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商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6月2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奇项松茂

“西药大王”和“人造自来血”的故事

  项松茂
  宁波帮博物馆里陈列着“人造自来血”的瓶子。
  当年的五洲大药房

  “一个儿童,由于奶水不足,身体不好,经常生病,并且到了5岁的时候还不能行走……病儿在吃饭后服用人造自来血一小勺,每天三次,开水冲服,时间不长,就可达到健体强身的功效……”

  “一名学子,刻苦用功,结果思虑过度以致心血气衰,面如白纸,骨瘦如柴,精神不济。在服用人造自来血补充心血后,身强体壮,成绩斐然,获益匪浅。”

  “一老人年岁已高,因心血气耗多年,身体精神已经不行。但服用人造自来血之后,本已经斑白的头发变得乌黑,精神日见强盛,有返老还童的迹象。”

  1911年,上海《大公报》上登了这样一则夸张的广告,当时,一种叫“人造自来血”的神奇药物,让很多人为之疯狂。在今天看来,这依然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营销案例。而这一切背后的策划者之一,是被誉为“西药大王”的宁波商人项松茂。

  记者 林旻/文 崔引/翻拍

  1.贫寒少年初遇“伯乐”

  1880年,出生在鄞县商人家庭的项松茂,从小跟着父亲读书,后来进入私塾学习,因为家道中落而被迫辍学。14岁那年,项松茂被送到苏州陆姓皮毛骨行当学徒。勤工苦学了三年之后,项松茂很受老板器重,在店里从事账务管理工作。1900年,经在上海中英药房任经理的舅父引荐,项松茂跳槽到了中英大药房担任会计,从此开始了上海滩的闯荡生涯。

  1904年,项松茂在工作上已经能够独当一面,被委派赴汉口中英分店任经理。项松茂在汉口的事业蒸蒸日上,在1909年汉口组织商会时,时年29岁的项松茂被推为董事,成为武汉三镇工商界的知名人士。

  就在此时,项松茂遇到了他事业上的“伯乐”———上海滩著名商人黄楚九。

  清末年间,黄楚九琢磨出一种保健药品,名曰“艾罗补脑汁”,利用国人崇洋的心理,打出美国“艾罗博士”(其实艾罗即yellow黄色的音译,指黄楚九本人)的旗号,在市面上居然十分畅销。

  1907年,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夏粹芳、杭州广济医院药剂师谢瑞卿、中法药房总经理黄楚九等合资创设上海五洲药房。

  在推销“艾罗补脑汁”的过程中,黄楚九结识了精明能干的项松茂,和夏粹芳商量之后,便联名电请项松茂到上海出任经理。

  1911年,项松茂从汉口回到了上海,受聘为上海五洲药房经理,条件是给予完全自主权。项松茂走马上任之后,把“勤俭”作为办企业的方针,先将店里的豪华陈设都变卖了,变成营业资金,又拉拢和钱庄熟悉的俞钜卿为副经理,取得金融资本的支持。

  2.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如果仅仅是卖药品,那未免太小觑了项松茂。当时的中国,西药完全被外国资本所垄断,如何生产出本土的现代药物,成为了当时医药学界的重大课题。

  在这个趋势之下,身怀大志的项松茂果断派出业务骨干前往欧美制药强国考察学习,一边还和很多欧美大厂谈远东的独家代理,从源头开始控制。

  之后,五洲大药房开始试用西法制药,并在传统中药的基础上炼制了酊剂软膏、牛痘疫苗等新药品。

  项松茂又向大丰工业原料公司、开成造酸公司等企业投资,在取得国产原料如硫酸、松脂等低价供应的同时,又以自产的甘油、硝酸、盐酸等原料销往大丰等厂家,此举既降低了彼此的生产成本,也密切了民族工商企业的协作关系。

  五洲大药房壮大之后,项松茂的地位越来越强势,原始股东黄楚九很识时务地在1916年将拥有的股份转让给项松茂,五洲大药房由此成为项氏产业。

  在此基础上,项松茂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企业管理制度,按生产、营业、财务、管理四个系统设置层级部门。

  在项松茂的科学管理下,五洲大药房的资本总额逐渐增至上百万元,职工数也由最初的30余人增至400余人,并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制药兼销售企业。

  3.“人造自来血”远销海内外

  有一个产品,在当年的上海滩畅销到连外商都眼红的地步,那就是号称“包治百病”的“人造自来血”。该药取得了内务部和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许可,甚至还在巴拿马博览会上拿过奖,远销南洋一带。

  “人造自来血”的广告中写道:“这个世界上的事,没有确实的证据是不能讲的!我们这个药是专门增加‘心血’的,而且能够给全部的血进行补充。这些结果是通过实验得到的。”然后针对各种人群,对“人造自来血”的药效进行了描述,宣称男女老少服用后,皆可药到病除。

  在现在的药剂师看来,这极有可能是一种中药成分的补药。因为中医理论中有“生血”的概念,而西药一般很有针对性,不可能包治百病。

  作为当时的拳头产品,“人造自来血”为五洲大药房赢得巨量现金流的同时,也为项松茂赢得了极好的商业名声。据统计,“人造自来血”1911年产量为15210公升,到了20年后(即1931年),年产量已扩增至75563公升,年销售额高达471万元。最后,某德国药厂竟在租界搞起了山寨版的“人造自来血”药片,项松茂发现后立刻向公共租界巡捕房投诉,德商产品最终被没收查处。

  在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世界博览会”中,“人造自来血”获得银奖。

  除“人造自来血”之外,药厂不断自行研发,又增添了健胃补虚的“补天汁”、清血解毒的“海波药”、健脑润肠的“树皮丸”、化痰止咳的“助肺呼吸香胶”等。项松茂的改革,加上这些成药的问世,使五洲大药房的利润成倍增。

  4.打败联合利华

  药品和肥皂是项松茂商业帝国的两大支柱,从药品制造业进军到肥皂业,就当时的市场环境来看,不得不让人佩服项松茂的眼光。

  接手亏损多年的固本肥皂厂,项松茂多次遭到股东们的质疑,为什么要接手这样一个烂摊子?

  对此,项松茂事先已做了充分的准备:固本肥皂厂设备先进,厂房优良,以当时售价来看相当低廉;现代西药和肥皂工业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比如锅炉等,一体化节省了双方成本;最重要的是固本亏损的原因是销售出现问题,而五洲大药房的各个分店具有销售终端的优势。

  当时上海滩的肥皂市场,被英商祥茂肥皂垄断(联合利华公司前身)。在这场商战中,项松茂亲自出马考察,让制皂部主任傅怀琛乔装工人去祥茂当临时工,历时9个月,掌握了对方的制造工艺和流程。随后固本做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接着,在销售时,店铺把固本和祥茂的肥皂分别放在一碗清水里,开始两块没有什么区别,时间一长,固本的还是相当坚固,而祥茂肥皂已经是软塌塌了。由此固本先在质量上有了好口碑。

  然而,财大气粗的祥茂开始低价倾销,固本依然没有改变亏本的命运。直到第二年,上海爆发了“五卅运动”,抵制洋货成了爱国的表现。项松茂和固本抓住时机,借助反帝和罢工的浪潮,终于将洋皂赶出了上海市场,成就了“肥皂大王”的称号。

  5.至今尸骨无寻

  1931年,项松茂与甬籍商人邬志豪共同发起筹组宁波实业银行,还组织了长途汽车公司,出任经理兼董事。五洲在房地产方面的投资也达55万余元。至此,五洲大药房已基本成为具有现代规模的资本主义企业集团。

  项松茂还颇为重视教育业,多次为中小学捐资助学,成立松茂小学,供工厂子弟读书。他还资助有前途的技术人员深造。建国后首任中国药学会理事长的张辅忠先生赴柏林大学深造时,项松茂就予以大力支持。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项松茂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在企业内组织了义勇军第一营,亲任营长,由此也招致了日军的仇视。次年“一·二八”事变后,日军在上海重燃战火,五洲大药房二分店因毗连战场而被日军搜出义勇军军服,留守的11名员工全部被劫走。

  得此消息后,项松茂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前往营救,被日军逮捕至海军陆战队司令部。1月31日清晨,项松茂与11名下属同时被枪杀。时至今日,他的尸骨依然无处寻觅,只是空留下一座衣冠冢。

  项松茂牺牲后,长子项绳武继承父业。从父亲遗物中,他翻出了父亲的自勉联:“平居宜寡欲养身,临大节则达生委命;治家须量入为出,徇大义当芥视千金。”几年里,五洲药业持续发展,还建造了当时东亚最宏伟的药业大厦。他们拒绝与日寇合作,而五洲大药房也延续到了今天。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