隐忽现,湿气氲绕。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划,喜洋洋。”一群孩子扯着嗓子唱着歌谣,飞似地追逐而过。四溅的水花,反倒惹来他们肆无忌惮的笑声。 看着浸过碱水,微微泛黄的糯米“窸窸窣窣”地落在箬壳里,然后变成“韧结结”的碱水粽,这是生活里实实在在的端午。 挂菖蒲 端午又到了,这一天,李家姆妈起了个大早。打开窗户,下了一夜的雨总算停了,阳光挣扎着从还未散开的云层里探出头来,她悬了一夜的心总算落了地,今天,她的4个女儿会带着女婿回娘家来吃饭。 她特地穿上了新买的碎花衬衫。这两天的气温早已爬上30℃,可她还是坚持穿长袖,实在有些热,就挽起袖子。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这是李家姆妈的姆妈那代人留下的话。这个时节,午后的闷热,难掩早晚的微凉。 “快点起来搭把手。”一边捋着早已准备好的菖蒲艾草,李家姆妈走进房间,拍了拍还在床上的李家爸爸。 李家爸爸本想再睡一会儿。眼下是小满节气,气温疯了似地往上蹿,雨一场接一场地下,湿热难耐,整个人也跟着精神不振。 架不住李家姆妈的絮叨,李家爸爸起身帮忙去大门上挂菖蒲艾草。 端午挂菖蒲艾草,传说起源于“黄晟斩蛟”。当年一条蛟龙阻碍宁波人出三江入海捕鱼,黄晟挥剑斩蛟为民除害保了一方平安。宁波人为纪念黄晟,便在端午插菖剑。 菖蒲和艾草,自身都带有一股清香,用来驱赶在闷湿天气里渐渐多起来的蚊虫,很有效。 菖蒲和艾草是菜场里买来的,有点杂。李家爸爸是个细心人,特地拿剪刀修了一下,还饶有兴致地把菖蒲剪出了剑的形状,再拿红绳捆了,挂在门上。 包粽子 屋里,李家姆妈把在锅里焖了一个晚上的粽子一个个挑出来,分成四袋装好,待会儿要给4个女儿带回家去。 端午食粽,由来已久。宁波更有“五月白糖揾粽子”的说法,好像整个农历五月,就这件事最重要了。 粽子是李家姆妈亲手包的,最传统的宁波碱水粽。尽管现在市面上各种馅料的粽子很多,可李家爸爸最爱的还是碱水粽,拳头大小的粽子,一口气能吃两个。 因为是素粽,碱水粽以前也用来供奉菩萨和祖先。而且宁波靠海,平时吃东西口味偏咸,吃碱水粽还能清清火。 李家爸爸挂完菖蒲艾草,晃进厨房,顺手剥开一个刚刚出锅的碱水粽。一股融合了糯米和箬壳清香的味道,顿时弥漫在空气中。 “碱水放得有点多,有点黏。”李家爸爸咬了一口后,发表“吃后感”。 好吃的碱水粽,要先把洗净的糯米在碱水中泡两个小时,碱水的量很重要,放得恰到好处,能让糯米产生更好的黏性,口感更Q弹。不过,李家姆妈放碱水凭手感,做出来的粽子水准也忽上忽下。 “以前我们不用碱水,用的是稻草灰。”李家爸爸继续“挑刺”。 稻草灰的原料是黄稻草,田间地头俯拾即是,洗净晒干后烧成灰烬,倒在纱布上,用滚烫的热水冲,沥下的汁水是最原始的“碱水”了。 “做给你吃还那么多话,要吃自己做。”李家姆妈给了李家爸爸一个白眼,“不过,用高压锅煮,的确是煮不出原来的味道。” 李家姆妈还未出嫁时,家家户户用的都是大灶。倒一锅水,几十斤粽子往里一扔,先用大火“攻”半个小时,再改小火“炖”三四个小时,待到柴火渐渐熄灭后,又利用灶膛的余温把粽子“焖”上一夜。第二天早上拿出来吃,就会有一种老人家口中“韧结结”的感觉。 端午家宴 “就知道吃,赶紧帮忙弄菜,一会儿孩子要来了。”李家姆妈推了李家爸爸一把。因为怕来不及,所有菜都是两个人提前一天买好的。 宁波人的端午家宴有讲究,要配齐“五黄六白”。对于“五黄六白”的组成,各地的版本略有不同,但大致逃不开这几样:黄瓜、黄鳝、黄蛤、黄鱼、蛋黄;白切肉或白切鸡、白蟹、白鱼(鲤鱼)、豆腐、小白菜和茭白。 买菜那天,李家爸爸没有在菜场找到黄蛤。按理说,此时正是黄蛤肉质最鲜美的时候。因为临近梅雨时节,黄蛤也被称为“梅蛤”。 在黄鱼和白鱼之间,李家爸爸选择了黄鱼。鲤鱼有点腥气,孩子们不太爱吃。 不仅仅是在宁波,像邻近的舟山等地也有端午吃黄鱼的习俗。当时的黄鱼,轻则七八两,重则两三斤。当时人们每个月的工资还只有几十元,平日自然是舍不得买,但到了端午那天,一定会买一条来改善伙食。 “就做个咸菜黄鱼汤哦。”李家爸爸的提议得到了李家姆妈的赞同。这是老宁波的传统做法,能鲜掉眉毛的。 趁着李家爸爸收拾食材的功夫,李家姆妈又跑到附近的菜场买了斤小河虾回来。宁波人的饭桌上,海鲜、湖鲜、河鲜,那是从不嫌多的。 李家姆妈看中的只是小河虾“新鲜”。其实这个时节的小河虾好吃,另有奥妙,是因为它刚好带子。 油爆河虾,李家爸爸是不屑做的。在他根深蒂固的观念中,不论是什么鲜,用最简单的葱姜去腥,用盐水来煮,才能体现它的价值。 佩香袋 等厨房里的菜收拾得七七八八,李家的4个女儿也都带着各自的丈夫和孩子到了。 古代认为农历五月是恶月,农历五月初五为恶日,百虫繁殖、病气上攻,甚至连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也被视为不祥,因此,有很多事情要避讳。民间也有接出嫁的女子回娘家“躲端午”的习俗。 这固然是迷信,但在现实生活中,也多多少少给了大伙儿回家团聚的一个理由。 “快点来,外婆已经给你们准备好香袋了。”见到外孙、外孙女,李家姆妈笑得合不拢嘴,连忙从五斗橱里翻出4个“背背郎”香袋,也是端午香袋造型中最传统的那一种。 现在还会做香袋的,多是和李家姆妈年纪差不多、退休在家养老的中老年妇女。而在以前,做香袋是姑娘家必须掌握的一门女红,而且每年到端午,彼此间还要互相比赛。 以前做香袋,从染布到塞香料,都要自己动手。染布用的是山上刚刚成熟的“黄子”,也叫做山栀,染出的颜色是明黄的;而香料,药店里能买到,主要有白芷、川穹等。 李家姆妈最小的外孙女刚满1周岁,是大家的“掌中宝”。因此,李家姆妈特地为她准备了一份小礼物。用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丝线编成的手链。 “这可以挡灾保平安的,不要随便拿下来。”李家姆妈再三叮嘱女儿。 按照老人们的说法,把五色丝线系在小孩手上,就是把吉祥和灵魂系在手上,有祈求吉祥、平安、辟邪、防病的意思,要等到第一次下大雷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才可解开。 端午担 吃过午饭,李家姆妈才有空收拾胡乱堆放在客厅里的东西,都是女婿拎过来的节日礼物。“跟你们说,不要买那么多东西来,我们又吃不了那么多。”李家姆妈抱怨的语气透着的高兴劲,那是挡也挡不住的。 女婿们送来的多是保健品和水果。中午喝了点小酒的李家爸爸有感而发,拖住女婿们开始“淘老古”。 “要在过去,你们送这些礼物都不合格的,要挑着端午担来才行。”李家爸爸说,端午担是宁波女婿孝敬丈人丈母娘的传统礼,里面要有双份白鹅、大黄鱼、条肉,还要有“油包”。 而在端午担中,最重要的是大白鹅,而且鹅要一路叫着到丈人家里的。旧时,乡里乡亲的,也会根据女婿挑来的端午担,来评价女婿是不是孝顺。一句“你们家女婿贼噶好啦”,会说得丈人心里跟喝了蜜一样。 当然啦,中国人送礼讲究礼尚往来,丈人也不会白拿女婿的东西,还是要回礼的,但相对来说,回礼就随意些,新做的布鞋、新鲜上市的水果什么的,都可以。 赛龙舟 小憩了一会儿,李家一家人驱车往东钱湖开,那里有端午赛龙舟。 车上,李家爸爸考了考正在念初中的大外孙:“你知道为什么端午要赛龙舟?” “因为要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跳江自尽后,人们就划船想要把他打捞上来,但一直没有成功。后来人们就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划龙舟纪念屈原。也想借此驱散江中的鱼,让它们不要吃掉屈原的身体。”大外孙背得挺溜。 “其实还有另外一个传说。”李家爸爸退休之后在家没事干,看了不少闲书,“说端午节起源于上虞孝女曹娥的故事。曹娥的父亲溺于江中不见尸体,曹娥在五月初五投江,五天后抱着父亲的尸体从江里出来。” 还有一种说法,五月初五是龙王的生日,人们举办赛龙舟是为了祭祀龙神。 ■延伸阅读 2000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全民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美好节日。在中医养生方面,也流传下来了草药浴、挂香囊等许多端午保健的习俗。 “草药浴”就是其中之一。端午传统的“草药浴”除了用“兰草”即中药佩兰外,还用鲜艾草、菖蒲、银花藤、野菊花、柳树枝、薄荷、桑叶等煎水沐浴,具芳香开窍、温气血、散寒湿、消毒、防腐之功效。 佩戴香囊以避除秽恶之气也是一种民俗,更是预防传染病的好方法。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艾叶、肉桂、白芷、丁香、薄荷、山萘、冰片等。这几味中药可以组成各种不同功效的药方,混合研细,然后放在布袋中,缝合好。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中医认为有祛风散寒、健脾和胃、理气解郁、通窍镇惊、驱毒杀虫的功效。在端午时节,随身携带一个香囊,就好像是带着一个绿色环保的“空气净化器”。 今年端午,市第二医院中医科开展“端午赠香囊”活动。6月2日(端午节当天),前往市二院中医科就诊的前200位患者均可获赠端午香囊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