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公民态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6月06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免费诊所留给我们什么遗产?

  热点聚焦

  去年11月11日,河南首家免费诊所“国平义务诊所”在郑州悄然开张。面对“能维持多久”的问题,创办人周国平表示,“能运转一天,就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一天”。今年6月,这家开业不足7个月的免费诊所悄然关门。

  (6月5日《郑州晚报》) 

  免费诊所关门的命运,从创办伊始就注定了。义诊的几位老专家大都在80岁以上,体力精力有限,难以应付每天大量病人慕名而来。同时,缺乏收入来源,单靠创办者和爱心人士的捐款,难以维持诊所的正常运营。

  在许多人看来,免费诊所关门,再次言中了“免费的东西都长不了。”然而,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免费诊所还是给我们留下了宝贵遗产。

  首先,免费诊所“医药分开、分级医疗”的管理模式,可成为医改的努力方向。在免费诊所,医生免费开方,患者自行去药店买药,减少了医生回扣、药品加成等中间环节,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诊所还提供就医咨询,根据病情引导患者去相应的医疗机构就诊,不再一有病就往大医院跑,从而有力实现了医疗资源合理使用。深化医改不能只是自上而下的决策部署,来自民间基层的智慧结晶也值得汲取借鉴。

  其次,免费诊所的公益色彩值得推广。免费检查看病,免费测血糖、血压,为贫困病人提供免费午餐,免费诊所提供的一系列公益服务深受群众欢迎,从侧面折射出公众对于公益医疗服务的期待。公益不应只是少数人的自发行为,必须由政府出面承担应有责任。或许,全民免费医疗条件尚不成熟,但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推动公立医院回归公益属性,确保患者享受到低价优质医疗服务,是当下各级政府应该去做且能够做好的事情。

  再次,医务工作者的高尚医德,应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激励弘扬。免费诊所的几位老专家,都是退休后自愿前来义务坐诊。中国自古就有“医为仁术”之说,如何不让经济利益绑架医者医德,让每名医生都能“堂堂正正给病人看病”,这是留给政府和社会的思考题。

  轻轻地,免费诊所走了,正如它轻轻地来。不过,我们却不能“挥一挥衣袖,作别西天的云彩”。期待有关部门利用好免费诊所留下的宝贵遗产,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将免费诊所的未竟事业进行到底。张枫逸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