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中的 环保部日前开出史上最大罚单,19家企业因脱硫设施存在突出问题,被罚脱硫电价款或追缴排污费合计4.1亿元。上榜企业中,电力企业是重灾区,我国五大电力集团华能、国电、华电、大唐和中电投,都有下属子公司上榜。另外还有部分钢铁、有色和化工企业。 (6月17日央广新闻) 治乱当用重典。环保部此次开出史上最大罚单,对于提升社会治污信心,可以起到强心针的作用,其做法值得充分肯定。 不过,若是仔细琢磨又不难发现,所谓最大罚单其实有些“小儿科”。4.1亿罚单共涉及19家企业,平均下来一家企业也就2000多万元,相比于治污的巨大成本来说,这个数目显得微不足道。而正是违法成本过低,才使得一些企业宁交罚款也不愿投入治污,才导致屡罚屡犯,越罚越犯的怪象。 面对排污,重罚当然需要,更关键的是要让违法者付出更多的道德和法律代价,并因之而寸步难行,面临生死考验。由此,企业才会对环境保护心存敬畏,坚守红线而不敢轻易突破。所以,为了巩固效果达到目的,罚款只能成为第一步,在责令企业整顿的基础上,还可以实行再罚款,再整改甚至完全停业,总之关键要发挥“钉子精神”,不达目的不罢休。 环保最大罚单,重拳不能止于一记。态度决定结果。法律只是实施管理的手段,关键在于要体现出应有的基本态度。相比于法律的宽松,以此为由的监管责任的尺度过宽,才是当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愿最大罚单之后,后续措施更加令人期待。堂吉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