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4版:阿拉地铁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6月0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惹不起躲得起

“垃圾人”应对实用手册

  山东招远“5·28”故意杀人案的5名犯罪嫌疑人日前已被依法批捕,这些人均为“全能神”邪教组织成员,在麦当劳餐厅内向被害人索要电话号码,是为了发展成员,他们还涉嫌组织、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罪,公安机关正在继续侦查。

  一个名为“女子在快餐店被围殴致死,你怎么看?”的网络调查显示,近八成网友碰到陌生人纠缠要电话会选择报警,也有网友说,遇到类似的“垃圾人”纠缠,会随便给一个手机号码打发掉。

  如何分辨“垃圾人”

  “垃圾人”不会把这三个字写在自己脸上,那么该怎么分辨他们呢?

  醉汉

  千万别惹

  喝醉的人,尤其是男人,最好躲着点。人在这种状态下总会爆发出自己最无所顾忌的一面,说话做事都不会考虑后果。不论他有没有暴力倾向,少闻点儿他的臭酒气都是好的。

  面相蛮横的

  躲着点

  所谓“相由心生”,那些算命的哪里真的会从一个人的面相上预测未来,他们只是先通过面相看出此人性格,再根据“性格决定命运”的原理做合理推想。同理,面相蛮横、一看就戾气四射的那些人,若是遇到了,尽量躲开点。

  “愣头青”

  要提防

  成熟的男人如果要打架,也会尽量避免跟“愣头青”正面相撞。这些年纪大约十六七岁上下的毛头小子,属于做事不知深浅轻重的“高危人群”,可能为一件芝麻小事就动刀子,被他们伤害的话是最不值得的。

  漫画 任山葳

  遇到“垃圾人”怎么办?

  现实总是让人防不胜防,有很多“潜伏”的垃圾人你实在说不好啥时候会遇到,专家建议您这么做:

  1.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一般遇到危险性比较大的垃圾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敬而远之,第一不用为他的一些污言秽语生气,第二更不要因为这些而动怒或者动手,因为这样你也会被他的负面情绪“感染”,容易激化矛盾,后果不堪设想。

  2.你装垃圾我就装“绅士”

  有一次看到某人在街上开霸王车,差点撞到别人,别人避开后他反倒骂骂咧咧。但那辆车的司机做得很高明,挥挥手不去计较。这可不是徐志摩的挥手,虽然没有带走一片云彩,但是却让对方泄了气,期待的对抗没有出现,他也就无趣地开走了。

  3.该报警时就报警

  垃圾人也是分级别的,有轻度垃圾人也有重度垃圾人,重度垃圾人的危险性要大很多,比如说去年北京摔死女童的那人。如果你不幸遇到重度垃圾人,及时报警比较妥当,警察叔叔抵达之前务必要保证自己和身边人的安全,待警察到场,自有处置。 

  网络调查

  网友称现场多人无一出手相救。您怎么看?

  谴责,旁观者冷漠

  理解,与自身无关

  其他

  您遇到此类情况会给对方电话号码么?

  随便给一个,避免纠缠

  不给,电话是隐私

  要看什么情况

  您如果碰到类似暴力行为,会如何处理?

  阻止暴力

  迅速报警

  离开现场

  制图 任山葳

  专家解析

  遇到“垃圾人”,请绕道并报警

  对于此次问卷调查结果,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教授胡光伟表示,目前社会上有一种人被称为“垃圾人”。百度百科对这种人这样定义:“世界上存在很多负面垃圾缠身的人,他们需要找个地方倾倒,有时候被人刚好碰上了,垃圾就往人身上丢。”

  胡光伟说,遭遇这样的“垃圾人”时,“一定要绕道走!”对于“随便给一个,以免对方纠缠”这一说法,胡光伟认为这也是绕道走的一种方式,但在胡乱报电话号码之后,最好迅速离开,不要与之发生正面冲突,最好还是报警,以免其他人受到伤害。

  “作为普通人能力有限,遭遇突发状况,要求上前去阻止也不现实,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见到类似情况,最好的办法还是迅速报警。”

  “垃圾人定律”

  出自《垃圾车法则》

  其实这个“垃圾人定律”,原型应该是来自《垃圾车法则》一书,作者是美国的大卫·波莱,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州大学心理学专业和耶鲁大学经济学专业。

  大卫·波莱认为,生活只有10%是靠你创造的,而有90%则是看你如何去对待的。“许多人就像垃圾车,他们装满了垃圾四处奔走,充满懊恼、愤怒、失望的情绪,随着垃圾越堆越高,他们就需要找地儿倾倒,如果你给他们机会,他们就会把垃圾一股脑儿倾倒在你身上。所以,有人想要这么做的时候,千万不要收下。只要微笑,挥挥手,祝他们好运,然后,继续走你的路,相信我,这样做你会更快乐。”

  在《垃圾车法则》中,大卫·波莱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故事,告诉读者如何轻松地避让“垃圾车”、避免他人向你倾倒垃圾,又如何让自己的“垃圾车”不要承载过重,以及如何适当地帮助那些“垃圾车”。

  他给出的法则都很好理解,比如位列第一的“惹不起,躲得起”,大卫·波莱的表述是:“与垃圾车擦身而过,是幸福和成功的钥匙。”

  还有少发牢骚,“在指责抱怨之前,扪心自问:这能有什么益处?会改善我现在的境况吗?能让我变得好受点吗?”要知道:无谓或喋喋不休的抱怨只会惹来别人的厌烦,最终使自己的处境更为不利。

  在做到这些的基础上,如果你能帮助别人停止倾倒垃圾,功德自然就更大了。要做到这一点,你应该善于“寻找并专注于、甚至放大他人的优点,传递正面的力量”。如有机会,等待并观察对方,待他心情良好时,尝试沟通。这一点主要适用于生活中难以规避的那些人(比如,你的生活、工作伙伴等),即便你不喜欢那个人,但你仍需更多地了解他。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减少对你的情绪干扰。

  不过,即使你成功了,也要清醒认识到:生活中永远会有层出不穷的“垃圾车”———“每个人,在某个时刻都会成为垃圾车,这就是生活。”

  见习记者 蒲超琳 整理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