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特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6月2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142年前苏格兰摄影家真实再现了19世纪的宁波

寻找约翰·汤姆逊的“机位”

  宁波府衙官太太
  史蒂文(左)和阿杰

  142年前,苏格兰摄影家约翰·汤姆逊拍摄的照片,真实再现了19世纪的宁波;142年后,在甬外教史蒂文(来自苏格兰)和阿杰(来自印度)寻找着汤姆逊当年的拍摄“机位”。

  “如果当年伟大的马可·波罗能用几张照片来说明他漫游古老中国的经历,那么他的美丽传说会更加动人。”写下这话的就是汤姆逊。

  汤姆逊曾于1872年4月3日从上海乘轮船到宁波。他拍下了宁波福建会馆天妃宫、宁波妇女以及奉化雪窦寺、千丈岩、三隐潭等精美照片。

  时隔142年后,来自苏格兰的摄影师史蒂文和来自印度的摄影师阿杰,被汤姆逊的“美丽传说”所深深吸引。前不久,他们结伴追寻汤姆逊的足迹,寻找当年汤姆逊的拍摄“机位”。

  记者 毛信意 

  1 宁波城里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就是天妃宫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汤姆逊老照片上被永恒定格的瞬间,见证了宁波上百年来的变化,诉说着他与宁波这座城市的故事。

  1872年4月3日,在香港开摄影工作室的汤姆逊,从上海乘轮船来到宁波。一同到达的除了长期雇用的两名中国人,还有笨重的摄影器材。

  当时,宁波江厦街一带是繁忙的国际海运码头。在江厦街与东渡路之间的三角地段,耸立着一座典雅华丽的古建筑,即福建会馆———宁波天妃宫。

  天妃宫始建于宋,为福建人所建,是第一个在省外建造的妈祖庙。元朝有人增建后殿、斋房等;清康熙时重建。

  当时的天妃宫有宫门、仪门、前戏台、正殿、后殿、左右厢房、耳房及附属用房等。烧香、看戏、游玩,十分热闹。

  汤姆逊在宁波上岸后,立即被天妃宫这一繁华的景象和精美华丽的建筑所吸引,拍下了多张照片。

  后来,汤姆逊在编写游记《中国与中国人影像》时,把一张在宁波天妃宫拍的建筑照片,放在此书第三卷的卷首。“宁波城里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就是天后宫(天妃宫),它是福建商帮奉神议事的地方。我之所以选择这幢建筑作为这一卷的卷首,是因为它为中国的庙堂建筑,提供了最好的样本。此外,还因为中国的行会和商会,与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他这样说道。

  在汤姆逊眼里,天妃宫大殿每一根立柱的龙浮雕,环绕飞腾在整个殿宇间,异常精美;在两条台阶踏道中间的大块石板上,也有龙形浅浮雕图案;屋脊同样有龙的雕刻装饰。

  “学建筑的学生会发现这张照片很值得仔细看,因为建筑装饰中即使那些最微不足道的细节,也都包含着来自本土艺术的或者佛教、印度教的深刻寓意。”汤姆逊说,“像这样一座建筑,用最多的语言都无法生动又贴切地描述。因此,我只能让这张照片自己站出来说话。”

  2 宁波女性与南边女性装束唯一差别是发式

  除了景物照,汤姆逊还在宁波拍了一些人物照。其中他最满意的是一张拍摄两位年轻宁波女性的侧面照。

  从照片上看,她们手握折扇,仪态端庄,落落大方。从她们的衣着打扮分析,生活富裕。年龄稍长者端坐着,身后是一面木质屏风;另一位年轻些的女子则站立着,紧依着她,侧着头。她们二人是母女,是姐妹,还是主仆?难以猜测。

  一位研究宁波老照片的专业人士告诉记者,经认真仔细分析,认为汤姆逊拍下这张照片的地点应该在宁波府衙。坐着的像是官太太,站着的像是伺候的女仆。

  在汤姆逊的大量作品中,他对中国女性的服饰和发型十分关注。对于这张宁波女性的照片,汤姆逊作了这样的注释:“她们的装束与更南边的妇女相比,唯一的差别就是头发的样式。”显然,他在拍摄这两位宁波女性侧面照的时候,目的之一就是想突出呈现她们的发型。

  3 雪窦山之行领略到了世间罕见的美景

  142年前,汤姆逊中国之行中,为什么会选择宁波作为重要一站呢?据有关史料分析,当时,宁波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已有外国传教士、商人、政客、游客等到来,汤姆逊的英国朋友在宁波任职,事先了解了关于宁波的很多信息;在后来的采风拍摄过程中,他又能得到朋友的关照。

  汤姆逊到达宁波后,会见了宁郡卫安勇的统带参将、英国人库克上校,并得到了上校的帮助。

  当时摄影技术刚刚兴起,汤姆逊的一整套摄影器械非常笨重,库克上校为他的奉化雪窦山之行,安排了4个兵卒,给他当挑夫用。

  4月4日午夜,汤姆逊一行从三江口租了一条乌篷船,向奉化出发;次日早上9时左右到达奉化江口,然后上岸,前往雪窦山。 

  当时正是杜鹃花开的季节。汤姆逊在游记中称:“在我去往雪窦寺的这段山路,我领略了中国的这部分土地上最美的一道道风光。”

  在汤姆逊的笔下,“雪窦寺坐落在一个肥沃的山谷里,一条清澈的小溪从寺边流过,长满松树的小山和竹林掩映着寺院。寺前那棵高大的树(银杏树),据说是9世纪末创建这座寺院的一位僧人亲手种下的。”

  在一位老和尚的带领下,汤姆逊参观了千丈岩。他这样描述:“我抓着一棵树来到悬崖边,在那里,瀑布的声音震耳欲聋。但是,除了脚下的一片水雾,我什么也看不见。一只秃鹰突然从岩石壁上蹿出来,吓了我一跳。它在云雾上盘旋,抓住了一只小鸟。我沿着树林里的一条陡峭的小路,来到瀑布的下面。对比顶上那些树,可以大致估计出瀑布的高度。它超过五百英尺,中途撞击山崖,形成了许多小的瀑布。没有任何照片,能再现这个地方仙境一般的美丽……”

  在三隐潭,汤姆逊也拍下了美丽的照片。他不吝赞美之词:“到达那里,要经过一座诗情画意的单拱桥,桥上爬满藤蔓……远处山坡上是一片闲静的田园风光,而眼前又是如此险峻峥嵘,这样的摄人心魄的美景,真是世间罕见。”

  4 老照片寻踪之旅有失望更有惊喜

  苏格兰人史蒂文和印度人阿杰,目前在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多元文化教育中心任教。除了外教身份,他们还是摄影师,是汤姆逊的崇拜者。

  自从读过汤姆逊编著的游记《中国与中国人影像》一书后,史蒂文对这位家乡的前辈格外佩服。他对汤姆逊的老照片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汤姆逊拍摄中国的方式很独特———照片记录了形形色色的景物和人,包括街上的行人、水果商贩、检查瓷器的古董商以及穿着精致、佩戴珠宝的女人们,还有这些人忙碌的日常活动。这些老照片主要取景于中国街景、习俗、着装规范和流行活动,展示了那时中国社会普通老百姓的多样特质。它们既是有趣的史料,又是极美的照片。

  史蒂文说:“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些美丽的照片时,就被它们深深感动了。”

  在共同爱好的引领下,史蒂文和阿杰根据《中国与中国人影像》一书中关于宁波的影像记录和描绘,前不久利用节假日,开启了老照片寻踪之旅。

  “昔日精美华丽的宁波天妃宫,今何在?”令两人感到遗憾的是,汤姆逊当年拍摄的天妃宫,早已无处寻觅。1949年9月,国民党派轰炸机对灵桥进行轰炸,江厦街遭了殃,天妃宫也不复存在。因此,他们只到天一广场附近的天妃宫原址转了转,有些失落。

  不过,他们对奉化雪窦山之行抱着很大期望。他们从宁波乘车来到奉化,一路兴致勃勃地寻访当年汤姆逊拍下照片的“机位”。 

  在汤姆逊的老照片中,有一张是他在去往雪窦寺的路上,经过一座庙宇时拍下的。画面上的这些人虽然衣着寒酸,但神情都很放松。汤姆逊写道:“绘工精致的真人大小的门神守护着庙的大门,我那瘦弱的轿夫也出现在画面里,他正在跟一个卖水果的小贩赌钱。”

  史蒂文和阿杰很想找到这座庙。据奉化陪同人员介绍,“根据汤姆逊在游记中记录的线路、到达的时间和照片的光线等分析、考证,大家认为当年这个拍摄地点很可能是在崎山庙。但是,这座庙几次被毁,几次重建,因此已无法准确地进行新旧景物对比了。”

  于是,史蒂文和阿杰只好在这个“疑似地点”,拍下几张照片。画面上,几位老农在休息、闲聊。

  紧接着,他们一行乘车来到雪窦山。如今,佛教圣地雪窦山已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经历140多年的变化,雪窦寺也今非昔比。142年前,汤姆逊所拍摄的雪窦寺,早已不复存在,唯一还存在的只有寺院内的两棵千年银杏。汤姆逊的“机位”已无处可觅。两人兴致勃勃地拍下千年银杏和寺院的照片。

  “经历142年后,千丈岩、三隐潭有什么变化吗?”

  面对记者的提问,史蒂文笑了笑。

  “总体上山形地貌变化不大,但是两地的植被有了明显变化。像千丈岩瀑布,从汤姆逊的图片上看,瀑布很急且比较宽,而我们现在看到的瀑布,感觉上要比当时小多了。”史蒂文评价:“总体上来看,这里的村庄和景色变得更美了,人也显得更加聪明了,更加放松了。我们觉得,这样的变化很好。”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