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6月0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正月拜岁嗑瓜子,二月行会放鹞子,三月种田下秧子……

民俗文化教育走进校园

  “现在的中小学严重忽略民俗文化教育,怎样恢复民俗文化教育,这是需要社会各界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昨日,第二届全国儿童文化高级论坛在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举行,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应邀参加。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梅子涵对民俗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缺失表示忧虑,而看到该校举行的民俗文化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后,欣喜地说:“值得大家学习。”

  记者 李臻 通讯员 张晓林

  “正月拜岁嗑瓜子,二月行会放鹞子,三月种田下秧子……”看到这所学校六年级的同学用北仑方言朗读《十二月歌》的民谣时,梅子涵老师笑了。因为有的孩子用方言朗诵得抑扬顿挫,很是地道,而有的孩子已经不会说方言,读起来磕磕巴巴,完全没有韵味了。他说:“这首民谣很好,包含很多信息量,很好体现了这一带的民俗文化特色。”

  “民俗是民间的、民众喜闻乐见的,或许是种生活方式,或许是其独特的文化。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俗,独特而具体的民俗可以帮助这个国家的人认识历史,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有利于悠久历史的发扬。”梅子涵表示。

  梅子涵表示,现在中国孩子对西方的东西了解很多,但对自身的民俗文化却很模糊,“比如,现在春节淡化了,端午节也淡化了,但是孩子们对圣诞节、情人节却了解很多,很多民俗文化与我们渐行渐远了。”  

  “而且,民俗文化在中国有时候还有点走味了。比如,我们吃粽子、吃月饼,却没有体现出粽子、月饼的真正味道,有时候反而害怕粽子月饼,因为这些演变成一种穷凶极恶的、泛滥的送礼文化。”梅子涵说,“如何让这些民俗节日恢复原有的感觉,保持中国传统的味道,值得大家思索。”

  梅子涵这次给大家带来的是《民间故事的文化力量》专题报告。“民间故事是民俗文化中的一部分,民间故事原来是在百姓生活中口口相传的,不少故事赋予了很多中国人的美好愿望,也蕴含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他说,“很可惜,目前中国民间故事已经到了濒临绝迹的状态。”  

  他进一步说:“目前,中小学严重忽略了民俗文化的教育,如何引导孩子了解民俗文化,在教科书和文学作品中有所反映,更是需要社会各界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  

  不过,在滨海国际合作学校,梅子涵老师了解到学校举行以民俗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民俗文化采风、民俗作家进校园、民间体育大比武、民间美术作品展等活动时,梅子涵连连点头:“这些活动可以唤醒帮助孩子们认识到悠久的民俗文化,孕育孩子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浓浓情致。”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